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缝后切的包皮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2979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先缝后切的包皮吻合器,该包皮缝合器包括:壳体限定出一个收容腔,所述壳体一侧形成用于缝合环切操作的开放端;顶针件枢装在该壳体内,所述顶针件具有一顶针筒以及一设置在顶针筒后侧的顶针管,所述顶针筒的前端朝向开放面设置;切刀件具有一环形切刀以及一设形成于环形切刀后侧的顶刀管,环形切刀同轴枢装在所述的顶针筒内,顶刀管枢穿过所述的顶针管设置;手柄贯穿该所述的壳体设置,所述手柄分别通过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与顶针管和顶刀管传动连接以驱动顶针管和顶刀管朝向开放端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整体被构造为能够促使顶针筒相对于环形切刀预先伸出壳体以在完成缝合工作后实现环切操作;性复位件,其设置在手柄和壳体之间。体之间。体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先缝后切的包皮吻合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包皮吻合器,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先缝后切以有效防止包皮溢血的包皮吻合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产品研发,越来越多的微创医疗器械应用于泌尿、男科临床手术,包皮环切吻合器就是其中的一种,包皮环切吻合器的应用相对于传统环切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较短、可最大限度减少手工操作误差、减少术后感染、术后痛苦少、功能恢复快等诸多优点。但是,现有的包皮环切吻合器在实际使用时,还是会出现渗血及术后出血的情况。
[0003]现有的包皮环切吻合器在使用时,环形切刀与缝合钉同步击发,同步进行缝合与切割,如果环形切刀先割断多余包皮,会导致较多的渗血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实现先缝后切的包皮吻合器,其特征在于,该包皮缝合器包括:
[0005]壳体,其限定出一个收容腔,所述壳体一侧形成用于缝合环切操作的开放端;
[0006]顶针件,其枢装在该壳体内,所述顶针件具有一顶针筒以及一设置在顶针筒后侧的顶针管,所述顶针筒的前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先缝后切的包皮吻合器,其特征在于,该包皮缝合器包括:壳体(1),其限定出一个收容腔(100),所述壳体(1)一侧形成用于缝合环切操作的开放端(10);顶针件(2),其枢装在该壳体(1)内,所述顶针件(2)具有一顶针筒(21)以及一设置在顶针筒(21)后侧的顶针管(22),所述顶针筒(21)的前端朝向开放端(10)设置;切刀件(3),其具有一环形切刀以及一设形成于环形切刀后侧的顶刀管(32),环形切刀同轴枢装在所述的顶针筒(21)内,顶刀管(32)枢穿过所述的顶针管(22)设置;手柄(5),其贯穿该所述的壳体(1)设置,所述手柄(5)分别通过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与顶针管(22)和顶刀管(32)传动连接以驱动顶针管(22)和顶刀管(32)朝向开放端(10)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整体被构造为能够促使顶针筒(21)相对于环形切刀预先伸出所述的壳体(1),以使得顶针件在完成缝合工作后环形切刀开始环切操作;弹性复位件,其设置在手柄(5)和壳体(1)之间;所述手柄(5)具有一伸出壳体的自由端(51)、一贯穿该壳体(1)设置的主体段(52)以及一用于与壳体内部铰接的铰接端(53);所述铰接端(53)与顶刀管(32)的后侧通过摆动臂(8)传动连接以推动顶刀管(32)发生水平移动;所述的手柄位于壳体的主体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芳柄郑鹏郑兴荣李雪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医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