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杆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356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推杆注塑模具,包括整套模具结构,整套模具结构包括单元化注塑模块,包括多型腔注胶组件,多型腔注胶组件包括主流道和分流道部件,主流道连通分流道部件;还包括循环冷却组件,循环冷却组件包括循环冷却管道、导热块、模板,循环冷却管道的入口和出口均设置在模板的侧边上,管体部位同时位于模板和第一模仁板内部;导热块设置于第一模仁板内部;还包括产品脱模组件,产品脱模组件包括第一顶料机构和第二顶料机构,第一顶料机构与第一模仁板对应设置;本模具采用多个单元化注塑模块同时工作的方式,配合多型腔注胶组件、循环冷却组件以及产品脱模组件可有效地提高模具的工作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保证产品的质量。保证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推杆注塑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推杆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模具主要用于产品注塑成型,传统的注塑模具都是通过单根注胶管向模具内多个型腔注入融胶,注塑效率低;同时,产品在型腔内注塑成型后需要进行冷却才能脱模,传统的注塑模具都是在模具内设置冷却管道,在冷却管道内通入冷却液来对产品进行冷却,但是冷却液在冷却管道内流通的速度较快,从而导致对型腔内的产品冷却效果不佳,另外,冷却液在通入冷却管道后会快速流走,不能保证冷却效率;因此在注塑效率低、冷却效率低的前提下,传统的注塑模具整体工作效率低,无法保证产品的生产的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杆注塑模具,有效地解决上述传统模具整体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推杆注塑模具,包括整套模具结构,所述整套模具结构包括:
[0006]单元化注塑模块,包括第一模仁板、第二模仁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模仁板和所述第二模仁板之间的若干个注塑型腔;所述整套模具结构上设置有若干个结构相同的单元化注塑模块;
[0007]多型腔注胶组件,包括主流道以及分流道部件,所述主流道连通所述分流道部件,一个所述多型腔注胶组件与一个所述单元化注塑模块对应设置,外部的融胶通过所述主流道流向所述分流道部件,通过所述分流道部件分流均匀流入各个注塑型腔内;
[0008]循环冷却组件,包括循环冷却管道、导热块以及模板,其中:所述循环冷却管道的入口和出口均设置在模板的侧边上,且所述循环冷却管道的管体部位同时位于所述模板和第一模仁板内部;所述导热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模仁板内部,与所述循环冷却管道位于所述第一模仁板内部的管体部分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循环冷却组件与若干个所述单元化注塑模块对应设置,当冷却液在所述循环冷却管道内流通时,通过所述导热块传导热量对所述型腔内的产品进行快速冷却;
[0009]产品脱模组件,包括第一顶料机构和第二顶料机构,所述第一顶料机构与所述第一模仁板对应设置,开模时,使产品与所述第一模仁板分离;所述第二顶料机构与所述第二模仁板对应设置,开模时,使产品与所述第二模仁板分离。
[0010]本方案采用单元化注塑模块结构设计,将整个注塑模具划分成一个个小型单元,每个单元注塑模块结构相同可单独进行产品注塑成型,这样在整个模具工作时,可以使所有的单元注塑模块同时作业;单个多型腔注胶组件与单个注塑模块配合使用,由于在单个注塑模块中设置有多个型腔,所以需要通过分流道部件将主流道内的融胶均匀分配至每个
型腔内,从而在保证产品的注塑效率;单个循环冷却组件可以对多个单元化注塑模块同时进行冷却,在循环冷却管道内通入冷却液,然后通过靠近管道的导热块传导热量,从而对模具型腔内注塑成型的产品进行快速冷却,同时冷却液通过循环冷却管道实现液体循环流通的功能,冷却效果好,效率高,冷却液循环使用消耗小;产品在冷却成型后,通过产品脱模组件使产品脱离型腔,由于型腔分为两部分,分别开设在第一模仁板和第二模仁板上,第一模仁板和第二模仁板合模后才是完整的型腔,所以在整个脱模过程中,需要使用第一顶料机构和第二顶料机构,先通过第一顶料机构将产品与第一模仁板分离,再通过第二顶料机构使产品与所述第二模仁板分离。
[0011]综上,本方案设计的一种推杆注塑模具有益效果为:采用多个单元化注塑模块同时工作的方式,一个多型腔注胶组件对应一个单元化注塑模块,可充分地保证整个模具的注塑效率;同时,一个循环冷却组件与多个单元化注塑模块对应,循环冷却管道内通入冷却液,然后通过靠近管道的导热块传导热量,从而对模具型腔内注塑成型的产品进行快速冷却,有效地提高产品注塑成型后的冷却效率,通过提高模具的注塑效率和冷却效率来有效地解决传统注塑模具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0012]进一步地,所述循环冷却管道由主管道和分支管道组成,所述主管道位于所述模板内部,所述分支管道位于所述第一模仁板内部,同时所述主管道与所述分支管道连接;循环冷却管道主要是在模板和第一模仁板这两块上下对应的板内切换,因为单个循环冷却组件要与多个单元化注塑模块对应,在整个模具中,模板是一整块的,而第一模仁板是一个单元化注塑模块设置一块,所以将主管道设置在模板内部,而分支管道设置在第一模仁板内。
[0013]进一步地,单个所述单元化注塑模块的若干个型腔均匀排成两排,所述分支管道包括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所述第一分支管和所述第二分支管并行排布且与两排的型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分支管和所述第二分支管与所述主管道的连接处设置有分流通道;本模具设计的小型模块化注塑模组结构,单个注塑模组上设置有两排对称的型腔,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产品的注塑效率,所以对应的循环冷却管道设计也做了相应的改进,设置在上模仁内部的循环冷却管道分为两排对称的分支管,一根分支管对应一排的型腔,这样技能保证产品的注塑效率,也能保证注塑成型后的冷却效率。
[0014]进一步地,单个所述单元化注塑模块的第一模仁板中设置有四个导热块,一排型腔对应两个所述导热块,且所述第一分支管和所述第二分支管靠近所述导热块的部位均为折弯管道;冷却液在模仁内的分支管道内流通时,只要将冷气传导至导热块处,为了提高冷却效率,一个注塑模组内设置有四个导热块,一排型腔对应两个导热块,在这两个导热块之间设置一个分支管道的转接点,通过折弯的形式延长管道的长度来增加冷却液在此部位的流通时间,从而提高冷却效果。
