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489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性无纺布,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排列的内侧吸湿层、第一弹力层、中间过滤层、第二弹力层、外侧抗菌层,所述第一弹力层由若干个等距平行分布的第一纬线和第一经线组成,所述第一纬线和第一经线在两者间的交叉点处相互熔接,所述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在两者间的交叉点处相互熔接,所述内侧吸湿层、中间过滤层、外侧抗菌层相互熔接,所述第二弹力层由若干个等距平行分布的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弹力层、第二弹力层的设置,当无纺布受到拉伸后,能够使第一经线、第一纬线、第二经线、第二纬线受力变形,从而提高无纺布的抗拉伸性能,并在松开无纺布后,使无纺布能够迅速的回弹复原。使无纺布能够迅速的回弹复原。使无纺布能够迅速的回弹复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性无纺布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纺布,具体是一种弹性无纺布。

技术介绍

[0002]无纺布又称不织布、针刺棉、针刺无纺布等,采用聚酯纤维,涤纶纤维材质生产,经过针刺工艺制作而成,可做出不同的厚度、手感、硬度等,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轻薄、阻燃、无毒无味、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可用于不同的行业,比如隔音,隔热,电热片,口罩,服装,医用,填充材料等。
[0003]目前常见的无纺布虽然具备一定的可拉伸性,但由于无纺布的弹性不佳,导致在拉伸后无法自行复原,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无纺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弹性无纺布,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排列的内侧吸湿层、第一弹力层、中间过滤层、第二弹力层、外侧抗菌层,所述第一弹力层由若干个等距平行分布的第一纬线和第一经线组成,所述第一纬线和第一经线在两者间的交叉点处相互熔接,所述第二弹力层由若干个等距平行分布的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组成,所述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在两者间的交叉点处相互熔接,所述内侧吸湿层、中间过滤层、外侧抗菌层相互熔接,且熔接所产生的熔接点在内侧吸湿层上均匀分布。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纬线、第一经线相互垂直,且在第一弹力层上形成若干个阵列分布的第一方孔,所述第二经线、第二纬线相互垂直,且在第二弹力层上形成若干个阵列分布的第二方孔。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纬线和第一经线的熔接点位于一个相对应的第二方孔的中心点正下方。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侧吸湿层包括第一无纺布层,且第一无纺布层内均布有吸水树脂颗粒。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间过滤层包括第二无纺布层,且第二无纺布层内均布有活性炭颗粒。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侧抗菌层包括第三无纺布层,且第三无纺布层内均布有银离子。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中,通过第一弹力层、第二弹力层的设置,当无纺布受到拉伸后,能够使第一经线、第一纬线、第二经线、第二纬线受力变形,从而提高无纺布的抗拉伸性能,并在松开无纺布后,使无纺布能够迅速的回弹复原。
[0014]2、本技术通过内侧吸湿层、中间过滤层、外侧抗菌层的设置,将本弹性无纺布用于口罩或衣物的生产时,能够使口罩及衣物具备良好的吸湿能够,能够快速的吸收皮肤表面的汗液及呼出气体中的水汽,以提高口罩及衣物的舒适度,且使口罩及衣物具备一定的抗菌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弹性无纺布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弹性无纺布中第一弹力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一种弹性无纺布中第二弹力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一种弹性无纺布中熔接点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内侧吸湿层1、第一弹力层2、中间过滤层3、第二弹力层4、外侧抗菌层5、第一纬线6、第一经线7、第一方孔8、第二经线9、第二纬线10、第二方孔11、熔接点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22]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说明书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4]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弹性无纺布,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排列的内侧吸湿层1、第一弹力层2、中间过滤层3、第二弹力层4、外侧抗菌层5,所述第一弹力层2由若干个等距平行分布的第一纬线6和第一经线7组成,所述第一纬线6和第一经线7在两者间的交叉点处相互熔接,所述第二弹力层4由若干个等距平行分布的第二经线9和第二纬线10组成,所述第二经线9和第二纬线10在两者间的交叉点处相互熔接,所述内侧吸湿层1、中间过滤层3、外侧抗菌层5相互熔接,且熔接所产生的熔接点12在内侧吸湿层1上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弹力层2和第二弹力层4由弹力纤维、橡胶、硅胶中的一种或其他具有优良弹性的材质制成。
[0025]所述第一纬线6、第一经线7相互垂直,且在第一弹力层2上形成若干个阵列分布的第一方孔8,所述第二经线9、第二纬线10相互垂直,且在第二弹力层4上形成若干个阵列分布的第二方孔11。
[0026]所述第一纬线6和第一经线7的熔接点位于一个相对应的第二方孔11的中心点正
下方。
[002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无纺布受到拉伸后,能够使第一经线7、第一纬线6、第二经线9、第二纬线10更加均匀的受力,从而提高无纺布的抗拉伸性能,并在松开无纺布后,使无纺布能够迅速的回弹复原。
[0028]所述内侧吸湿层1包括第一无纺布层,且第一无纺布层内均布有吸水树脂颗粒;吸水树脂颗粒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它具有吸收比自身重几百到几千倍水的高吸水功能,并且保水性能优良,一旦吸水膨胀成为水凝胶时,即使加压也很难把水分离出来,通过在设置包含有吸水树脂颗粒的内侧吸湿层1,当将本弹性无纺布用于口罩的生产时,能够有效的吸收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避免无纺布上的微孔被凝结的水珠堵塞,以保证佩戴者的顺畅呼吸,并保持口罩内侧的干爽,提高口罩的舒适性;同理,当将本弹性无纺布用于防护服等服装时,也能够对汗液进行快速的吸收,并避免布料粘附在皮肤上。
[0029]所述中间过滤层3包括第二无纺布层,且第二无纺布层内均布有活性炭颗粒,活性炭颗粒具有发达的微孔结构,使其具备良好的吸附能力,能够有效的吸附空气中的一些有害物质。
[0030]所述外侧抗菌层5包括第三无纺布层,且第三无纺布层内均布有银离子,所述外侧抗菌层5的制备方式为:将第三无纺布层浸泡在含有银离子氨水溶液、琥珀酰聚糖、乙二醇和水溶性淀粉的水溶液后,取出并挤出多余的水溶液,最后进行烘干即可。
[0031]银离子虽具有广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排列的内侧吸湿层(1)、第一弹力层(2)、中间过滤层(3)、第二弹力层(4)、外侧抗菌层(5),所述第一弹力层(2)由若干个等距平行分布的第一纬线(6)和第一经线(7)组成,所述第一纬线(6)和第一经线(7)在两者间的交叉点处相互熔接,所述第二弹力层(4)由若干个等距平行分布的第二经线(9)和第二纬线(10)组成,所述第二经线(9)和第二纬线(10)在两者间的交叉点处相互熔接,所述内侧吸湿层(1)、中间过滤层(3)、外侧抗菌层(5)相互熔接,且熔接所产生的熔接点(12)在内侧吸湿层(1)上均匀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纬线(6)、第一经线(7)相互垂直,且在第一弹力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光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正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