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载体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4014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肽载体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多肽载体如式I所示,该多肽载体可以作为生物大分子药物递送载体,具有易于合成、可大规模生产、可定制、易于修饰;并且可以通过静电络合的方式与大分子药物共组装形成纳米组装体,对生物大分子形成保护以及靶向递送。护以及靶向递送。护以及靶向递送。护以及靶向递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肽载体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带正电荷的D构型多肽衍生物及其作为生物大分子递送载体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生物大分子药物随着人体进化,对特定的蛋白质靶标具有优异的选择性。虽然多肽、蛋白质和核酸的复杂结构提高了它们的效力和选择性,但也导致了它们的稳定性差。它们在环境储存条件下容易降解,并且在体内对普遍存在的蛋白酶、生理温度和pH的变化敏感。
[0003]淋巴结作为重要的器官,尤其作为二级免疫器官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淋巴结组织内含有丰富的免疫细胞,因此其经常作为疫苗递送的靶器官实现有效对抗疾病的免疫应答。将生物大分子药物递送到淋巴结组织有助于实现通过免疫治疗的方式缓解癌症、自身免疫等疾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现有的靶向淋巴结的递送载体主要有水凝胶、高分子聚合物纳米载体、无机物纳米载体和微粒等,它们允许调控颗粒尺寸、颗粒表面修饰、提高药物半衰期以及长久释放,并通过与微环境的特定相互作用靶向淋巴结组织。现有的药物递送体系已被制备工艺复杂、产量低、造价太高、不易于合成纯化等缺点。多肽作为生物大分子药物递送载体具有易于合成、可定制、易于修饰等优点受到关注。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多肽序列可大规模生产,并且可以通过静电络合的方式与大分子药物共组装形成纳米组装体,对生物大分子形成保护以及靶向递送。
[0005]在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肽载体,其中,所述多肽载体具有式I所示结构,其中,R选自以下所示未修饰或者修饰的基团至少之一:
、、/>ꢀꢀ
或 。
[0006] 相比于传统递送载体,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多肽载体具有以下优势:(1)易于合成、便于修饰;(2)针对不同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实现可定制化;例如:通过调整多肽的修饰,来调整颗粒表面修饰;(3)所要递送的生物活性物质吸附于自组装纳米纤维表面,特异性靶向组织,尤其本专利技术中的多肽载体可以促进所要递送的生物活性物质靶向淋巴结组织;(4)通过该多肽载体,可以将更多的生物活性成分递送到靶组织,从而减少用药量;(5)提高药物半衰期以及使得药物可以长久释放。
[0007]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多肽载体为选自具有以下所示结构的多肽的一种,、 、

、 。
[0008]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多肽载体具有以下多肽A所示的结构,。
[0009]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组装纳米纤维,其中,所述自组装纳米纤维由上述的多肽载体自组装形成。相比于传统递送载体,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自组装纳米纤维具有以下优势:(1)易于合成制备、便于修饰;(2)针对不同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实现可定制化;例如:通过调整多肽的修饰,来调整颗粒表面修饰;(3)所要递送的生物活性物质吸附于自组装纳米纤维表面,特异性靶向组织,尤其本专利技术中的自组装纳米纤维可以促进所要递送的生物活性物质靶向淋巴结组织;(4)通过该自组装纳米纤维,可以将更多的生物活性成分递送到靶组织,从而减少用药量;(5)提高药物半衰期以及使得药物可以长久释放。
[0010]在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生物活性成分和递送载体,其中所述递送载体选自:上述的多肽载体或上述的自组装纳米纤维,其中,所述生物活性成分选自以下至少之一:重组蛋白、抗体、疫苗和核酸药物。
[0011]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活性成分与所述递送载体的重量比为:15:1~1:15。
[0012]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活性成分与所述递送载体的重量比为:1:10。
[0013]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活性成分与所述递送载体的重量比为:1:9。
[0014]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活性成分与所述递送载体的重量比为:1:8。
[0015]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活性成分与所述递送载体的重量比为:1:7。
[0016]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活性成分与所述递送载体的重量比为:1:6。
[0017]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活性成分与所述递送载体的重量比为:1:5。
[0018]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药物组合物进一步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0019]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上述的多肽载体或上述的自组装纳米纤维在递送生物活性成分中的应用。
[0020]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活性成分选自以下至少之一:重组蛋白、抗体、疫苗和核酸药物。
[0021]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多肽自组装的透射电镜图;图2为小鼠腹股沟注射药物24小时后,腹股沟淋巴结荧光成像图;图3为小鼠腹股沟注射药物24小时后,腹股沟淋巴结荧光强度统计图。
[0023]术语定义本文所用的术语“抗体”,其各种字面上的含义都涉及免疫球蛋白或含有生物活性抗体结合部位的免疫球蛋白片段,而该结合部位实际上是与抗原结合。
[0024]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品,可提供对特定传染病的有效获得性免疫。疫苗包括但不限于减毒疫苗、不活化疫苗、类毒素疫苗、亚单位疫苗、结合型疫苗、载体疫苗、核酸疫苗(mRNA疫苗和/或DNA疫苗)。
[0025]核酸类药物又称核苷酸类药物,是各种具有不同功能的寡聚核糖核苷酸(RNA)或寡聚脱氧核糖核苷酸(DNA),主要在基因水平上发挥作用。一般认为,核酸药物包括Aptamer、抗基因(Antigene)、核酶(Ribozyme)、反义核酸(Antisencenucleic acid)、RNA干扰剂。
[0026]“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是指药学可接受的材料,组合物或媒介物,如液体或固体填料,稀释剂,赋形剂,溶剂,或封装材料。每个组分必须是“药学上可接受”的意思是与药物配方的其他成分相容。它还必须适合用于与人类和动物的器官和组织接触,而无过度的毒性、刺激性、过敏性、免疫原性、或其他问题或并发症,与合理的利益/风险比相称。
[0027]术语“佐剂”指当与抗原结合使用时能够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但是当单独使用时不产生对抗原的免疫应答的物质。佐剂可以通过几种机制增强免疫应答,包括聚集淋巴细胞、激活B细胞和/或T细胞、激活巨噬细胞。
[0028]术语“生物活性成分”、“活性物质”是指一种生物成分,它可单独或与一个或多个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结合用于受试者的治疗、预防或改善疾病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症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0]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案进行解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面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0031]红色罗丹明标记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肽载体,其中,所述多肽载体具有式I所示结构,其中,R选自以下所示未修饰或者修饰的基团至少之一:、、
ꢀꢀ
或。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多肽载体,其中,所述多肽载体为选自具有以下所示结构的多肽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多肽载体,其中,所述多肽载体为具有以下所示结构的多肽,。4.一种自组装纳米纤维,其中,所述自组装纳米纤维由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多肽载
体自组装形成。5.一种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生物活性成分和递送载体,其中所述递送载体选自: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多肽载体、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多肽载体、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多肽载体或权利要求4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成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引正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