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小板浓缩物的三维储存方法、多肽化合物与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8470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小板浓缩物的三维储存方法、多肽化合物与其应用,将血小板浓缩物与储存液混合形成储存体系,将储存体系在无振荡条件下储存(优选静置储存);储存液含有多肽化合物,血小板三维立体分布于储存体系的纳米三维网络结构中。该方法可实现无振荡的血小板浓缩物常温储存,且在储存初期可降低血小板的细胞凋亡率,在突发情况下,对于偏远地区输注治疗血小板的储存运输具有重要意义。治疗血小板的储存运输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小板浓缩物的三维储存方法、多肽化合物与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血小板储存
,特别是涉及一种无需振荡的血小板浓缩物的三维储存方法、多肽化合物、及该多肽化合物在制备血小板储存液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血小板输注是大量失血、严重辐射、脓毒症等引发的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的重要救治手段。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血小板储存方法是将血小板浓缩物在22
±
2℃条件下振荡储存(简称“传统振荡方法”),因其浓度高、质量好,被广泛应用。但由于该储存条件苛刻,导致血小板供应成为医学界一大难题,特别是在突发情况下,血小板需求量急剧增加,供求矛盾更为突出。不仅如此,振荡储存条件在运输及突发情况下难以保证,增加应急条件下血小板供应的难度。因此,探索血小板储存的新方法和/或血小板的储存液,提高血小板储存质量及运输的便捷性,是当前血小板储存方法研究中的重要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需振荡的血小板浓缩物的三维储存方法,将血小板浓缩物与储存液混合形成储存体系,将储存体系在无振荡条件下储存(优选静置储存);储存液含多肽化合物,储存体系呈纳米三维网络结构,血小板立体分布于三维网络结构中。
[0004]所述储存液为含有多肽化合物的溶液,所述多肽化合物的氨基酸排列为FLIVIGSIIGPGGEGPGGV;
[0005]优选的,所述储存液是由多肽化合物、1
×
PBS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溶解后,以醋酸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后得到。
[0006]所述pH值为7

8,优选7

7.5;所述储存液的晶体渗透压为280mOsm/Kg

320mOsm/Kg。
[0007]所述储存液与血小板浓缩物的混合使得储存液在血小板浓缩物中血浆的作用下自组装形成纳米级的三维网络状的自组装多肽支架材料,血小板立体分布于网络状的自组装多肽支架材料中。
[0008]所述储存体系中多肽化合物的终浓度(质量百分含量)范围为0.01wt%

0.1wt%,优选为0.05wt%。
[0009]所述储存是指储存体系置于4℃或22
±
2℃下条件静置储存。
[001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肽化合物,氨基酸排列为FLIVIGSIIGPGGEGPGGV。
[0011]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上述多肽化合物在制备血小板储存液中的应用。
[0012]将多肽化合物、1
×
PBS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溶解后,以醋酸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后得到储存液,将储存液与血小板浓缩物混合形成储存体系,使储存液在血小板浓缩物中血浆的作用下自组装形成纳米级的三维网络状的自组装多肽支架材料,血小板立体分布于网络状的自组装多肽支架材料中,置于4℃或22
±
2℃条件下静置储存。
[0013]所述储存体系中多肽化合物的终浓度(质量百分含量)范围为0.01wt%

