暖风风道系统及暖脚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1783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暖风风道系统及暖脚器,暖风风道系统包括上风道、下风道、轴流风扇和加热管,上风道和下风道为圆形且呈上下相对设置,轴流风扇设置于上风道和下风道之间的容纳腔内,加热管设置在容纳腔内接近下风道处,上风道设置进风口,下风道朝向容纳腔的内表面上设置若干条由下风道中心向下风道外周延伸的出风轨道,加热管有间隙的环套在若干条出风轨道形成的外周上,暖风风道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轴流风扇风量大、风压小、噪音低的特点结合均匀出风的风道结构设计,同时利用加热管安全性好、加热均匀的特点结合控制装置对暖风风道系统和冷暖风混合循环进行精细控制,在极大解决安全隐患同时获得较佳的用户体验和实现节能恒温。节能恒温。节能恒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暖风风道系统及暖脚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小区域取暖
,具体涉及暖风风道系统及暖脚器。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的差异,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没有实施集中供暖,往往是通过使用电加热方式的取暖器达到取暖效果。据了解南方的房屋建筑出于对排湿通风的考虑,墙体厚度较北方的墙体单薄保温性差,大面积取暖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小区域取暖设备深受南方居民喜爱。小区域取暖一般是将脚放在取暖设备上面,腿部覆盖织物来实现取暖的设备。现有的小区域取暖设备例如烤火箱,使用传统的电热丝加热,其传热慢、散热不均匀致使用体验不佳,一般通过手动开关调整功率,运行能耗大、长时间运行或遇到异常情况如外物遮盖、外物进入等易高温起火及引发漏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小区域取暖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使用体验不佳、能耗大的问题,本方案利用轴流风扇风量大、风压小、噪音低的特点结合均匀快速出风的风道结构设计改善使用体验不佳;同时利用加热管安全性能好、加热均匀的特点再结合控制装置对风道系统和冷暖风混合循环进行精细控制,在极大的解决安全隐患同时解决用户体验不佳、能耗大的缺陷。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暖风风道系统,包括上风道、下风道、轴流风扇和加热管,上风道和下风道为圆形且呈上下相对设置,轴流风扇设置于上风道和下风道之间的容纳腔内,加热管设置在容纳腔内接近下风道处,上风道设置进风口,下风道朝向容纳腔的内表面上设置若干条由下风道中心向下风道外周延伸的出风轨道,加热管有间隙的环套在若干条出风轨道形成的外周上,使由进风口进入的凉风通过轴流风扇吹向下风道、经出风轨道引导流向加热管,经加热管加热的暖风顺着出风轨道的外延方向从上风道和下风道之间的空隙水平有序的向四周扩散。暖风风道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管和所述轴流风扇安全运行以及运行时体验舒适。
[0006]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暖脚器,用于单人或多人腿脚部小区域取暖,包括箱体,箱体由底板和侧板围成开口向上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中部架设有平行于底板的暖踏板,暖踏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暖风风道系统,暖踏板上设置呈放射状排布的若干个通孔,通孔配合暖风风道系统进行暖风上行和冷风下行,暖踏板上方设置按键开关,按键开关连接到暖风风道系统以控制暖风风道系统运行,按键开关包括由不同声音提示和/或不同颜色提示的若干个档位。暖脚器工作时,轴流风扇出风,加热管发热,上风道设置进风口,热风通过上下风道配合流通,实现加热,使用时将腿脚步放置于暖踏板上,腿上覆盖织物,从而使用方式近封闭状态,热气进行内部循环,因此可以实现发热体间断加热,风扇持续吹风,实现节能保温效果、或者通过恒定温度,发热体根据温度上升减小自身发热功
率,实现节能恒温效果。
[000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0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轴流风扇结合半弧面出风轨道的设计,使暖风流量大、出风均衡、噪音小;并能通过控制装置进行限温控制,使加热管间断加热和风扇持续吹风在节能的同时保持恒温效果,使用中用户能获得较舒适的体验并实现节能恒温。
[000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加热管结合控制装置,对暖风风道系统和冷暖风混合循环进行精细控制,通过对运行时的温度、时长、功率方面的自动监测和控制,消除安全隐患、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暖风风道系统的爆炸图;
[001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暖风风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控制模块的暖风风道系统的爆炸图;
[0013]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暖脚器的半截面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
[0015]1‑
暖风风道系统;11

