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酵母微丸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82434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富硒酵母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酵母硒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其通过选取酿酒酵母、摇瓶种子培养、一级种子发酵、二级种子发酵、三级高密度发酵、放罐、分离洗涤、陶瓷膜浓缩、破壁、配制造粒母液、喷雾制粒和成品包装一系列步骤进行富硒酵母微丸的生产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富硒酵母生产过程中的发酵工艺等参数进行调整,优化了培养基,同时,增加了发酵液的分离、浓缩过程;并优化了微丸酶配方,在压力喷雾干燥过程中一次成型制备得到粒度较均匀的富硒酵母微丸。均匀的富硒酵母微丸。均匀的富硒酵母微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硒酵母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酵母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富硒酵母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酵母硒生产加工


技术介绍

[0002]酵母是一种结构比较简单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如蛋氨酸、赖氨酸和维生素C等,是一种兼性厌氧的真菌。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菌体大量繁殖,氧气缺乏的条件下可发酵葡萄糖产生酒精,是一种非常容易培养的菌体,普通的蛋白胨培养基上就可大量繁殖。因此,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酵母的利用特别广泛,例如酿酒、甘油生产、食用酵母、有机酸、酶制剂等。酵母可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对培养基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富集,因此可作为一种对硒富集的载体。
[0003]硒(Se)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微量元素,在动物体内,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甲状腺5
’‑
脱碘酶的必需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体内许多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对动物机体抗氧化、抗应激、提高免疫力等起着重要的作用。硒源存在有机硒源和无机硒源之分,其中,由于以无机硒为主的补硒方式存在着毒性高和吸收率低等诸多缺点,现在更多地倾向于将以富硒酵母为主的有机硒作为动物补硒的硒源,由于酵母良好的生长特性、较高的营养价值以及较强的富硒能力,所以硒和酵母的结合是一个完美的组合。酵母硒是一种高吸收率的优质有机硒源,具有生物活性高、利用率高、易吸收等优点,其在满足动物对硒的生理需求后,也可以将其储存在动物体内,以避免在短时间内再次缺硒。
[0004]目前的富硒酵母产品基本上为粉剂,粉剂存在接触空气面大,硒容易被氧化从而造成不稳定的现象,并且得到的富硒酵母中的硒含量不高,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使用时还存在扬尘以及浪费的弊端。如申请号为202011526038.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酵母硒生产工艺;采用该生产工艺最终能获得粉末状酵母硒,生产过程温和,有效提高了酵母硒的使用率。但采用的方法为喷雾干燥后制成粉剂,未提到制备微丸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工艺,得到的富硒酵母中的硒含量不高;申请号为201610439808.9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负载纳米硒的微丸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在微丸芯表面喷涂含纳米硒的可溶性糖溶胶,并进行流化干燥在微丸芯表面形成一层固化的糖层,既隔绝空气,防止纳米硒的氧化,又实现了纳米硒粒子之间的物理隔离,防止纳米硒粒子发生聚集,具有稳定纳米硒的作用。但制备方法比较传统,存在生产效率低,粒度不均匀的弊端。酵母硒微丸颗粒的传统制备方法诸如摇摆制粒,挤压制粒、滚筒制粒、旋流流化床制粒等,存在着单位时间产量低,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微丸粒度均匀度差,产品活性成分不均匀,硒含量较低,对硒的利用率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酵母硒粉剂稳定性差,而传统造粒工艺费
时、产量低、粒度不均匀,且现有的粉剂和丸剂硒含量不高(硒含量为2000mg/kg左右),对硒的利用率低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富硒酵母微丸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选取酿酒酵母;
[0010]S2摇瓶种子培养:采用YPD琼脂培养基,将酿酒酵母接种于该培养基上,在温度30℃,转速200r/min条件下培养20

24h;
[0011]S3一级种子发酵:采用包括葡萄糖2%、酵母浸粉1%、蛋白胨2%、消泡剂0.025

0.05%,pH调至4.8

5.0的培养基,摇瓶种子接种量2%

3%,在温度30℃,通风量1:1.2VVM,转速200

250rpm条件下培养18

20h;
[0012]S4二级种子发酵:采用包括葡萄糖2%、酵母浸粉1%、蛋白胨2%、消泡剂0.025

0.05%的培养基,一级种子接种量10%,在温度30℃,通风量1:1.2VVM,转速200rpm条件下培养15

20h;
[0013]S5三级高密度发酵:按葡萄糖30g/L、蛋白胨10g/L、酵母浸粉5g/L、硫酸镁10g/L、硫酸钾5g/L、磷酸二氢铵3g/L、氢氧化钾6g/L、硫酸钙1g/L、磷酸二氢钾2g/L、0.2%生物素1mL/L、营养盐溶液10mL/L、消泡剂0.025

