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变形敏感区域人造山形建筑的堆土结构,沿建筑结构的施工点由水平高度的高点向低点分为挡土区和填土区,建筑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结构作为桩基础,挡土区靠近建筑结构,设置有挡土墙、加筋土袋,填土区设置有地基、土工布、回填土;开挖所述填土区,所述填土区底部设置有所述地基;回填所述填土区,每层所述加筋土袋覆盖一层所述回填土,每层所述回填土采用所述土工布覆盖。本申请具有减少敏感区域的土体变形的效果。此外,还提供一种用于变形敏感区域山形建筑堆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域山形建筑堆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域山形建筑堆土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变形敏感区域人造山形建筑的堆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变形敏感区域人造山形建筑的堆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造大体量山形建筑时,山形建筑物采用框架结构形成内部空间,在框架结构外设置符合山形变化的坡屋面,表面进行覆土并种植树木和花草,形成完整的山形建筑。
[0003]由于山形建筑山脚较为平缓,覆土又较厚,因此在山脚范围一定区间内无法形成建筑框架,需要采用压实厚填土的方式形成山形,在城市中由于地基相对较差,如采用压实厚填土需进行较长时间的压实处理,会产生较大沉降,影响地基承载力,特别是在变形敏感区域,如铁轨、地铁附近建造的山形建筑结构,采用压实填土处理后会带动土体下沉,填土厚度不同产生不均匀变形,不仅对地铁、铁轨等产生致命性危害,还会对山形建筑内部结构造成一定压力,影响山形建筑内部安全。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敏感区域的压实填土容易使土体变形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敏感区域的压实填土容易使土体变形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变形敏感区域人造山形建筑的堆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变形敏感区域人造山形建筑的堆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变形敏感区域人造山形建筑的堆土结构,沿建筑结构的施工点由水平高度的高点向低点分为挡土区和填土区,建筑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结构作为桩基础,挡土区靠近建筑结构,设置有挡土墙、加筋土袋,填土区设置有地基、土工布、回填土;开挖所述填土区,所述填土区底部设置有所述地基;回填所述填土区,每层所述加筋土袋覆盖一层所述回填土,每层所述回填土采用所述土工布覆盖。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填土区底部设置地基,对填土区的土体进行加固处理,降低压实过程中填土区的土体产生沉降变形,使填土区的土体长期与地基保持稳定,压实过程中对山形建筑会受到一定压力,山形建筑抗压能力差会导致填土区的土体进入山形建筑内,同样会导致填土区的土体变形,因此通过钻孔灌注桩结构作为桩基础,增加山形建筑的稳固性,挡土墙满足填土区侧方受力,由堆积加筋土袋并铺设土工布,通过多层土工布分层填实回填土,使填土层的填土整合为一体,保证填土区的稳定,避免压实过程中导致填土变形,防止引起地基的特大沉降变形,降低对周边的地铁、轨道等敏感保护对象的影响。
[0008]优选地,所述地基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复合地基。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加固,是一种介于刚性和柔性之间的
桩体,既能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又能与土体较好的结合,增强抗变形能力,并且可以和建筑一侧的基础产生不同的变形。
[0010]优选地,所述建筑结构底部采用桩基础加支撑承台的结构,所述挡土墙底部采用桩基加挡土承台的结构,所述挡土承台与所述支撑承台连为整体,且所述桩基和所述地基之间相互独立。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土承台与支撑承台连接成整体,使建筑结构可提供部分承载力,降低挡土墙所受主动土压力,挡土墙基础和地基之间相互独立,使填土区产生沉降变形不会影响挡土墙的结构性能,保证挡土墙的受力稳定。
[0012]优选地,所述挡土墙上设置有传力件,所述传力件与建筑结构相连。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力件提供传递水平力,而在竖向受力时,能够保证挡土墙和建筑结构可以独立变形,两者互不影响,在填土的主动土压力作用下,由于建筑结构提供了部分刚度以减小水平变形,从而避免在填土区、建筑结构上部覆土的结合部位产生开裂。
[0014]优选地,所述挡土墙与所述加筋土袋层之间设置有过滤层,所述挡土墙下部设置透水管,且所述透水管与所述过滤层连通;所述建筑结构内设置有积水沟,且所述积水沟与透水管出口连通。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挡土墙位置存在积水时,会使土质吸收积水,通过在挡土墙与加筋土袋堆叠而成的加筋土袋层之间,设置过滤层,在挡土墙下部设置透水管,过滤层的水通过透水管流入建筑内部的积水沟,并通过积水沟排走,由此保证过滤层的积水能够随时排走,可以减小挡土墙所受到的水土压力。
