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2664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54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辐射体,所述第一辐射体具有第一接地端和第一耦合端;第二辐射体,所述第二辐射体具有相背的第二耦合端、第三耦合端及位于所述第二耦合端和所述第三耦合端之间的馈电点,所述第二耦合端与所述第一耦合端之间形成有第一耦合缝隙;信号源,与所述馈电点电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二辐射体馈入激励信号,所述激励信号用于激励所述第二辐射体产生第一谐振模式,至少部分所述激励信号通过所述耦合缝隙耦合至所述第一辐射体,并激励所述第一辐射体产生第二谐振模式;其中,所述第一谐振模式为第一频段的四分之一波长谐振模式,所述第二谐振模式为第二频段的四分之一波长谐振模式。式。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射频天线领域,尤指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通信功能电子设备的普及度越来越高,电子 设备要支持的频带越来越多,因此,可以在电子设备上设置多个天线。在用 户横屏握持电子设备时,由于用户的握持位置可能与天线的部署位置在空间 上部分重叠,从而干扰一个或多个天线的正常工作,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任一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0004]第一辐射体,所述第一辐射体具有第一接地端和第一耦合端;
[0005]第二辐射体,所述第二辐射体具有相背的第二耦合端、第三耦合端及位 于所述第二耦合端和所述第三耦合端之间的馈电点,所述第二耦合端与所述 第一耦合端之间形成有第一耦合缝隙;
[0006]信号源,与所述馈电点电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二辐射体馈入激励信号, 所述激励信号用于激励所述第二辐射体产生第一谐振模式,至少部分所述激 励信号通过所述耦合缝隙耦合至所述第一辐射体,并激励所述第一辐射体产 生第二谐振模式;其中,所述第一谐振模式为第一频段的四分之一波长谐振 模式,所述第二谐振模式为第二频段的四分之一波长谐振模式。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08]通过为天线增设第一辐射体,增加了天线的辐射体的总长度,使得天线 的部署位置靠近电子设备的侧边框的中间区域,降低用户横屏握持电子设备 所产生的干扰,且,由于保持原有第二辐射体的部署位置不变,保持原有谐 振于第二辐射体的谐振模式的辐射效率不发生变化。另外,第一谐振模式a 和第二谐振模式b均谐振于四分之一波长模式,相较于谐振于二分之一波长 模式,提高了谐振模式的辐射效率。
[0009]本申请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 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实 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 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 的一部分,与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限制。
[0011]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1(b)为图1(a)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后侧)围接于后盖220的周沿,边框210的另一侧(例如前侧)围接于显 示屏300的周沿。
[0032]电子设备1000还包括设于收容空间内的电池、摄像头、麦克风、受话 器、扬声器、人脸识别模组、指纹识别模组等等能够实现手机的基本功能的 器件,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0033]该天线组件100可以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天线10。
[0034]图1(c)为天线10安装于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c)所示, 参考地GND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61和第二侧边62,以及连接于第一 侧边61和第二侧边62之间的第三侧边63和第四侧边64。相邻的两个侧 边之间的连接处为拐角处65。其中,第一侧边61为参考地GND的顶边(以 用户竖屏手持并使用电子设备1000的状态为参考),第二侧边62为参考 地GND的底边。
[0035]如图1(c)所示,边框210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侧边框。边框210的 多个侧边框中,相邻的两个侧边框相交,例如相邻的两个侧边框通过圆弧倒 角过渡连接。多个侧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顶边框2101和底边框2102,及连 接于顶边框2101与底边框2102之间的第一侧边框2103和第二侧边框 2104。其中,顶边框2101为操作者手持电子设备1000朝向电子设备1000 的正面使用时远离地面的边,底边框2102为朝向地面的边。相邻的两个侧 边框之间的连接处为拐角部2106。其中,顶边框2101和底边框2102平行 且相等。第一侧边框2103和第二侧边框2104平行且相等。第一侧边框2103 的长度大于顶边框2101的长度。
[0036]如果某一天线10设置在第一侧边框2103或第二侧边框2104,当用户 横屏握持电子设备1000(例如横屏玩游戏、看视频等)时,用户的双手的握 持位置距离第一侧边框2103或第二侧边框2104的中间位置较近。当用户 的手指越靠近天线10,对于天线10的干扰影响越大。另外,若将天线10的 设置位置向第一侧边框2103或第二侧边框2104的中间区域移动,虽然能 够克服用户横屏握持所产生的干扰,但会降低部分频段的辐射效率。
[0037]以天线10支持GPS

