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古鹏飞专利>正文

破坏型一次性安全自动采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393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破坏型一次性安全自动采血针,包括筒形外壳[1]、内置滑套[2]、针柄[3]以及弹簧[6],滑套[2]设在筒形外壳[1]的敞口中,并与之滑动连接;针柄[3]设在滑套[2]中,并与之滑动连接;弹簧[6]设在针柄[3]与筒形外壳[1]之间;其特征在于:针柄[3]上延伸出一个弹性臂[7],弹性臂[7]上设有卡钩[8],滑套[2]上对应设有卡口[9],卡口[9]与卡钩[8]通过接触阻止针柄[3]向前滑动;弹性臂[7]根部设有应力集中缺口[10],弹性臂[7]压缩回程的滑动方向上迎面设有阻挡块[11],该阻挡块[11]上的斜面[12]与弹性臂[7]迎击接触后产生侧向分力,致使弹性臂[7]脱钩并折断。本方案利用阻挡块上的斜面与弹性臂接触所产生的侧向分力,一方面使弹性臂脱钩,另一方面通过缺口迫使弹性臂破坏性折断自毁,实现一次发射,不可恢复的目的。(*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用一次性安全自动采血针,具体涉及采用破坏卡射结构方式实现一次性发射的安全自动采血针。该采血针卡射结构在使用中遭自毁性破坏,不可重复使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医用采血针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从采血针的发展趋势看,具备小型化、安全一次性使用以及操作方便等特点是该产品所追求的目标。目前市场上多数小型采血针尽管结构小巧,使用方便,也为一次性使用产品,但其结构本身确可以重复使用,这样的设计对医用采血针来说是不安全的。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彻底根除安全隐患,本申请人于2001年5月8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一件名称为《一次性安全自动采血针》的技术专利申请,该专利已于2002年2月20日公告授权,公告号为CN2477138Y,专利号为ZL01237714.7。本专利提供了一种带安全防护结构的采血针,其原理是在针柄与外壳之间的配合面上,一个斜设弹性臂,另一个设有止动口,弹性臂随针柄发射后在回程中落入止动口中形成倒钩止动结构。该专利的特点是采血针弹射一次后自动失效,彻底排除了再次使用的可能,消除了采血针遗留的安全问题,真正成为当之无愧的一次性产品。本技术按照“一次发射,不可再用”的设计原则,从破坏卡射结构角度出发,设计了另一种类型的一次性发射的安全自动采血针。
技术实现思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破坏型一次性安全自动采血针,包括一个筒形外壳,该筒形外壳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一个滑套,该滑套为内套结构,并设在筒形外壳的敞口中,与筒形外壳滑动连接;一个针柄,该针柄设在滑套中,并与滑套滑动连接,针柄的前部设有针体,对应的滑套前部设有出针孔; 一个弹簧,该弹簧设在针柄与筒形外壳的封闭端之间;针柄上延伸出一个弹性臂,弹性臂上设有卡钩,滑套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卡口,卡口与卡钩通过接触阻止针柄在滑套中向前滑动;弹性臂根部侧面设有破坏型应力集中缺口,弹性臂压缩回程的滑动方向上迎面设有阻挡块,该阻挡块与筒形外壳固定连接,阻挡块上设有迎击斜面,该迎击斜面与弹性臂迎击接触后在弹性臂上产生侧向分力,致使弹性臂脱钩并折断。上述技术方案的有关内容和变化解释如下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向前”和“前部”在附图方向上是向下。“回程”在附图方向上是向上。2、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引导应力集中现象发生,所述应力集中缺口一般采用V形切口,这样的缺口结构简单而且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使弹性臂丧失弹性能力。当然缺口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比如方形或半圆形等。3、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弹性臂彻底丧失弹性能力,在弹性臂折弯方向上应设有足够的避让空间。4、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滑套与筒形外壳之间滑动更加可靠,在筒形外壳的相对侧面上设有滑槽,对应的滑套侧面上设有凸筋。为了控制滑套与筒形外壳的滑动行程,在滑槽前部设有止动面,中部设有跨越筋,凸筋的前端与止动面配合产生滑动限位,凸筋上设有跨越凸块,该跨越凸块与跨越筋配合产生障碍滑动。5、上述技术方案中,考虑到装配结构的需要,所述筒形外壳的封闭端采用端盖结构,端盖内侧延伸出弹簧座、止动块和阻挡块,其中弹簧座与弹簧对应,阻挡块与弹性臂对应,止动块与滑套端面对应。本技术原理是利用揿压采血针时,滑套与筒形外壳的相对滑动,通过阻挡块上的斜面与弹性臂接触所产生的侧向分力,一方面使弹性臂脱钩,另一方面利用应力集中缺口迫使弹性臂破坏性折断自毁,实现一次发射,不可恢复的目的。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应力集中缺口的方式,使弹性臂在脱钩同时产生破坏性折断自毁,从而实现一次发射,不可恢复的效果。