上风道;12

下风道;13

轴流风扇;14

加热管;111

进风口;121

出风轨道;122

内表面;123

风道肋;124

弧形脊背;15

控制装置;16

空腔;2

暖脚器;21

箱体;22

底板;23

侧板;24

暖踏板;25

通孔;26

按键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区域取暖设备,主要针对于没有集中供暖的南方地区。使用场景丰富,例如:客厅、卧室、办公室等多种类型区域。使用方式是用户在坐立休息、办公的情况下,将脚放在产品上面,腿部盖上织物来实现取暖保暖功能。与传统的取暖器相比,具有绝缘、节能、防水、加热快、噪音小、热感体验强等特点。
[001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18]请参考图1、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暖风风道系统1,包括上风道11、下风道12、轴流风扇13和加热管14,上风道11和下风道12为圆形且呈上下相对设置,轴流风扇13设置于上风道11和下风道12之间的容纳腔内,加热管14设置在容纳腔内接近下风道12处,上风道11设置进风口111,下风道朝向容纳腔的内表面122上设置若干条由下风道12中心向下风道12外周延伸的出风轨道121,加热管14有间隙的环套在若干条出风轨道121形成的外周上。
[0019]具体地,选用轴流风扇13和加热管14作为主体,通过上下风道配合完成最终的加热散热功能。加热管14与传统的发热丝比较,具有发热快和散热快的特点,加热管14的生产过程为先把中空金属管拉直,然后把金属发热丝套进去放在正中心,然后再往中空金属管里灌注氧化镁粉,然后来回震动就能保持发热丝保持在中空金属管的正中心,由氧化镁粉将发热丝和中空金属管隔绝,从而起到了防水、绝缘、导热的功效,这样仅是发热丝通电发热,加热管的中空金属管只传递热不通电,从而降低了安全隐患。加热管14可塑性强、热效率稳定,适用于本产品发热方式。轴流风扇13与涡轮风扇比噪音小,轻便,通过结合上下风道的使用,由下风道出风轨道121结构改变出风方向并实现均匀快速出风,加热管14实现将风快速均匀加热,轴流风扇13结合上下风道结构,其组合效果远远优于仅仅只使用轴流风
扇13。上下风道主要作用是将热气有效吹出,同时将外部空气吸入和将部分暖风吸回,实现热气循环状态。上风道11设置的进风口111,进的风是混合风,一部分冷风是外部进来的外部风,还有一部分是经出风轨道121的循环回流的内部风,这样混合风的循环加热,对于风温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也能起到节能效果。风道结构采用圆形设计,各方向的出风更加均匀。
[0020]进一步地,出风轨道121由一体设置于内表面122上的若干根从下风道12中心向下风道12外周均分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暖风风道系统,包括上风道、下风道、轴流风扇和加热管,其特征在于,上风道和下风道为圆形且呈上下相对设置,轴流风扇设置于上风道和下风道之间的容纳腔内,加热管设置在容纳腔内接近下风道处,上风道设置进风口,下风道朝向容纳腔的内表面上设置若干条由下风道中心向下风道外周延伸的出风轨道,加热管有间隙的环套在若干条出风轨道形成的外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轨道由一体设置于内表面上的若干根从下风道中心向下风道外周均分延伸的风道肋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暖风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为从下风道中心开始向外周由高逐渐降低形成弧形、至接近下风道中心与外周的中间位置处开始到外周为平面的半弧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暖风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肋为竖立在内表面上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竖立的高度从下风道中心位置开始逐渐升高形成弧形脊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风道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上风道与下风道连接结合侧的空腔内,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管和所述轴流风扇安全运行以及运行时体验舒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暖风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加热管限温控制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龙刘洋王风辉王智翔马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普瑞迈尔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