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线表面除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244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线表面除氧装置,具体涉及铜线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承载框架,所述承载框架一侧中心位置开设有进料孔以及另一侧中心位置开设有出料孔,所述承载框架内部设置有修型除氧机构,所述修型除氧机构包括有固定安装在承载框架内腔顶部中心位置的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底部一端设置有修型组件以及另一端设置有除氧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加工过程中铜线的修型以及表面除氧同步进行,还能够对机械除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并在不停机状态下对收集的粉尘进行处理,此外,还能够实现对除氧处理后铜线表面残留的粉尘进行清理,并清理后的铜线表面进行涂防锈油保护。铜线表面进行涂防锈油保护。铜线表面进行涂防锈油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线表面除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铜线加工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线表面除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铜及其合金材料是电力设备中基础的金属材料。目前,就常用的金属导体材料而言,通常选用铜及其合金作为电的良导体。但是,在其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的过程中,受潮湿的环境和温度的影响,铜及其合金在空气中的氧化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南方夏季的来临,使得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较大幅度的升高,大量的铜线出现氧化现象,使铜线表面生锈,给后期的使用带来了很多不便。因而,在后续对铜线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铜线表面的进行除氧处理。
[0003]现有技术中,在对存在局部弯曲的铜线表面进行机械除氧时,往往需要先对铜线进行修型处理才能进行除氧,连续加工性较差,且机械除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逸散在工作环境中易造成污染。
[0004]在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铜线表面除氧装置,通过利用修型除氧机构来实现对加工过程中铜线的修型以及表面除氧同步进行,并利用滑板对收集箱的进灰口进行实时封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线表面除氧装置,包括承载框架,所述承载框架一侧中心位置开设有进料孔以及另一侧中心位置开设有出料孔,所述承载框架内部设置有修型除氧机构,所述修型除氧机构包括有固定安装在承载框架内腔顶部中心位置的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底部一端设置有修型组件以及另一端设置有除氧组件;
[0007]所述修型组件包括有设置于升降板底部的呈矩形框状结构的上立柱和与承载框架内腔底端面固定连接的呈矩形柱状结构的下立柱,且上立柱与下立柱呈竖直共线设置,所述上立柱与下立柱相对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呈中空设置的施压块以及承压块,所述施压块与承压块之间设置有辅助修型组件;
[0008]所述除氧组件包括有与升降板底端面固定连接的斜块和与承载框架内腔底端面固定连接的集尘箱,所述集尘箱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顶中部固定设有处理箱,所述处理箱顶端面固定设有斜框架,所述处理箱远离修型组件的一侧两端均固定设有与承载框架内壁固定连接的弹簧一,所述斜框架内腔靠近修型组件的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设有主动轮,所述处理箱内部自左向右依次固定设有两个单隔板和一个双隔板,两个单隔板和一个双隔板将处理箱内腔划分为自右向左依次设置的除氧区、清理区和涂油区,所述处理箱两端的中心位置之间水平贯
穿开设有过料孔,且过料孔依次贯穿双隔板以及单隔板,所述处理箱靠近修型组件的一端面开设有嵌槽二,所述嵌槽二内部通过锁紧螺栓可拆卸安装有嵌板二,所述嵌板二的中心位置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打磨筒,位于中间位置的单隔板面向双隔板一侧对应过料孔的位置处固定设有托环,且打磨筒远离嵌板二的一端活动插接于托环内部,所述双隔板设置在除氧区对应主动轮的位置处,双隔板的中心位置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从动环,所述处理箱顶部对应主动轮的位置处开会所有皮带孔,且主动轮与从动环之间通过穿过皮带孔的皮带传动连接,所述打磨筒外周面开设有与打磨筒内腔相连通的漏孔,所述打磨筒活动插接于从动环内部,且从动环内周面固定设有两个关于从动环的水平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的卡块,打磨筒外周面对应卡块的位置处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滑动连接于对应位置的卡槽内部,所述处理箱底端面对应除氧区的位置处为敞口设置。
[000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对加工过程中铜线的修型以及表面除氧同步进行,并对机械除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滑板和滑槽均设置为燕尾型结构,且处理箱的长度为滑板长度的三分之一,集尘箱的长度为滑板长度的三分之二。
[00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提高滑板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并确保集尘箱的进灰口始终处于封堵状态。
[00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集尘箱外周面其中一侧底端开设有嵌槽一,所述嵌槽一内腔端面开设有集尘箱内部相连通的通槽,所述嵌槽一内部活动嵌设有嵌板一,所述嵌板一面向通槽的一侧固定设有延伸至集尘箱内部的集尘斗以及远离通槽的一侧固定设有把手一。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对收集的粉尘进行快速清理。
[0014]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集尘箱内周面位于集尘斗顶部的位置处固定设有环形导料条。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用以引导收集的灰尘完全落至集尘斗内部。