[0015]进一步地,所述折弯管道位于一排型腔的两个所述导热块的中间位置。
[0016]进一步地,单个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对应四个单元化注塑模块,分别为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以及第四模块,所述主管道和所述第一分支管、所述第二分支管在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以及第四模块的分布结构为:
[0017]主管道的第一管体连通入口,且通过第一分流通道与所述第一分支管的第一管体、所述第二分支管的第一管体同时连接,所述第一分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模块的前端,冷却液从所述入口进入所述主管道的第一管体内,并通过所述第一分流通道分流至所述第一
分支管的第一管体、所述第二分支管的第一管体内;
[0018]所述第一分支管的第一管体、所述第二分支管的第一管体通过第二分流通道同时与主管道的第二管体连接,所述第二分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模块的后端,冷却液在所述第一分支管的第一管体、所述第二分支管的第一管体内流经整个第一模块再通过所述第二分流通道汇聚至所述主管道的第二管体内,并通过所述主管道的第二管体转移至所述第二模块;
[0019]所述主管道的第二管体通过第三分流通道与所述第一分支管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分支管的第二管体同时连接,所述第三分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模块的前端,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三分流通道,从所述主管道的第二管体内分流至所述第一分支管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分支管的第二管体内;...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推杆注塑模具,包括整套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套模具结构包括:单元化注塑模块,包括第一模仁板、第二模仁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模仁板和第二模仁板之间的若干个注塑型腔;所述整套模具结构上设置有若干个结构相同的单元化注塑模块;多型腔注胶组件,包括主流道以及分流道部件,所述主流道连通所述分流道部件,一个所述多型腔注胶组件与一个所述单元化注塑模块对应设置,外部的融胶通过所述主流道流入所述分流道部件,通过所述分流道部件分流均匀流入各个注塑型腔内;循环冷却组件,包括循环冷却管道、导热块以及模板,其中:所述循环冷却管道的入口和出口均设置在模板的侧边上,且所述循环冷却管道的管体部位同时位于所述模板和第一模仁板内部;所述导热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模仁板内部,与所述循环冷却管道位于所述第一模仁板内部的管体部分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循环冷却组件与若干个所述单元化注塑模块对应设置,当冷却液在所述循环冷却管道内流通时,通过所述导热块传导热量对所述型腔内的产品进行快速冷却;产品脱模组件,包括第一顶料机构和第二顶料机构,所述第一顶料机构与所述第一模仁板对应设置,开模时,使产品与所述第一模仁板分离;所述第二顶料机构与所述第二模仁板对应设置,开模时,使产品与所述第二模仁板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杆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却管道由主管道和分支管道组成,所述主管道位于所述模板内部,所述分支管道位于所述第一模仁板内部,同时所述主管道与所述分支管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杆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单元化注塑模块的若干个型腔均匀排成两排,所述分支管道包括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所述第一分支管和所述第二分支管并行排布且与两排的型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分支管和所述第二分支管与所述主管道的连接处设置有分流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杆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单元化注塑模块的第一模仁板中设置有四个导热块,一排型腔对应两个所述导热块,且所述第一分支管和所述第二分支管靠近所述导热块的部位均为折弯管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杆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管道位于一排型腔的两个所述导热块的中间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杆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对应四个单元化注塑模块,分别为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以及第四模块,所述主管道和所述第一分支管、所述第二分支管在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以及第四模块的分布结构为:主管道的第一管体连通入口,且通过第一分流通道与第一分支管的第一管体、第二分支管的第一管体同时连接,所述第一分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模块的前端,冷却液从所述入口进入所述主管道的第一管体内,并通过所述第一分流通道分流至所述第一分支管的第一管体、所述第二分支管的第一管体内;所述第一分支管的第一管体、所述第二分支管的第一管体通过第二分流通道同时与主管道的第二管体连接,所述第二分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模块的后端,冷却液在所述第一分支管的第一管体、所述第二分支管的第一管体内流经整个第一模块再通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灵怀吕文进刘常安
申请(专利权)人:杏旭医疗器械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