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吸附性、耐药性药用CPP包装复合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4868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吸附性、耐药性药用CPP包装复合膜,包括CPP薄膜基层,CPP薄膜基层的上表面粘接有防静电层,CPP薄膜基层的下表面粘接有抗菌层,防静电层背向CPP薄膜基层的表面设有耐刮层,耐刮层表面粘接有印刷层,并在印刷层表面上印刷所需图案形成油墨层,抗菌层背向CPP薄膜基层的表面设有加固层,加固层的内表面粘接有热封层,热风层的内表面连接有吸水层,并在吸水层的表面粘接有颗粒防护层。该非吸附性、耐药性药用CPP包装复合膜,极大程度上保护内包装物的阻隔性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内包装物因受潮、迁移、发生变质,降低药效,并且设计颗粒防护层能够在吸水层吸附水分后,避免药物与吸水层接触从而影响药品的药效。效。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吸附性、耐药性药用CPP包装复合膜


[0001]本技术属于复合膜
,具体涉及一种非吸附性、耐药性药用 CPP包装复合膜。

技术介绍

[0002]药包材对保证药品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因而药用包装材料将直接影响用药的安全性。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是药品的一部分,由于药品包装材料组成配方、所选择的原辅料及生产工艺的不同,导致不恰当的材料引起活性成分的迁移,吸附甚至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失效,有的还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这就要求在为药品选择包装材料之前,必须检验证实其是否适用,必须充分评价其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评定其在长期的贮存过程中,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光线等),在运输使用过程中,与药物接触反应,对药物的吸附等,要求药包材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较低的迁移性、阻氧、阻水、等性能。根据YBB系列标准,与药品直接接触的材料多为聚乙烯类,如PP、PE等,包装如含柠檬酸,水杨酸甲酯、薄荷等活性药物成分时,会迁移到PP,PE等包材内,使药物降低疗效,同时,也因药物活性成分迁移而产生的脱层。
[0003]目前为了提高药用的非吸附性、耐药性普遍采用铝箔作为复合膜的基体,但是这种采用铝箔作为基体的包装膜,虽然能够提高阻隔性能,但是对于药片内部空间的水分其无法起到阻隔的效果,容易使水分与药片混合,降低了药片的性能,同时包装产品不易看到内部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吸附性、耐药性药用CPP包装复合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吸附性、耐药性药用CPP包装复合膜,包括CPP薄膜基层,所述CPP薄膜基层的上表面粘接有防静电层,CPP薄膜基层的下表面粘接有抗菌层,所述防静电层背向CPP 薄膜基层的表面设有耐刮层,所述耐刮层表面粘接有印刷层,并在印刷层表面上印刷所需图案形成油墨层,所述抗菌层背向CPP薄膜基层的表面设有加固层,所述加固层的内表面粘接有热封层,所述热封层的内表面连接有吸水层,并在所述吸水层的表面粘接有颗粒防护层。
[0006]优选的,所述CPP薄膜基层内外表面均涂覆有聚氨酯粘合剂,并通过聚氨酯粘合剂分别与防静电层和抗菌层胶粘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CPP薄膜基层表面涂覆有聚氨酯粘合剂的厚度在 0.02

0.04mm之间。
[0008]优选的,所述热封层与吸水层和加固层粘接复合为一体,且所述吸水层为吸水树脂层。
[0009]优选的,所述热封层与吸水层和加固层粘接为一体后的厚度在0.01

