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换式恒温除湿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3304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换式恒温除湿设备,包括机架、蒸发器、风冷换热器、深冷节能器、压缩机和蓄液罐,深冷节能器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蒸发器、第一换热管和蓄液罐串联成制冷循环回路,风冷换热器、第二换热管和压缩机串联成制热循环回路,第一换热管的外侧壁抵接在第二换热管的外侧壁上,使通过第一换热管的高温气体与通过第二换热管的低温液体进行热交换。设备工作时,蒸发器和风冷换热器同时运行,实现风冷换热器加热的同时制冷除湿;同时,通过深冷节能器中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接触换热,提高蒸发器的降温效果,以及提高风冷换热器的升温效果,节能环保。节能环保。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换式恒温除湿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热换式恒温除湿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商业用换热设备,通过电加热组件进行加热升温,在加热升温的过程中无法实现除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传统的商业用换热设备,通过电加热组件进行加热,无法在加热的同时实现除湿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热换式恒温除湿设备。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热换式恒温除湿设备,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蒸发器、风冷换热器、深冷节能器、压缩机和蓄液罐;
[0006]所述机架内开设有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和第三安装腔,所述风冷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深冷节能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蓄液罐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腔内;
[0007]所述深冷节能器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蒸发器、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蓄液罐依次串联形成闭合的制冷循环回路,所述风冷换热器、第二换热管和所述压缩机依次串联形成闭合的制热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外侧壁至少部分抵接在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外侧壁上,从而使通过所述第一换热管的高温气体与通过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低温液体进行热交换。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管具有自下而上螺旋延伸的第一螺旋管,所述第二换热管具有自下而上螺旋延伸的第二螺旋管,所述第二螺旋管嵌设在所述第一螺旋管螺旋延伸形成的螺旋间隙内并与所述第一螺旋管相抵。
[0009]进一步地,所述深冷节能器还包括外壳,所述第一螺旋管和所述第二螺旋管容设在所述外壳内;
[0010]所述第一换热管还具有连接所述蒸发器高温出气端和所述第一螺旋管的第一连接管,以及具有连接所述蓄液罐进液端和所述第一螺旋管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并排穿出所述外壳上端。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换热管还具有连接所述风冷换热器低温出液端和所述第二螺旋管的第三连接管,以及具有连接所述压缩机进气端和所述第二螺旋管的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并排穿出所述外壳上端。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水冷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高温出气端上连通有第五连接管,所述水冷换热器的高温进气端上连通有第六连接管,所述风冷换热器的高温进气端上连通有第七连接管,所述第五连接管、所述第六连接管和所述第七连接管通过三通阀连接,所述三通阀使所述第五连接管与所述第六连接管连通或使所述第五连接管与所述第七连接管连
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六连接管通过第八连接管与所述第七连接管连通,所述第八连接管上设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用于连通或阻断所述第六连接管和所述第七连接管。
[0014]进一步地,所述蓄液罐的低温出液端通过第九连接管与所述蒸发器的低温进液端连接,所述第九连接管上设有干燥过滤器和电磁阀。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腔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和所述第三安装腔上方,所述第二安装腔和所述第三安装腔并排设置;所述风冷换热器横卧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机架于所述风冷换热器上方开设有热风出风口,并于所述热风出风口与所述风冷换热器之间设有导风机。
[0016]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斜靠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机架于与所述蒸发器出风口相对的位置上开设有冷风出风口,并于所述冷风出风口与所述蒸发器之间设有用于喷淋所述蒸发器的喷淋机构。
[0017]进一步地,所述喷淋机构包括在所述蒸发器的长边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喷头,以及连接各所述喷头的水管。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9]本热换式恒温除湿设备工作时,蒸发器和风冷换热器同时运行,通过蒸发器和风冷换热器的相互配合实现恒温调节;同时,通过蒸发器制冷实现风冷换热器加热的同时除湿,克服传统的商业用换热设备,通过电加热组件进行加热,无法在加热的同时实现除湿的技术问题;同时,通过深冷节能器中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接触换热,提高蒸发器的降温效果,以及提高风冷换热器的升温效果,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2]图1是实施例公开的热换式恒温除湿设备的立体图;
[0023]图2是实施例公开的热换式恒温除湿设备(隐藏围板)的立体图;
[0024]图3是实施例公开的热换式恒温除湿设备(隐藏机架)的立体图;
[0025]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5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6是实施例中深冷节能器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如图1

6所示,该热换式恒温除湿设备包括机架1和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蒸发器2、风冷换热器3、深冷节能器4、压缩机5和蓄液罐6;
[0030]所述机架1内开设有第一安装腔01、第二安装腔02和第三安装腔03,所述风冷换热器3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01内,所述蒸发器2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腔02,所述深冷节能器4、所述压缩机5和所述蓄液罐6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腔03内;
[0031]所述深冷节能器4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换热管41和第二换热管42,所述蒸发器2、所述第一换热管41和所述蓄液罐6依次串联形成闭合的制冷循环回路,所述风冷换热器3、第二换热管42和所述压缩机5依次串联形成闭合的制热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换热管41的外侧壁至少部分抵接在所述第二换热管42的外侧壁上,从而使通过所述第一换热管41的高温气体与通过所述第二换热管42的低温液体进行热交换。
[0032]该热换式恒温除湿设备的制冷过程如下:低温液体自所述蒸发器2的低温进液端进入所述蒸发器2,接着,吸热气化后自所述蒸发器2的高温出气端排出进入所述第一换热管41,接着,与所述第二换热管42内的低温液体进行热交换降温,降温后的气液混合物进入所述蓄液罐6,并在所述蓄液罐6内进一步液化,液化后的低温液体又重新进入所述蒸发器2,如此循环,其中,降温过程实现了空气抽湿。
[0033]该热换式恒温除湿设备的制热过程如下:高温高压气体自所述压缩机5的高温出气端进入所述风冷换热器3,接着,放热液化后自所述风冷换热器3的低温出液端进入所述第二换热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换式恒温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蒸发器、风冷换热器、深冷节能器、压缩机和蓄液罐;所述机架内开设有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和第三安装腔,所述风冷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深冷节能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蓄液罐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腔内;所述深冷节能器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蒸发器、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蓄液罐依次串联形成闭合的制冷循环回路,所述风冷换热器、第二换热管和所述压缩机依次串联形成闭合的制热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外侧壁至少部分抵接在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外侧壁上,从而使通过所述第一换热管的高温气体与通过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低温液体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换式恒温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具有自下而上螺旋延伸的第一螺旋管,所述第二换热管具有自下而上螺旋延伸的第二螺旋管,所述第二螺旋管嵌设在所述第一螺旋管螺旋延伸形成的螺旋间隙内并与所述第一螺旋管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换式恒温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冷节能器还包括外壳,所述第一螺旋管和所述第二螺旋管容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换热管还具有连接所述蒸发器高温出气端和所述第一螺旋管的第一连接管,以及具有连接所述蓄液罐进液端和所述第一螺旋管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并排穿出所述外壳上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换式恒温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管还具有连接所述风冷换热器低温出液端和所述第二螺旋管的第三连接管,以及具有连接所述压缩机进气端和所述第二螺旋管的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远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远荣制冷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