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钢性高硬度PPs弯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374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钢性高硬度PPs弯头,包括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弯管和观测组件,所述第一直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直管,所述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之间设置有弯管,通过弯管将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进行连接,所述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的外侧设置有观测组件,通过观测组件对管道内部进行观测是否塞堵,所述观测组件包括第一观测孔、第一玻璃板、第一密封圈、第二观测孔、第二玻璃板和第二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弯管、第一观测孔、第一玻璃板、第一密封圈、第二观测孔、第二玻璃板和第二密封圈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通过玻璃板引入光线,透过玻璃板可观察弯头内部情况,解决了外部无法直接判断弯头内部堵塞情况的问题。外部无法直接判断弯头内部堵塞情况的问题。外部无法直接判断弯头内部堵塞情况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钢性高硬度PPs弯头


[0001]本技术涉及弯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钢性高硬度PPs弯头。

技术介绍

[0002]弯头是常用的管道连接件,用于管道内流体的方向改变,由于流体在弯头处变向;
[0003]在市面上,当流体中夹杂固体块状物质时,容易堵塞在弯头处,一旦管道发生堵塞,经常需要判断是否是弯头处堵塞或者是哪个弯头处堵塞,但目前市场上的弯头基本上无法从外部直接判断出内部情况,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同时弯头处也是受流体冲击最频繁、最直接的位置,长期使用后弯头处可能变薄甚至穿孔,影响管道正常运行,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高钢性高硬度PPs弯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钢性高硬度PPs弯头,该高钢性高硬度PPs弯头通过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弯管、第一观测孔、第一玻璃板、第一密封圈、第二观测孔、第二玻璃板和第二密封圈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通过玻璃板引入光线,透过玻璃板可观察弯头内部情况,解决了外部无法直接判断弯头内部堵塞情况的问题。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钢性高硬度PPs弯头,包括包括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弯管和观测组件,所述第一直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直管,所述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之间设置有弯管,通过弯管将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进行连接,所述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的外侧设置有观测组件,通过观测组件对管道内部进行观测是否塞堵,所述观测组件包括第一观测孔、第一玻璃板、第一密封圈、第二观测孔、第二玻璃板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直管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观测孔,所述第一观测孔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玻璃板,所述第一玻璃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第一直管的外侧,通过第一玻璃板引入光线,透过第一玻璃板可观察第一直管内部情况,解决了外部无法直接判断直管内部堵塞情况的问题,所述第二直管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观测孔,所述第二观测孔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玻璃板,所述第二玻璃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第一直管的内侧,第二直管的观测方式与第一直管相同。
[000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弯管的内部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最薄处不低于弯管的厚度,通过耐磨层的设置提升了弯头的耐磨质量。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直管的上方设置有流入管,所述流入管的外侧设置有安装圈,通过安装圈将流入管安装在第一直管的上方。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流入管上方设置有安装管,所述流入管的内侧设置有安装块,通过安装块对安装管进行安装工作,所述安装管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外侧设置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的下方设置有旋转螺纹,通过旋转螺纹将进水管安装在安装管上,所述进水管的底部设置有多组压脚,进水管的下端具有多个垂直向下的压脚在排水弯头可使用地安装状态时,该压脚与安装管下方抵接,因此,所以即使排水流入进水管内,