0.03 之间。
[0010]优选的,所述颗粒防护层为涂覆在吸水层表面的弹性防护颗粒,相邻弹性防护之
间隔有缝隙。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非吸附性、耐药性药用CPP包装复合膜,相较于现有的包装复合膜,通过CPP薄膜基层和热封层的设计,并且热封层具有非吸附效果,能够阻止对药品中有效药物活性成分的迁移,也阻碍药物活性成分对粘合层的破坏,防止内层的脱层,配合CPP薄膜基层以及吸水层的设计,极大程度上保护内包装物的阻隔性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内包装物因受潮、迁移、发生变质,降低药效,且透明效果好,能够便于包装后看清内部状况,配合设计颗粒防护层能够在吸水层吸附水分后,避免药物与吸水层接触从而影响药品的药效,最后配合防静电层的设计,能够在CPP薄膜基层的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静电对CPP薄膜基层的影响,防止CPP薄膜基层发生静电后的吸附现象。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油墨层;2、印刷层;3、耐刮层;4、防静电层;5、CPP薄膜基层;6、抗菌层;7、加固层;8、热封层;9、吸水层;10、颗粒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参照如图1所示的一种非吸附性、耐药性药用CPP包装复合膜,包括 CPP薄膜基层5,CPP薄膜比PE薄膜挺度更高、水气和异味阻隔性优良且可使产品在包装下仍清晰可见,CPP薄膜基层5的上表面粘接有防静电层4,防静电层4可采用聚氯乙烯层,CPP薄膜基层5的下表面粘接有抗菌层6,抗菌层 6的使用,能够避免细菌腐蚀,可采用含有银离子的PE膜,防静电层4背向 CPP薄膜基层5的表面设有耐刮层3,耐刮层3表面粘接有印刷层2,耐刮层 3可采用含硅组分的膜层,能够提高表面的硬度,尽量避免表面被磨损以及酸碱强度的腐蚀,并在印刷层2表面上印刷所需图案形成油墨层1,抗菌层6背向CPP薄膜基层5的表面设有加固层7,加固层7的内表面粘接有热封层8,热封层8提高整体的密封性,热封层的内表面连接有吸水层9,吸水层9选用吸水树脂,能够对药片放置的空间进行吸水,避免药片表面吸水受潮,影响药用性能,并在吸水层9的表面粘接有颗粒防护层10,颗粒防护层10既能够对药片进行方式,尽量减低药片受力后的破裂,同时还能够避免药片与吸水层9的接触,将吸水层9表面水分吸附。
[0016]CPP薄膜基层5内外表面均涂覆有聚氨酯粘合剂,并通过聚氨酯粘合剂分别与防静电层4和抗菌层6胶粘连接。CPP薄膜基层5表面涂覆有聚氨酯粘合剂的厚度在0.02

0.04mm之间。热封层8与吸水层9和加固层7粘接复合为一体,且吸水层9为吸水树脂层。热封层8与吸水层9和加固层7粘接为一体后的厚度在0.01

0.03之间。颗粒防护层10为涂覆在吸水层9表面的弹性防护颗粒,相邻弹性防护之间隔有缝隙。
[0017]通过CPP薄膜基层5和热封层8的设计,并且热封层8具有非吸附效果,能够阻止对药品中有效药物活性成分的迁移,也阻碍药物活性成分对粘合层的破坏,防止内层的脱层,
配合CPP薄膜基层5以及吸水层9的设计,极大程度上保护内包装物的阻隔性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内包装物因受潮、迁移、发生变质,降低药效,并且设计颗粒防护层10能够在吸水层9吸附水分后,避免药物与吸水层9接触从而影响药品的药效,最后配合防静电层4的设计,能够在CPP薄膜基层5的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静电对CPP薄膜基层5的影响,防止CPP薄膜基层5发生静电后的吸附现象。
[001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吸附性、耐药性药用CPP包装复合膜,包括CPP薄膜基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CPP薄膜基层(5)的上表面粘接有防静电层(4),CPP薄膜基层(5)的下表面粘接有抗菌层(6),所述防静电层(4)背向CPP薄膜基层(5)的表面设有耐刮层(3),所述耐刮层(3)表面粘接有印刷层(2),并在印刷层(2)表面上印刷所需图案形成油墨层(1),所述抗菌层(6)背向CPP薄膜基层(5)的表面设有加固层(7),所述加固层(7)的内表面粘接有热封层(8),所述热封层的内表面连接有吸水层(9),并在所述吸水层(9)的表面粘接有颗粒防护层(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吸附性、耐药性药用CPP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CPP薄膜基层(5)内外表面均涂覆有聚氨酯粘合剂,并通过聚氨酯粘合剂分别与防静电层(4)和抗菌层(6)胶粘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小平聂剑波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隆兴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