0.05%打到发酵罐中,调节初始pH至4.6

4.8,二级种子接种量15

20%,在温度30
±
1℃,转速160

200rpm,通风量0

8h为1:0.8VVM;8h

放罐为1:0.8

1:1.2VVM的条件下培养;
[0014]S6放罐:三级高密度发酵过程中通过流加N源营养流加液控制pH在4.8

5.0;当溶氧降至最低,又回升至最高后开始流加C源营养流加液,DO控制在20

30%;当菌体湿重达150g/L以上时开始流加硒溶液,流加量控制在1

1.25ml/L.h,补料至第96

110h,补料结束后继续发酵10

12h放罐;
[0015]S7分离洗涤:发酵液放罐后用碟片离心机分离菌体,菌体重相进入重相储存罐,清相进入清相储存罐;在菌体重相中加入清水,搅拌清洗,再次用碟片离心机分离菌体收集重相,循环洗涤菌体3

5次后的的重相菌体即为富硒酵母母乳;
[0016]S8陶瓷膜浓缩:将富硒酵母母乳打入到陶瓷膜进行过滤、浓缩,过滤孔径为500nm,收集陶瓷膜菌体重相得富硒酵母浓缩液,汇集到破壁罐中备用;
[0017]S9破壁:将富硒酵母浓缩液升温至65

70℃,搅拌保温25

35min;降温至35

40℃,加入破壁酶,按260

320iu/ml浓度添加,保持20

30min;
[0018]S10配制造粒母液:在破壁液中加入8

12%糊精或羧甲基纤维素,轻质碳酸钙10

15%,玉米淀粉10

20%,搅拌均匀;
[0019]S11喷雾制粒:将造粒母液通过隔膜泵打入喷雾干燥塔中进行雾化干燥,雾化喷嘴型号为:1.8mm或2.0mm,隔膜泵压力为40

45Hz,干燥条件:进口温度180

200℃,塔温70

75℃,出风口温度70

72℃;
[0020]S12成品包装。
[0021]其中,所述营养盐溶液按硫酸亚铁55

65g/L,氯化锌15

20g/L,五水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硒酵母微丸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酿酒酵母;S2摇瓶种子培养:采用YPD琼脂培养基,接种酿酒酵母,在温度30℃,转速200r/min条件下培养20

24h;S3一级种子发酵:采用包括葡萄糖、酵母浸粉、蛋白胨、消泡剂,pH调至4.8

5.0的培养基,摇瓶种子接种量2%

3%,在温度30℃,通风量1:1.2VVM,转速200

250rpm条件下培养18

20h;S4二级种子发酵:采用包括葡萄糖、酵母浸粉、蛋白胨、消泡剂的培养基,一级种子接种量10%,在温度30℃,通风量1:1.2VVM,转速200rpm条件下培养15

20h;S5三级高密度发酵:按葡萄糖30g/L、蛋白胨10g/L、酵母浸粉5g/L、硫酸镁10g/L、硫酸钾5g/L、磷酸二氢铵3g/L、氢氧化钾6g/L、硫酸钙1g/L、磷酸二氢钾2g/L、0.2%生物素1mL/L、营养盐溶液10mL/L和消泡剂打到发酵罐中,调节初始pH至4.6

4.8,二级种子接种量15

20%,在温度30
±
1℃,转速160

200rpm,通风量0

8h为1:0.8VVM;8h

放罐为1:0.8

1:1.2VVM的条件下培养;S6放罐:三级高密度发酵过程中通过流加N源营养流加液控制pH在4.8

5.0;当溶氧降至最低,又回升至最高后开始流加C源营养流加液,DO控制在20

30%;当菌体湿重达150g/L以上时开始流加硒溶液,流加量控制在1

1.25ml/L.h,补料至第96

110h,补料结束后继续发酵10

12h放罐;S7分离洗涤:发酵液放罐后用碟片离心机分离菌体为菌体重相和菌体清相;在菌体重相中加入清水,搅拌清洗,再次用碟片离心机分离菌体收集重相,循环洗涤菌体3

5次后的的重相菌体即为富硒酵母母乳;S8陶瓷膜浓缩:将富硒酵母母乳打入到陶瓷膜进行过滤、浓缩,过滤孔径为500nm,收集陶瓷膜菌体重相得富硒酵母浓缩液;S9破壁:将富硒酵母浓缩液升温至65

70℃,搅拌保温25

35min;降温至35

40℃,加入破壁酶,按260

320iu/ml浓度添加,保持20

30m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蔡发国黎跃坤杜景德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博仕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