其技术构思独特,结构巧妙新颖,具有显著地技术进步和非显而易见性,充分体现了本方案与以往公知技术的区别和个性。2、本技术使用极其方便,整个操作只需两个动作即可完成,第一个是拔掉盖帽,第二个是揿压。3、本技术使用后针尖自动缩回壳体内,不会外露,确保了采血针使用后的安全性。4、本技术体积小,结构紧凑,工作可靠,系一种一次发射的安全自动采血针产品。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剖视图(使用前状态);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剖视图(使用前,拔下盖帽状态);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剖视图(使用中,对准手指采血部位状态);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剖视图(使用中,揿压状态);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剖视图(使用中,弹性臂脱钩状态);附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剖视图(使用中,弹射状态);附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剖视图(使用后状态);附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弹性臂及钩扣结构左视图。以上附图中1、筒形外壳;2、滑套;3、针柄;4、针体;5、出针孔;6、弹簧;7、弹性臂;8、卡钩;9、卡口;10、缺口;11、阻挡块;12、斜面;13、避让空间;14、滑槽;15、凸筋;16、止动面;17、端盖;18、弹簧座;19、止动块;20、盖帽;21、滑槽;22、弹簧卡;23、跨越筋;24、跨越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参见附图1~图7所示,一种破坏型一次性安全自动采血针,由筒形外壳1、端盖17、滑套2、针柄3和盖帽20组成。筒形外壳1的一端用端盖17,另一端敞开,端盖17内侧延伸出弹簧座18、止动块19和阻挡块11。滑套2为内套结构,并设在筒形外壳1的敞口中,与筒形外壳1滑动连接,筒形外壳1的两侧分别设有滑槽14,滑套2的外缘上对应设有凸筋15,凸筋15位于滑槽14中。针柄3设在滑套2中,并与滑套2滑动连接,滑套2的两侧分别设有滑槽21,针柄3的对应侧面上设有凸筋,凸筋位于滑槽21中,针柄3的前部设有针体4,对应的滑套2前部设有出针孔5。弹簧6设在针柄3与筒形外壳1的端盖17之间,弹簧6的一端套在端盖17的弹簧座18上,另一端卡在针柄3的弹簧卡22上。针柄3上延伸出一个弹性臂7,弹性臂7上设有卡钩8,滑套2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卡口9,卡口9与卡钩8通过接触阻止针柄3在滑套2中向前滑动。弹性臂7根部侧面设有破坏型应力集中缺口10,该缺口10为为V形切口。弹性臂7折弯方向设有足够的避让空间13。弹性臂7压缩回程的滑动方向上迎面设有阻挡块11,该阻挡块11通过端盖17与筒形外壳1固定连接,阻挡块11上设有迎击斜面12,该迎击斜面12与弹性臂7迎击接触后在弹性臂7上产生侧向分力,致使弹性臂7脱钩并折断。在结构和连接关系上,弹簧6与弹簧座18和弹簧卡22连接并纵向产生作用;阻挡块11与弹性臂7在纵向对应;止动块19与滑套2端面在纵向对应,其作用是限制滑套2缩进距离;弹性臂7上的卡钩8在折断前与滑套2上的卡口9配合构成卡扣结构;针柄3在滑套2中滑动,滑套2在筒形外壳1中滑动。筒形外壳1的滑槽14前部设有止动面16,中部设有跨越筋,凸筋15的前端与止动面16配合产生滑动限位,凸筋15上设有跨越凸块,该跨越凸块与跨越筋配合产生障碍滑动。盖帽20套在筒形外壳1的敞口外端形成保护结构。本实施例动作过程参见附图1至附图7次序第一步拔掉盖帽20。第二步将采血针的出针孔5对准人体采血部位,并揿压。此时滑套2在筒形外壳1内向上滑动,滑套2通过卡口9与卡钩8的卡扣结构带动针柄3向上滑动,针柄3压缩弹簧6。当针柄3向上滑动时弹性臂7迎击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破坏型一次性安全自动采血针,包括: 一个筒形外壳[1],该筒形外壳[1]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 一个滑套[2],该滑套[2]为内套结构,并设在筒形外壳[1]的敞口中,与筒形外壳[1]滑动连接; 一个针柄[3],该针柄[3]设在滑套[2]中,并与滑套[2]滑动连接,针柄[3]的前部设有针体[4],对应的滑套[2]前部设有出针孔[5]; 一个弹簧[6],该弹簧[6]设在针柄[3]与筒形外壳[1]的封闭端之间; 其特征在于: 针柄[3]上延伸出一个弹性臂[7],弹性臂[7]上设有卡钩[8],滑套[2]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卡口[9],卡口[9]与卡钩[8]通过接触阻止针柄[3]在滑套[2]中向前滑动;弹性臂[7]根部侧面设有破坏型应力集中缺口[10],弹性臂[7]压缩回程的滑动方向上迎面设有阻挡块[11],该阻挡块[11]与筒形外壳[1]固定连接,阻挡块[11]上设有迎击斜面[12],该迎击斜面[12]与弹性臂[7]迎击接触后在弹性臂[7]上产生侧向分力,致使弹性臂[7]脱钩并折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古鹏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