也不会因排水的浮力而将进水管向上方浮起。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水管的顶部设置有多孔筛板,所述多孔筛板的表面开设有通孔,通过通孔的对外界的污垢进行阻隔。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弯管、第一观测孔、第一玻璃板、第一密封圈、第二观测孔、第二玻璃板和第二密封圈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通过玻璃板引入光线,透过玻璃板可观察弯头内部情况,解决了外部无法直接判断弯头内部堵塞情况的问题,耐磨层加强了弯头内壁对流体冲击的抵抗力,通过流入管、安装圈、安装管、安装块、进水管、配合部、旋转螺纹、压脚和多孔筛板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对第一直管的内部进行多层固定使用,进一步的加强了第一直管的硬度,和提升了直管的使用质量。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剖视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直管顶部示意图。
[0013]其中:1、第一直管;2、第二直管;3、弯管;4、第一观测孔;5、第一玻璃板;6、第一密封圈;7、第二观测孔;8、第二玻璃板;9、第二密封圈;10、耐磨层;11、流入管;12、安装圈;13、安装管;14、安装块;15、进水管;16、配合部;17、旋转螺纹;18、压脚;19、多孔筛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5]根据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钢性高硬度PPs弯头,包括第一直管1、第二直管2、弯管3和观测组件,第一直管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直管2,第一直管1与第二直管2之间设置有弯管3,通过弯管3将第一直管1与第二直管2进行连接,第一直管1与第二直管2的外侧设置有观测组件,通过观测组件对管道内部进行观测是否塞堵,观测组件包括第一观测孔4、第一玻璃板5、第一密封圈6、第二观测孔7、第二玻璃板8和第二密封圈9,第一直管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观测孔4,第一观测孔4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玻璃板5,第一玻璃板5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圈6,第一密封圈6设置在第一直管1的外侧,通过第一玻璃板5引入光线,透过第一玻璃板5可观察第一直管1内部情况,解决了外部无法直接判断直管内部堵塞情况的问题,第二直管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观测孔7,第二观测孔7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玻璃板8,第二玻璃板8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9设置在第一直管1的内侧,第二直管2的观测方式与第一直管1相同。
[0016]弯管3的内部设置有耐磨层10,耐磨层10的最薄处不低于弯管3的厚度,通过耐磨层10的设置提升了弯头的耐磨质量。
[0017]第一直管1的上方设置有流入管11,流入管11的外侧设置有安装圈12,通过安装圈12将流入管11安装在第一直管1的上方。
[0018]流入管11上方设置有安装管13,流入管11的内侧设置有安装块14,通过安装块14对安装管13进行安装工作,安装管13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15,进水管15的外侧设置有配合部16,配合部16的下方设置有旋转螺纹17,通过旋转螺纹17将进水管15安装在安装管13上,进水管15的底部设置有多组压脚18,进水管15的下端具有多个垂直向下的压脚18在排水弯
头可使用地安装状态时,该压脚18与安装管13下方抵接,因此,所以即使排水流入进水管15内,也不会因排水的浮力而将进水管15向上方浮起。
[0019]进水管15的顶部设置有多孔筛板19,多孔筛板19的表面开设有通孔,通过通孔的对外界的污垢进行阻隔。
[0020]该高钢性高硬度PPs弯头使用时,通过观测组件对管道内部进行观测是否塞堵,通过第一玻璃板5引入光线,透过第一玻璃板5可观察第一直管1内部情况,解决了外部无法直接判断直管内部堵塞情况的问题,第二直管2的观测方式与第一直管1相同,通过耐磨层10的设置提升了弯头的耐磨质量,通过安装圈12将流入管11安装在第一直管1的上方,通过旋转螺纹17将进水管15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钢性高硬度PPs弯头,包括第一直管(1)、第二直管(2)、弯管(3)和观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直管(2),所述第一直管(1)与第二直管(2)之间设置有弯管(3),通过弯管(3)将第一直管(1)与第二直管(2)进行连接,所述第一直管(1)与第二直管(2)的外侧设置有观测组件,所述观测组件包括第一观测孔(4)、第一玻璃板(5)、第一密封圈(6)、第二观测孔(7)、第二玻璃板(8)和第二密封圈(9),所述第一直管(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观测孔(4),所述第一观测孔(4)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玻璃板(5),所述第一玻璃板(5)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圈(6),所述第一密封圈(6)设置在第一直管(1)的外侧,所述第二直管(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观测孔(7),所述第二观测孔(7)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玻璃板(8),所述第二玻璃板(8)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圈(9),所述第二密封圈(9)设置在第一直管(1)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钢性高硬度PPs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小三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熙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