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气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122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34
一种阻气膜(10),依次具备:包含聚丙烯的基材层(1)、包含丙烯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的树脂层(2)、无机氧化物的蒸镀层(3)、以及阻气层(4),蒸镀层(3)的厚度为5~300nm,树脂层(2)的厚度为0.3μm以上,在通过局部热分析(LTA)进行测定时,树脂层(2)的蒸镀层(3)侧表面的软化温度在100℃~170℃的范围内具有至少1个。温度在100℃~170℃的范围内具有至少1个。温度在100℃~170℃的范围内具有至少1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阻气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阻气膜,更详细而言,涉及对于煮沸处理、蒸煮处理等加热杀菌具有耐性的阻气膜。

技术介绍

[0002]阻气膜主要广泛用作包含煮沸处理、蒸煮处理等加热杀菌的食品或药品等的包装材料。在包装这些内容物时,特别重视减小氧气透过率。作为这样的用于进行加热杀菌的包装材料的阻隔膜,一般使用耐热性高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作为基材。
[0003]近年来,对环境问题的意识提高,为了使包材具有再利用适应性,对使用了单一材料的包装材料、即所谓的单材料包装材料的关注正在提高。由于通常使用聚丙烯等烯烃系膜作为包装材料的膜,因此为了通过使用这样的膜以制作单材料包材,在阻气膜中也要求使用聚丙烯作为基材。
[0004]聚丙烯膜由于透明性、机械强度、耐热性优异而广泛用于包装材料等。然而,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不同的是,聚丙烯的金属蒸镀性、与其他树脂的粘接性、印刷性等二次加工性不充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点,提出了各种方法。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聚丙烯膜中混合乙烯

α

烯烃共聚物的方法,在专利文献2、3中提出了层叠乙烯

α

烯烃共聚物等的方法等。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

291929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3

290743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2969657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1]然而,已知的是,在传统的阻气膜中,即使在加热杀菌处理后,也无法将氧气透过率抑制得很低。
[0012]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加热杀菌处理后也能够将氧气透过率抑制为较低的阻气膜。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阻气膜,依次具备:包含聚丙烯的基材层、包含丙烯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的树脂层、无机氧化物的蒸镀层、以及阻气层,蒸镀层的厚度为5~300nm,树脂层的厚度为0.3μm以上,在通过局部热分析(LTA)进行测定时,树脂层的蒸镀层侧表面的软化温度在100℃~170℃的范围内具有至少1个。
[0015]树脂层可以包含丙烯与α

烯烃的共聚物。
[0016]树脂层的厚度可以为2.0μm以下。
[0017]蒸镀层可以包含选自氧化铝和氧化硅中的至少1种。
[0018]阻气层可以由包含选自Si(OR1)4和R2Si(OR3)3(OR1和OR3各自独立地为水解性基团,R2是有机官能团)中的至少1种硅化合物或其水解物、以及具有羟基的水溶性高分子的涂布液形成。
[0019]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包括上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阻气膜的包装袋。
[0020]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包括上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阻气膜的管状容器。
[0021]本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即使在加热杀菌处理后也能够将氧气透过率抑制为较低的阻气膜。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阻气膜的示意性剖面图。
[0024][图2]是示出带口栓包装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0025][图3]是示出管状容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根据情况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0027]<阻气膜>
[0028]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阻气膜的示意性剖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阻气膜10依次具备:基材层1、树脂层2、蒸镀层3、以及阻气层4。
[0029][基材层][0030]基材层是作为支持体的膜(基础膜),包含聚丙烯。聚丙烯可以是结晶性聚丙烯,从进一步提高用于加热杀菌的耐热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丙烯的均聚物即均聚丙烯。但是,只要在不显著损害本专利技术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使用丙烯与α

烯烃的无规共聚物、或者该共聚物与均聚丙烯的混合物。
[0031]基材层可以是由聚丙烯构成的膜,也可以是将聚丙烯片材化、并利用通常的手段拉伸该片材而成的单轴或双轴定向的膜。根据目的,可以在基材层中添加公知的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稳定剂、硬脂酸钙、脂肪酸酰胺、芥酸酰胺等润滑剂、防静电剂等有机添加剂,二氧化硅、沸石、Syloid、水滑石、有机硅粒子等粒子状润滑剂等无机添加剂。
[0032]对基材层的厚度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为3μm以上200μm以下、也可以为6μm以上50μm以下。
[0033][树脂层][0034]树脂层包含丙烯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在进行加热杀菌的情况下,上述的基材层因受热而收缩。在基材层上直接层叠蒸镀层而成的阻隔膜的情况下,由于该加热杀菌时基材层的收缩,蒸镀层被破坏,从而引起阻隔劣化。与此相对,据认为,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树脂层,可以缓和因收缩而施加于蒸镀层的应力,结果蒸镀层难以被破坏。
[0035]树脂层可以由丙烯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构成。作为其他单体,例如优选使用乙烯、1

丁烯、1

己烯等α

烯烃。
[0036]关于树脂层,蒸镀层侧表面的软化温度需要在100℃~170℃的范围内具有至少1个。软化温度是指利用局部热分析(LTA)得到的温度的值,是表示软化行为的指标。为了评价软化温度,使用具备由具有加热机构的悬臂(cantilever)构成的纳米热显微镜的原子力显微镜。使悬臂与固定于试样台的固定状态下的试样表面接触,并通过接触模式对悬臂施加一定的力(触压),当通过施加电压来加热时,试样表面发生热膨胀,悬臂上升。当进一步加热悬臂时,试样表面软化而出现较大的硬度变化,悬臂下降并进入试样表面。检测此时的急剧的位移变化。该电压的变化点为软化点,通过将电压转换为温度来计算软化温度。通过进行这样的测定,可以知道纳米级区域的局部的且表面附近的软化温度。
[0037]原子力显微镜(AFM)使用Oxford Instruments Inc.制造的MPF

3D

SA(商品名)、Ztherm system(商品名)。对该装置没有特别地限定,也可以使用Bruker Japan K.K.的Nano Thermal Analysis(商品名)系列和nano IR(商品名)系列进行测定。此外,也可以在其他制造商的AFM上安装作为附属的Nano Thermal Analysis(商品名)来进行测定。
[0038]悬臂使用Anasys Instruments Inc.制造的AN2

200(商品名)。对该悬臂没有特别地限定,只要能够充分地反射激光,并且施加电压,则也可以使用其他悬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阻气膜,依次具备:包含聚丙烯的基材层、包含丙烯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的树脂层、无机氧化物的蒸镀层、以及阻气层,所述蒸镀层的厚度为5~300nm,所述树脂层的厚度为0.3μm以上,在通过局部热分析(LTA)进行测定时,所述树脂层的所述蒸镀层侧表面的软化温度在100℃~170℃的范围内具有至少1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气膜,其中,所述树脂层包含丙烯与α

烯烃的共聚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气膜,其中,所述树脂层的厚度为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上美季古田薰
申请(专利权)人: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