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脱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285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体化脱氮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连接有罐体,所述罐体的下端左侧连接有进气管,所述罐体的内部下端左侧安装有第一处理室,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处理室中,所述第一处理室的下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滤网的第一出气口,所述罐体的内部下端安装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上方两侧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第二滤网的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隔板的上方连接有第二处理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一个罐体内进行多次脱氮处理,达到高度脱氮的效果,喷淋液中含有脱氮化学物通过两次喷淋祛除氮气,再分别通过多道过滤工序进行脱氮,增设了净化步骤,可使得最终排出的烟气含氮率大幅度降低,进而降低了大气污染,保护了环境。保护了环境。保护了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脱氮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脱氮装置
,具体为一体化脱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部分产品生产排出的废气需要进行脱氮装置处理来降低污染。
[0003]如公告号:CN214552434U一种水泥窑废气脱氮装置,利用水泥窑内废气氧气含量低的特点,通过在还原区内喷入适量煤粉产生CO,与来自水泥窑内的NOX发生还原反应,从而达到水泥窑废气脱氮的效果。
[0004]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脱氮装置在使用时,为了达到更好的脱氮处理效果,需要废气在装置内尽可能的多停留、处理环节需要增加。而现有的脱氮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如:脱氮装置的内部脱氮流程较少,脱氮时间短暂可能存在效果不佳的现象。
[0005]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体化脱氮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化脱氮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体化脱氮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连接有罐体,所述罐体的下端左侧连接有进气管,所述罐体的内部下端左侧安装有第一处理室,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处理室中,所述第一处理室的下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滤网的第一出气口,所述罐体的内部下端安装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上方两侧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第二滤网的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隔板的上方连接有第二处理室,所述第二处理室的上端分别连接有第三出气口,所述罐体的中部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处理室与第二隔板之间形成缓冲空间,所述罐体的右侧贯穿有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连接有第三处理室,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第四出气口,所述第三处理室的内部上方安装有第四滤网,所述第一进液管的一端连接至第三处理室中并且向下延伸至第二隔板的下方连接有第一喷头,所述第三处理室的内部上端连接有第四出气管,所述第四出气管的上端连接有第四处理室,所述第四处理室的下端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五出气管,所述罐体的内部上端连接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排气孔,所述罐体的上端中部连接有排气管,所述罐体的上端贯穿连接有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的下端贯穿至第三隔板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喷头,通过第二喷头进行二次喷淋脱氮处理。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处理室还包括其内部安装的第三滤网,通过第三滤网过滤下气体中所含的杂质。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喷头、第二喷头均包括其外部设有的罩盖和若干组喷孔,液体在第一喷头、第二喷头中喷出,进行脱氮处理。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五出气管呈L型设置,可使得气体排出的过程得到缓冲,进而加强对气体中所含杂质的处理。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四处理室的上端连接至第三隔板的下端,所述第四出气管的上端延伸至第四处理室的内部,在内部进行净化处理。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三隔板与罐体的内部顶端之间设有空间,所述排气孔中设有第五滤网,所述第一滤网、第二滤网、第四滤网、第五滤网的滤孔逐渐变小,可达到逐级净化过滤的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改变传统的脱氮方式,在一个罐体内进行多次脱氮处理,达到高度脱氮的效果,喷淋液中含有脱氮化学物通过两次喷淋祛除氮气,再分别通过多道过滤工序进行脱氮,增设了净化步骤,可使得最终排出的烟气含氮率大幅度降低,进而降低了大气污染,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第四滤网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第四处理室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18]1、罐体;2、进气管;3、第一处理室;4、第一出气口;5、第一隔板;6、第二出气口;7、第一喷头;8、第一进液管;9、缓冲空间;10、第三处理室;11、第四出气管;13、第三隔板;14、第二进液管;15、第二喷头;16、第三滤网;17、第三出气口;18、第二处理室;19、第四出气口;20、第五出气管;21、第四滤网;22、第四处理室;23、排气孔;24、底座;25、第二隔板;26、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部件必须具有的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实施例:
[0022]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002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体化脱氮装置,包括底座24,在底部进行支撑,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底座24的上端连接有罐体1,所述罐体1的下端左侧连接有进气管2,带有氮气的气体通过进气管2进入罐体1;
[0024]所述罐体1的内部下端左侧安装有第一处理室3,所述进气管2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处理室3中,且进气管2呈L型设置,可降低烟气的流动速度,加大处理效果;所述第一处理室
3的下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滤网的第一出气口4,进行首次过滤;
[0025]所述罐体1的内部下端安装有第一隔板5,所述第一隔板5的上方两侧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第二滤网的第二出气口6,所述第一隔板5的上方连接有第二处理室18,所述第二处理室18的上端分别连接有第三出气口17,所述罐体1的中部设有第二隔板25,所述第二处理室18与第二隔板25之间形成缓冲空间9,所述罐体1的右侧贯穿有第一进液管8,所述第二隔板25的上端连接有第三处理室10,所述第二隔板25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第四出气口19,所述第三处理室10的内部上方安装有第四滤网21,所述第一进液管8的一端连接至第三处理室10中并且向下延伸至第二隔板25的下方连接有第一喷头7,第一进液管8进入的液体通过第一喷头7喷出,对第一出气口4中出来的烟气进行喷淋脱氮处理,处理后的烟气通过第四出气口19进入第三处理室10被处理;
[0026]所述第三处理室10的内部上端连接有第四出气管11,所述第四出气管11的上端连接有第四处理室22,所述第四处理室22的下端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五出气管20,所述罐体1的内部上端连接有第三隔板13,所述第三隔板13的两侧分别设有排气孔23,所述罐体1的上端中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脱氮装置,包括底座(24),所述底座(24)的上端连接有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下端左侧连接有进气管(2),所述罐体(1)的内部下端左侧安装有第一处理室(3),所述进气管(2)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处理室(3)中,所述第一处理室(3)的下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滤网的第一出气口(4),所述罐体(1)的内部下端安装有第一隔板(5),所述第一隔板(5)的上方两侧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第二滤网的第二出气口(6),所述第一隔板(5)的上方连接有第二处理室(18),所述第二处理室(18)的上端分别连接有第三出气口(17),所述罐体(1)的中部设有第二隔板(25),所述第二处理室(18)与第二隔板(25)之间形成缓冲空间(9),所述罐体(1)的右侧贯穿有第一进液管(8),所述第二隔板(25)的上端连接有第三处理室(10),所述第二隔板(25)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第四出气口(19),所述第三处理室(10)的内部上方安装有第四滤网(21),所述第一进液管(8)的一端连接至第三处理室(10)中并且向下延伸至第二隔板(25)的下方连接有第一喷头(7),所述第三处理室(10)的内部上端连接有第四出气管(11),所述第四出气管(11)的上端连接有第四处理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肇胤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先科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