[0016]优选地,所述挡土墙顶部与所述建筑结构之间设置有止水带,所述挡土墙与建筑结构之间设置接水槽。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挡土墙与建筑结构之间渗下的积水时,设置的止水带为密封状态,使大部分积水能够受到阻挡并及时沿止水带流至透水管进行排放,加快积水的排放,在挡土墙与建筑结构之间竖向搓动会出现局部渗漏,设置接水槽能够将渗漏的积水接住并排放。
[0018]优选地,所述土工布一端反包覆盖所述加筋土袋收边,另一端埋设于所述回填土中。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加筋土袋的方法进行收边,即铺一层土工布上压一层加筋土袋,可以大幅减少边坡的坡度,多层土工布使回填土连成整体,提高填土区整体的稳定性,使土工布一方面能够拉住回填土降低回填土滑动的趋势。
[0020]优选地,所述土工布与回填土通过若干U型钉固定。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土工布顶部插下U型钉,使土工布一端部通过加筋土袋压紧,另一端部受到U型钉的固定,避免土工布发生偏移或折叠。
[0022]优选地,所述地基与所述回填土层之间设置有加筋碎石垫层。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加筋碎石垫层能够将地基与回填土隔开,同时回填土能够进入加筋碎石垫层的缝隙,使回填土与加筋碎石垫层紧密结合,通过加筋碎石垫层增加回填土与地基之间的坚固度,进一步控制沉降。
[0024]一种用于变形敏感区域山形建筑堆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开挖填土区;二、设置挡土墙,且挡土墙与建筑结构连接;三、填土区底部设置地基;四、地基顶部设置加筋碎石垫层;五、靠近挡土墙堆叠加筋土袋,加筋土分层压实填筑,且每层加筋土层铺设土工布;六、设置过滤层、透水管,排积水;七、挡土墙与建筑结构之间设置止水带、接水槽;八、覆盖回填土;九、夯实回填土;十、检测验收。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地基对填土区的土体进行加固处理,降低压实过程中填土区的土体产生沉降变形,使填土区的土体长期与地基保持稳定,建筑结构通过钻孔灌注桩结构作为桩基础,增加山形建筑的稳固性,挡土墙满足填土区侧方受力,由堆积加筋土袋并铺设土工布,通过多层土工布分层填实回填土,使填土区的填土整合为一体,提高填土区的稳定性,减少沉降的发生,同时填土区下设水泥土搅拌桩改良地基,进一步保证填土区的稳定,减少挤土效应,防止引起地基的特大沉降变形,从而影响周边的地铁、轨道等敏感保护对象;2、挡土墙通过桩基加挡土承台的结构,配合传力件能够与建筑结构相连,通过建筑结构承担部分承载力,减少挡土墙的承载力;3、设置过滤层、止水带、接水槽能够便于排放填土区、挡土墙与建筑结构之间的积水;4、地基与所述回填土层之间设置加筋碎石垫层,使回填土与加筋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变形敏感区域山形建筑堆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建筑结构(3)的施工点由水平高度的高点向低点分为挡土区(1)和填土区(2),建筑结构(3)采用钻孔灌注桩结构作为桩基础(31),挡土区(1)靠近建筑结构(3),设置有挡土墙(11)、加筋土袋(12),填土区(2)设置有地基(21)、土工布(23)、回填土(22);开挖所述填土区(2),所述填土区(2)底部设置有所述地基(21);回填所述填土区(2),每层所述加筋土袋(12)覆盖一层所述回填土(22),每层所述回填土(22)采用所述土工布(23)覆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形敏感区域山形建筑堆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21)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复合地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形敏感区域山形建筑堆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结构(3)底部采用桩基础(31)加支撑承台(32)的结构,所述挡土墙(11)底部采用桩基(111)加挡土承台(112)的结构,所述挡土承台(112)与所述支撑承台(32)连为整体,且所述桩基(111)和所述地基(21)之间相互独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形敏感区域山形建筑堆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11)上设置有传力件(4),所述传力件(4)与建筑结构(3)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形敏感区域山形建筑堆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11)与所述加筋土袋(12)层之间设置有过滤层(5),所述挡土墙(11)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磊,余光远,朱刚,杜亮,高淼,张忆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