L5频段、WIFI 2.4G频段及WIFI 5G频段为例,支 持GPS

L5频段与WIFI 5G频段的谐振模式均为四分之一波长模式,支持WIFI 2.4G的谐振模式为二分之一波长模式。
[0038]在用户横屏握持电子设备1000时,天线10对WIFI 2.4G频段及WIFI 5G 频段的辐射性能会明显降低,另外,如果将天线10的放置位置靠近电子设备 中部,虽然可以克服用户横屏握持所产生的干扰,但是GPS

L5频段的上半球 占比会明显减少,从而影响GPS

L5频段的辐射性能。另外,由于支持WIFI 2.4G的谐振模式为二分之一波长模式,与四分之一波长模式相比,辐射效率 相对偏低。
[0039]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解决方案,包括:
[004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天线 10包括:第一辐射体11、第二辐射体12以及信号源(Feed,F)。其中:
[0041]第一辐射体11的两个末端,分别第一接地端111和第一耦合端112。 本实施例中,第一辐射体11呈弯折状,第一接地端111和第一耦合端112 可不沿直线方向相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地端111与第一耦合端 112为呈直线条形的第一辐射体11的相对两端。
[0042]请参阅图2,第二辐射体12具有相背的第二耦合端、第三耦合端及位于 所述第二耦合端121和所述第三耦合端122之间的馈电点A。第二耦合端121 与第一耦合端112之间存在第一耦合缝隙140。第一辐射体11与第二辐射 体12能够通过第一耦合缝隙140产生容性
耦合。可选的,第一辐射体11与 第二辐射体12可沿直线排列或大致沿直线排列(即在设计过程中具有较小 的公差)。
[0043]请参阅图2,第一耦合端112与第二耦合端121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 耦合缝隙140为第一辐射体11与第二辐射体12之间的断缝,例如,第一耦 合缝隙140的宽度可以为0.5~2mm,但不限于此尺寸。第一辐射体11和第 二辐射体12可看作为辐射体被第一耦合缝隙140隔断而形成的两个部分。
[0044]第一辐射体11与第二辐射体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辐射体,所述第一辐射体具有第一接地端和第一耦合端;第二辐射体,所述第二辐射体具有相背的第二耦合端、第三耦合端及位于所述第二耦合端和所述第三耦合端之间的馈电点,所述第二耦合端与所述第一耦合端之间形成有第一耦合缝隙;信号源,与所述馈电点电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二辐射体馈入激励信号,所述激励信号用于激励所述第二辐射体产生第一谐振模式,至少部分所述激励信号通过所述耦合缝隙耦合至所述第一辐射体,并激励所述第一辐射体产生第二谐振模式;其中,所述第一谐振模式为第一频段的四分之一波长谐振模式,所述第二谐振模式为第二频段的四分之一波长谐振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模式的电流分布为从所述第二耦合端流向所述馈电点;所述第二谐振模式的电流分布为从所述第一耦合端流向所述第一接地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信号还用于激励所述第二辐射体产生第三谐振模式,所述第三谐振模式为第三频段的四分之一波长谐振模式,所述第三谐振模式的电流分布为从所述馈电点流向所述第三耦合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信号还用于激励所述第二辐射体产生第四谐振模式,所述第四谐振模式为所述第一频段的二分之一波长谐振模式,所述第四谐振模式的电流分布为从所述第二耦合端流向所述第三耦合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工作于所述第一频段时,所述第一谐振模式为主谐振模式,所述第四谐振模式为辅谐振模式。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信号还用于激励所述第二辐射体产生第五谐振模式,所述第五谐振模式为所述第三频段的一倍波长谐振模式,所述第五谐振模式的电流分布为从所述第二辐射体的中部分别流向所述第二耦合端和所述第三耦合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工作于所述第三频段时,所述第三谐振模式为主谐振模式,所述第五谐振模式为辅谐振模式。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段为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小华刘池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