[001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集尘箱内部设置有隔离机构,所述隔离机构包括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两端中心位置均固定设有圆柱,两个圆柱相背的一端均嵌入至集尘箱的内壁,并通过轴承与集尘箱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其中一个圆柱远离翻转板的一端延伸至集尘箱外部,且固定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表面固定设有把手二,所述翻转板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两个凹槽内部均活动插接有卡条,所述卡条面向所在位置凹槽内腔端面的一侧与凹槽内腔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二,所述集尘箱内壁对应呈水平状态的翻转板两侧均开设有限制槽。
[00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在不停机状态下对收集的粉尘进行处理。
[001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圆板的一侧边缘位置水平向活动贯穿设有卡杆,所述卡杆远离集尘箱的一端固定设有拉板,卡杆外周面对应圆板与拉板之间的位置处活动套设有弹簧三,且弹簧三两端分别与圆板与拉板固定连接,所述集尘箱外壁对应卡杆转动的轨迹位置处开设有卡孔。
[00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对竖直状态的翻转板位置进行限定。
[002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箱内腔顶部对应清理区的位置处固定设有竖杆一,所述竖杆一底端固定连接有环板一,且环板一靠近涂油区的一端与所在位置的单隔板呈活动贴合设置,环板一远离涂油区的一端与所在位置的单隔板呈相离设置,所述环板一内周面固定设有呈环形设置的清刷块,所述处理箱底端面对应清理区的位置处为敞口设置。
[00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实现对除氧处理后铜线表面残留的粉尘进行清理。
[002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箱内腔顶部对应涂油区的位置处固定设有竖杆二,所述竖杆二底端固定连接有环板二,所述环板二内周面开设有环槽,且环槽内周面中部固定设有呈环形设置的棉块,所述棉块上浸润有防锈油,所述处理箱顶部对应竖杆二的位置处固定设有与环槽相连通的补油管。
[002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对除氧并清理后的铜线表面进行涂防锈油保护。
[0024]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修型组件包括有固定嵌装在施压块与承压块相对侧中部的加热弧板,所述施压块顶端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线表面除氧装置,包括承载框架(1),所述承载框架(1)一侧中心位置开设有进料孔(2)以及另一侧中心位置开设有出料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架(1)内部设置有修型除氧机构(4),所述修型除氧机构(4)包括有固定安装在承载框架(1)内腔顶部中心位置的气缸(41),所述气缸(4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42),所述升降板(42)底部一端设置有修型组件以及另一端设置有除氧组件;所述修型组件包括有设置于升降板(42)底部的呈矩形框状结构的上立柱(43)和与承载框架(1)内腔底端面固定连接的呈矩形柱状结构的下立柱(45),且上立柱(43)与下立柱(45)呈竖直共线设置,所述上立柱(43)与下立柱(45)相对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呈中空设置的施压块(44)以及承压块(46),所述施压块(44)与承压块(46)之间设置有辅助修型组件(18);所述除氧组件包括有与升降板(42)底端面固定连接的斜块(47)和与承载框架(1)内腔底端面固定连接的集尘箱(48),所述集尘箱(48)顶部开设有滑槽(49),所述滑槽(49)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410),所述滑板(410)顶中部固定设有处理箱(411),所述处理箱(411)顶端面固定设有斜框架(412),所述处理箱(411)远离修型组件的一侧两端均固定设有与承载框架(1)内壁固定连接的弹簧一(413),所述斜框架(412)内腔靠近修型组件的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414),所述电机(414)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设有主动轮(415),所述处理箱(411)内部自左向右依次固定设有两个单隔板(417)和一个双隔板(416),两个单隔板(417)和一个双隔板(416)将处理箱(411)内腔划分为自右向左依次设置的除氧区、清理区和涂油区,所述处理箱(411)两端的中心位置之间水平贯穿开设有过料孔(418),且过料孔(418)依次贯穿双隔板(416)以及单隔板(417),所述处理箱(411)靠近修型组件的一端面开设有嵌槽二(419),所述嵌槽二(419)内部通过锁紧螺栓可拆卸安装有嵌板二(420),所述嵌板二(420)的中心位置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打磨筒(421),位于中间位置的单隔板(417)面向双隔板(416)一侧对应过料孔(418)的位置处固定设有托环(422),且打磨筒(421)远离嵌板二(420)的一端活动插接于托环(422)内部,所述双隔板(416)设置在除氧区对应主动轮(415)的位置处,双隔板(416)的中心位置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从动环(423),所述处理箱(411)顶部对应主动轮(415)的位置处开会所有皮带孔(427),且主动轮(415)与从动环(423)之间通过穿过皮带孔(427)的皮带传动连接,所述打磨筒(421)外周面开设有与打磨筒(421)内腔相连通的漏孔(426),所述打磨筒(421)活动插接于从动环(423)内部,且从动环(423)内周面固定设有两个关于从动环(423)的水平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的卡块(424),打磨筒(421)外周面对应卡块(424)的位置处开设有卡槽(425),所述卡块(424)滑动连接于对应位置的卡槽(425)内部,所述处理箱(411)底端面对应除氧区的位置处为敞口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线表面除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410)和滑槽(49)均设置为燕尾型结构,且处理箱(411)的长度为滑板(410)长度的三分之一,集尘箱(48)的长度为滑板(410)长度的三分之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线表面除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箱(48)外周面其中一侧底端开设有嵌槽一(481),所述嵌槽一(481)内腔端面开设有集尘箱(48)内部相连通的通槽(482),所述嵌槽一(481)内部活动嵌设有嵌板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恒雷杨卫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康成特导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