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补偿随行电缆重量的电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4604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补偿随行电缆重量的电梯系统,包括:轿厢;轿厢架,其包括上梁、左侧梁、下梁和右侧梁,上梁的中部用于连接曳引绳,下梁用于承载轿厢;曳引绳,曳引绳的底端连接至轿厢架的上梁;随行电缆,其悬挂在上梁的第一端或下梁的第一端,随行电缆对轿厢架的重心产生一个第一力矩;电梯系统还包括:力矩平衡装置,用于对轿厢架的重心产生一个第二力矩,第二力矩基本上与第一力矩的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补偿绳的不对称设置和/或曳引绳悬挂点的偏心设置来平衡随行电缆的重量,来做到大部分甚至完全消除随行电缆重量对轿厢架产生的偏载力矩,进而消除对滚动导靴的影响,没有增加任何装置,成本低廉,效果显著。著。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补偿随行电缆重量的电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设备
,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补偿随行电缆重量的电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梯随行电缆是一种电梯的部件,由于自身重量及其悬挂点与电梯悬挂中心不重合,会对轿厢架产生一个偏载力矩,进而传递给滚动导靴和导轨一个偏载力,提升高度越高,偏载力越大,其结果导致降低了电梯的运行舒适性及滚动导靴的寿命。对于单轿厢或多轿厢电梯系统,当随行电缆悬挂点位于电梯轿厢运行路径之外,远离轿厢架悬挂中心时,其偏载更加严重,影响更加显著。
[0003]目前市场上平衡随行电缆重量的方法,一般是在随行电缆悬挂点对称位置采用固定平衡重或者额外增加一根随行电缆的方式,前者不能完全平衡,而后者成本很高,且由于空间上的要求,在多轿厢电梯系统中是难以实现的。
[0004]随行电缆随着电梯运行而上下运动,其悬挂在轿厢端的重量在时刻变化,这样就需要一个动态的相对应的重量去平衡其对滚动导靴产生的偏载力。
[0005]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能对重量动态变化的随行电缆进行动态平衡的低成本的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补偿随行电缆重量的电梯系统,包括:轿厢;轿厢架,其包括上梁、左侧梁、下梁和右侧梁,所述上梁的中部用于连接曳引绳,所述下梁用于承载所述轿厢;曳引绳,所述曳引绳的底端连接至所述轿厢架的上梁;随行电缆,其悬挂在所述上梁的第一端或下梁的第一端,所述随行电缆对所述轿厢架的重心产生一个第一力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系统还包括:力矩平衡装置,用于对轿厢架的重心产生一个第二力矩,所述第二力矩基本上与所述第一力矩的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补偿随行电缆重量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系统还包括第一悬挂支架,所述随行电缆通过所述第一悬挂支架悬挂在所述上梁的第一端或下梁的第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补偿随行电缆重量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随行电缆在所述第一悬挂支架上的悬挂点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轿厢在水平面的投影面之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补偿随行电缆重量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力矩平衡装置包括两根补偿绳,当随行电缆悬挂在所述上梁的第一端时,两根补偿绳分别悬挂在所述下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两根补偿绳的合力点对轿厢架的重心产生与所述第一力矩的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的所述第二力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补偿随行电缆重量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系统还包括两个第二悬挂支架,所述两根补偿绳各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帅红星默克
申请(专利权)人:蒂升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