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支架、人体血管局部变形与血管局部动力学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406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外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血管支架、人体血管局部变形与血管局部动力学监测系统,其中,血管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的预设位置处由预设材质以预设方式制成,以感测血管变形和血管局部压强变化,输出应变信号;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应变信号,并将应变信号发送至预设终端,以基于应变信号得到血管内血液流速变化与血管内壁局部再增生的应力应变数据;封装体,封装体用于对支架本体和通信单元进行封装。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需要患者定期前往医院复查,且复查机械复杂、成本较高,从而增加的患者的经济和时间成本的技术问题。从而增加的患者的经济和时间成本的技术问题。从而增加的患者的经济和时间成本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管支架、人体血管局部变形与血管局部动力学监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外科
,特别涉及一种血管支架、人体血管局部变形与血管局部动力学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最经典也是最有效的临床医治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方法,而血管支架植入是PCI中针对冠状动脉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0003]然而,由于血管内的生化及力学环境复杂,尤其是金属支架,极易导致血管支架在服役过程中出现ISR(In Stent Restenosis,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严重影响支架的作用效果,甚至会加重病变部位病情;而可降解支架虽然可以避免ISR的问题,但其材质硬度较高,易增加手术难度,脆度较大,存在体内断裂的风险。
[0004]为了监护患者术后血管情况,相关技术中可以通过热成像、超声心动图、造影术、CT(Computer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等方法为患者进行定期复查,但是这些方法相对成本较高,器械复杂,且需要患者在医院才能进行复查,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管支架、人体血管局部变形与血管局部动力学监测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需要患者定期前往医院复查,且复查机械复杂、成本较高,从而增加的患者的经济和时间成本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血管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预设位置处由预设材质以预设方式制成,以感测血管变形和血管局部压强变化,输出应变信号;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应变信号,并将所述应变信号发送至预设终端,以基于所述应变信号得到血管内血液流速变化与血管内壁局部再增生的应力应变数据;以及封装体,所述封装体用于对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通信单元进行封装。
[0007]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在受到预设高频交变磁场作用下,所述预设位置的温度达到预设区间,以对人体血栓进行融栓。
[0008]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材质为聚酰亚胺和聚乳酸,所述预设方式为高能束碳化方式。
[0009]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单元包括在预设材质的表面形成的射频标签,以基于所述射频标签将由所述应变信号形成的射频信号传输至所述预设终端。
[0010]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装体为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一层派瑞林制得。
[0011]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人体血管局部变形与血管局部动力学监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血管支架,用于采集血管内的应变信号;通信装置,用于接收一个或多个血管支架的应变信号;以及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血管支架
的应变信号得到至少一位患者的血管内血液流速变化与血管内壁局部再增生的应力应变数据。
[0012]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器,所述接收器包括至少一个天线,以在距离血管支架预设距离内时,接收所述血管支架的射频信号,并基于所述射频信号解析所述应变信号。
[0013]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人体血管局部变形与血管局部动力学监测方法,其利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人体血管局部变形与血管局部动力学监测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基于血管支架,采集血管内的应变信号;根据所述血管内的应变信号得到至少一位患者的血管内血液流速变化与血管内壁局部再增生的应力应变数据。
[0014]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的人体血管局部变形与血管局部动力学监测方法。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基于血栓位置,植入血管支架,其中,支架本体可以由具有良好生物兼容性、可进行导电性改性的预设材质以预设方式制成,以获得相应位置的应变信号,与支架本体一同由封装体进行封装的通信单元,可以发送应变信号,以得到血管内血液流速变化与血管内壁局部再增生的应力应变数据,实现对血管支架非侵入式的持续监测,有利于实现患者术后高效随访及个性化康复治疗,从而降低患者的经济和时间成本。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需要患者定期前往医院复查,且复查机械复杂、成本较高,从而增加的患者的经济和时间成本的技术问题。
[0016]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体血管局部变形与血管局部动力学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人体血管局部变形与血管局部动力学监测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体血管局部变形与血管局部动力学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血管支架、人体血管局部变形与血管局部动力学监测系统。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相关技术中,需要患者定期前往医院复查,且复查
机械复杂、成本较高,从而增加的患者的经济和时间成本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血管支架,在该血管支架中,可以基于血栓位置,植入血管支架,其中,支架本体可以由具有良好生物兼容性、可进行导电性改性的预设材质以预设方式制成,以获得相应位置的应变信号,与支架本体一同由封装体进行封装的通信单元,可以发送应变信号,以得到血管内血液流速变化与血管内壁局部再增生的应力应变数据,实现对血管支架非侵入式的持续监测,有利于实现患者术后高效随访及个性化康复治疗,从而降低患者的经济和时间成本。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需要患者定期前往医院复查,且复查机械复杂、成本较高,从而增加的患者的经济和时间成本的技术问题。
[0020]具体而言,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血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如图1所示,该血管支架10包括:支架本体101、通信单元102和封装体103。
[0022]具体地,支架本体101的预设位置处由预设材质以预设方式制成,以感测血管变形和血管局部压强变化,输出应变信号。
[0023]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通过接触式应变传感方式,获得血管中的力学信号,形成力学反馈机制,具体可以将支架本体101植入血管中血栓位置,在进行支撑血管壁、防止血管弹性回缩的同时,作为应变传感设备,从而使得支架本体101可以基于血管增生、血流速度变化产生的压强变化,产生受力应变,以输出应变信号。
[0024]其中,为了避免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预设位置处由预设材质以预设方式制成,以感测血管变形和血管局部压强变化,输出应变信号;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应变信号,并将所述应变信号发送至预设终端,以基于所述应变信号得到血管内血液流速变化与血管内壁局部再增生的应力应变数据;以及封装体,所述封装体用于对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通信单元进行封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在受到预设高频交变磁场作用下,所述预设位置的温度达到预设区间,以对人体血栓进行融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材质为聚酰亚胺和聚乳酸,所述预设方式为高能束碳化方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包括在预设材质的表面形成的射频标签,以基于所述射频标签将由所述应变信号形成的射频信号传输至所述预设终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体为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一层派瑞林制得。6.一种人体血管局部变形与血管局部动力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浠凝赵喆胡行健黄金财李庆昂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