0.1wt%,优选为0.05wt%。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需振荡的血小板浓缩物的储存方法,采用多肽自组装三维技术。该方法在常温非振荡条件下能实现血小板的三维立体分布,能够有效避免血小板之间相互堆叠,从而能够保持血小板的原有形态、功能,降低血小板的凋亡率,提升血小板浓缩物的储存效果。与临床上22℃
±
2℃传统振荡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以使血小板在4℃或22℃
±
2℃非振荡条件下在储存体系中呈三维立体分布,在维持其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同时,能降低血小板的凋亡率,提高血小板的储存质量,提升血小板浓缩物体外储存效果;由于不需要振荡,即在无振荡仪的情况下实现血小板浓缩物的4℃或22℃
±
2℃储存,能降低储存的成本,提高运输的便捷性,是血小板储存运输的新策略。
附图说明
[0015]图1所示为宽场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的血小板分布效果的照片;
[0016]图2所示为血小板储存时细胞数目的柱状图;
[0017]图3所示为血小板储存时平均血小板体积的柱状图;
[0018]图4所示为血小板储存时血小板分布宽度的柱状图;
[0019]图5所示为储存第1天、第3天、第5天的血小板活化CD62p平均荧光强度柱状图;
[0020]图6所示为血小板储存时血小板相对凋亡率的柱状图;
[0021]图7所示为血小板储存时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柱状图;
[0022]图8所示为血小板储存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柱状图;
[0023]图9所示为血小板储存1天后的细胞堆积效果照片;
[0024]图10所示为4℃储存时血小板相对凋亡率的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专利技术人了解到,某些多肽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会自组装形成网状的自组装多肽支架材料,从而为细胞提供生存三维环境,该三维环境能够最大程度地模拟体内环境,避免细胞堆积,保证其正常的新陈代谢,可用于细胞的培养,即:用于具有自我增殖能力的细胞的培养。然而自组装依赖于盐离子、某一种蛋白或其衍生物、光照、或特定的温度区域才能引发,这一引发条件很可能会对细胞造成损伤。因此,目前未见到三维培养技术在细胞储存方面的报道。
[0026]不仅如此,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不具备自我繁殖能力,且血小板没有细胞核结构。不仅没有见到报道将三维培养技术用于血小板的培养,更未见到该技术在血小板储存方面的报道。
[0027]专利技术人试图将多肽化合物用作血小板的储存液,通过改善血小板储存的微环境,防止血小板形态、功能发生明显的改变,从而提高储存质量,并提供了一种血小板浓缩物的储存方法,该方法通过向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浓缩物的一种)中添加含多肽化合物的储存液,多肽化合物在血浆的作用下发生自组装,在三维空间中形成纳米级的网络结构,血小板立体分布于支架材料的网络结构中(血小板这样在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分布称为“三维立体分布”,这种储存方法称为“三维储存方法”),模拟其在体内的生存环境,使得细胞凋亡率降
低,提高其储存质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8]步骤(1)多肽化合物的合成:
[0029]通过固相合成法合成氨基酸排列为FLIVIGSIIGPGGEGPGGV的多肽化合物,代号为P29。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产物的分子量和纯度,确证合成出的产物为该多肽化合物且纯度达到98%以上。
[0030]该多肽化合物还可以通过常规的微生物合成、发酵或其他生物化学方法等任何方法制备。
[0031]步骤(2)储存液的配制:
[0032]称取10mg粉末状的多肽化合物P29,加入0.8mL 0.01M pH 7.2

7.4的1
×
PBS溶液(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小板浓缩物的三维储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血小板浓缩物与储存液混合形成储存体系,将储存体系在无振荡条件下储存(优选静置储存);储存液含多肽化合物,储存体系呈纳米三维网络结构,血小板立体分布于三维网络结构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维储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液为含有多肽化合物的溶液,所述多肽化合物的氨基酸排列为FLIVIGSIIGPGGEGPGGV;优选的,所述储存液是由多肽化合物、1
×
PBS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溶解后,以醋酸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后得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三维储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H值为7

8,优选7

7.5;所述储存液的晶体渗透压为280mOsm/Kg

320mOsm/Kg。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三维储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液与血小板浓缩物的混合使得储存液在血小板浓缩物中血浆的作用下自组装形成纳米级的三维网络状的自组装多肽支架材料,血小板立体分布于网络状的自组装多肽支架材料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三维储存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根付秋霞梁俊李佳瑶王蕾李艳宏易晓阳刘敏霞阎少多马玉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