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舒适涤纶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0929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舒适涤纶布,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面料透气性能不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相互固定的内层和外层,内层由第一透气纱线编织而成,内层包括交替设置的透气段和基布段,透气段上贯穿开设有若干通槽,外层由第二透气纱线编织而成,外层靠近内层的一侧阵列分布有与通槽连通的通风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有苎麻纤维,利用该类材料具有的抑菌和透气性好的特点来加强面料整体的抑菌性和透气性能。来加强面料整体的抑菌性和透气性能。来加强面料整体的抑菌性和透气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菌舒适涤纶布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菌舒适涤纶布。

技术介绍

[0002]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和造型的表现效果。
[0003]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高,服装服饰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服饰具有的性能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但人们对于服装服饰最基本的要求依旧是舒适,影响服饰舒适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透气的好坏是决定服饰穿着过程中是否具有闷感的重要因素,同时透气性好的服饰还可以使得人们穿着的过程中不易出现出汗的情况,服饰通常是由面料制作而成,因而设置一种具有良好透气性能的面料结构就很有必要。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舒适涤纶布,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提高面料整体透气性能的目的。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抗菌舒适涤纶布,包括相互固定的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由第一透气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内层包括交替设置的透气段和基布段,所述透气段上贯穿开设有若干通槽,所述外层由第二透气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外层靠近内层的一侧阵列分布有与通槽连通的通风槽。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内层和外层的共同作用构成了面料的整体结构,利用第一透气纱线具有的透气性能好的特点来加强内层整体的透气性能,利用形成的通槽来确保内层内外两侧的连通程度更好,进而增强面料整体的透气性能,通过外层上形成的通风槽使得进入到内层和外层之间的空气可以更好地进行移动,进而确保面料整体更加透气舒适。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布段为平纹组织,所述透气段为透孔组织,所述外层为斜纹组织。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平纹组织具有的结构稳定的特点来确保基布段整体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利用透孔组织来确保透气段可以形成稳定的通槽,进而加强面料整体的透气性能,利用斜纹组织在外层靠近内层的一侧形成稳定的通风槽,进而增强面料整体的透气性能。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层的经纱组织点为浮,所述内层的纬纱组织点为沉,所述透气段由三根第一透气纱线成束编织而成,所述外层的组织循环为: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的经纱组织点为浮,所述外层的纬纱组织点
为沉,所述外层的组织循环为:浮浮浮沉浮浮浮沉、沉浮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浮沉、沉浮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浮沉浮。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透气纱线包括第一透气纱芯、第一透气内包覆纱和第一透气外包覆纱,所述第一透气纱芯由涤纶纤维和苎麻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一透气内包覆纱由截面形状为Y形的第一涤纶异形纤维和竹炭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一透气外包覆纱由甲壳素纤维和截面形状为十字形的第二涤纶异形纤维加捻而成。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涤纶纤维和苎麻纤维来确保第一透气纱芯具有稳定的结构强度,利用第一涤纶异形纤维和竹炭纤维具有的透气性好的特点来加强第一透气内包覆纱具有的透气性能,利用甲壳素纤维和第二涤纶异形纤维具有透气性能好的特点来加强第一透气纱线整体的透气性能。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透气纱线包括第二透气纱芯以及螺旋缠绕在其外侧的第二透气包覆纱,所述第二透气纱芯由苎麻纤维和第二涤纶异形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透气包覆纱由第一涤纶异形纤维和第二涤纶异形纤维加捻而成。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涤纶异形纤维和第二涤纶异形纤维表面具有的长条槽来确保第二透气包覆纱内部具有足够的孔隙量,确保第二透气包覆纱和第二透气纱线透气性能的稳定,利用苎麻纤维具有的吸湿、抑菌和透气的特点来加强第二透气纱线具有的性能。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通过内层和外层的共同作用构成了面料的整体结构,利用第一透气纱线具有的透气性能好的特点来加强内层整体的透气性能,利用形成的通槽来确保内层内外两侧的连通程度更好,进而增强面料整体的透气性能,通过外层上形成的通风槽使得进入到内层和外层之间的空气可以更好地进行移动,进而确保面料整体更加透气舒适。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内层的组织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外层的组织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中第一透气纱线的切片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中第二透气纱线的切片图。
[0024]图中:1、内层;2、外层;3、第一透气纱线;4、透气段;5、基布段; 6、通槽;7、第二透气纱线;8、通风槽;9、第一透气纱芯;10、第一透气内包覆纱;11、第一透气外包覆纱;12、涤纶纤维;13、苎麻纤维;14、第一涤纶异形纤维;15、竹炭纤维;16、甲壳素纤维;17、第二涤纶异形纤维; 18、第二透气纱芯;19、第二透气包覆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6]该抗菌舒适涤纶布,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相互通过纱线缝合的方式实现固定连
接的内层1和外层2,内层1由第一透气纱线3编织而成,利用第一透气纱线3具有的透气性能好的特点来加强内层1和面料整体的透气性能,内层1包括交替设置的透气段4和基布段5,透气段4上贯穿开设有若干通槽6,通过形成的通槽6来增强内层1两侧的连通程度,实现对内层1 以及面料整体透气性能的增强,外层2由第二透气纱线7编织而成,利用第二透气纱线7具有的透气性能好的特点来加强外层2以及面料整体的透气性能,外层2靠近内层1的一侧阵列分布有与通槽6连通的通风槽8,通过形成的通风槽8实现对吹至面料内部的空气的引流和导向作用。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基布段5为平纹组织,利用平纹组织具有的结构稳定的特点来加强面料整体的结构稳定性,透气段4为透孔组织,通过透孔组织确保透气段4上可以形成稳定的通槽6,外层2为斜纹组织,该设置可以在外层2靠近内层1的一侧形成通风槽8结构。
[0028]如图2和图3所示,内层1的经纱组织点为浮,内层1的纬纱组织点为沉,透气段4由三根第一透气纱线3成束编织而成,外层2的组织循环为: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通过上述的方式形成稳定的基布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舒适涤纶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固定的内层(1)和外层(2),所述内层(1)由第一透气纱线(3)编织而成,所述内层(1)包括交替设置的透气段(4)和基布段(5),所述透气段(4)上贯穿开设有若干通槽(6),所述外层(2)由第二透气纱线(7)编织而成,所述外层(2)靠近内层(1)的一侧阵列分布有与通槽(6)连通的通风槽(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舒适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段(5)为平纹组织,所述透气段(4)为透孔组织,所述外层(2)为斜纹组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舒适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1)的经纱组织点为浮,所述内层(1)的纬纱组织点为沉,所述透气段(4)由三根第一透气纱线(3)成束编织而成,所述外层(2)的组织循环为: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菌舒适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2)的经纱组织点为浮,所述外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正华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顶邦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