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制动机系统及轨道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173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4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手制动机系统及轨道车辆,所述系统包括手制动机本体、拉力平均机构、动滑轮机构、钢缆和杠杆放大机构,手制动机本体的拉力输出端连接拉力平均机构的拉力输入端,拉力平均机构的两个拉力输出端通过钢缆分别对应连接动滑轮机构的两个拉力输入端,动滑轮机构的两个拉力输出端通过钢缆分别对应连接两个杠杆放大机构的拉力输入端,每个杠杆放大机构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基础制动器上,且每个杠杆放大机构的拉力输出端连接对应的基础制动器的制动杆。通过拉力平均机构可以实现对制动力的双轴施加,当其中一个车轴的制动力发生卡滞现象时,另一个车轴的制动力仍可正常施加,从而保证正常的车辆运行。从而保证正常的车辆运行。从而保证正常的车辆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制动机系统及轨道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制动机系统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越发重要,轨道车辆在交通运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行业标准对轨道车辆的安全系数的要求也愈发严格,手制动机的安全设计更是变得尤为重要。
[0003]国内外大部分轨道车辆手制动机设计为手制动机通过索具与基础制动器直接连接,拉力放大机构设置在手制动机本体和基础制动器本体中,传递系统无放大机构或放大机构较为简单,集成度低。目前手制动机大多为单轴施加制动力,但是如果车辆自重高,单轴施加手制动无法提供足够停放制动力,需要通过两个轴施加手制动。但是,通过两个轴施加手制动时,如果一端卡滞,另一端将无法提供足够的制动力。此外,在手制动施加完毕后,一旦空簧泄露,将导致车体高度下降。由于钢丝绳或钢链由车体连接到闸瓦或者闸片,锁具无法随车体高低自动调整力的大小以及长度的大小,因此将导致手制动力丧失。如果不借助铁鞋及其他管理措施,将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手制动机系统及轨道车辆。
[000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手制动机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手制动机本体、拉力平均机构、动滑轮机构、钢缆和杠杆放大机构,所述手制动机本体的拉力输出端连接拉力平均机构的拉力输入端,拉力平均机构的两个拉力输出端通过钢缆分别对应连接动滑轮机构的两个拉力输入端,动滑轮机构的两个拉力输出端通过钢缆分别对应连接两个杠杆放大机构的拉力输入端,每个所述杠杆放大机构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基础制动器上,且每个所述杠杆放大机构的拉力输出端连接对应的基础制动器的制动杆。
[000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手制动机系统,所述拉力平均机构和所述动滑轮机构设置在车体的车底架上。
[0007]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手制动机系统,通过拉力平均机构可将手制动机本体传递的拉力分为两股,每一股分别经过动滑轮机构和杠杆放大机构进行双重放大后作用于基础制动器,从而提高制动效率和性能。同时,通过拉力平均机构也可以实现对制动力的双轴施加,当其中一个车轴的制动力发生卡滞现象时,另一个车轴的制动力仍可正常施加,从而保证正常的车辆停放。
[0008]同时由于手制动机系统采用钢缆等柔性传递机构设计,使手制动力不受车体与基础制动间距离影响,手制动力不会随车体高低改变力的大小,因此即使车体高度或者空簧状态改变,也不会改变手制动力大小甚至导致锁具断裂,消除了锁具断裂及手制动力丢失
的风险,从而可以不借助铁鞋及其它管理措施,即可保证车辆的安全停放及缓解。
附图说明
[000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手制动机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0011]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拉力平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动滑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动滑轮机构的一个剖面示意图;
[0014]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动滑轮机构的另一个剖面示意图;
[0015]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杠杆放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杠杆放大机构与基础放大器的组装示意图;
[0017]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钢缆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1、手制动机本体,2、动滑轮机构,3、钢缆,4、杠杆放大机构,5、第一固定部,6、第一滑轮轴,7、第一滑轮,8、钢缆连接件,9、链条,10、滑轮盒,11、隔板,12、移动槽,13、导轨,14、观察窗,15、摇臂,16、推杆,17、第一连接轴,18、第二连接轴,19、第三连接轴,20、第四连接轴,21、基础制动器,22、固定板,23、扭簧,24、外套,25、钢丝绳,26、第二固定部,27、第二滑轮轴,28、第二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制动机系统,该系统包括手制动机本体1、拉力平均机构、动滑轮机构2、钢缆3和杠杆放大机构4。该手制动机本体1的拉力输出端连接拉力平均机构的拉力输入端。拉力平均机构的两个拉力输出端通过钢缆3分别对应连接动滑轮机构2的两个拉力输入端。动滑轮机构2的两个拉力输出端通过钢缆3分别对应连接两个杠杆放大机构4的拉力输入端。每个杠杆放大机构4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基础制动器21上,且每个所述杠杆放大机构4的拉力输出端连接对应的基础制动器21的制动杆。
[002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手制动机本体1为常规轨道车辆中所采用的手制动机。手制动机本体1与该拉力平均机构之间可通过铁链或其他连接件进行连接。拉力平均机构具有一个与手制动机本体1相连接的拉力输入端和两个与动滑轮机构2连接的拉力输出端,从而将手制动机本体1通过钢缆3传递过来的制动力分为两股,两股制动力分别作用于不同的车轴。拉力平均机构通过钢缆3与动滑轮机构2连接。在该动滑轮机构2中设置有动滑轮。该动滑轮可将手制动机本体1通过钢缆3传递的制动力进行第一次放大。然后动滑轮机构2再通过钢缆3与设置在基础制动器21上的杠杆放大机构4连接。该杠杆放大机构4可通过杠杆原
理对制动力进行第二次放大。最后通过杠杆放大机构4推动基础制动器21上的制动杆以实现制动效果。
[0024]进一步的,该拉力平均机构为包括第一固定部5、第一滑轮轴6和第一滑轮7。该第一滑轮7通过第一滑轮轴6设置在第一固定部5中,且该第一滑轮7可在第一固定部5中转动。为了便于理解,可将拉力平均机构理解为定滑轮。第一固定部5通过链条9与手制动机本体1的拉力输出端连接。在该第一滑轮7上套设有钢缆连接件8。在该钢缆连接件8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根钢缆3,并且将两根钢缆3作为拉力平均机构的拉力输出端与动滑轮机构2的两个拉力输出端连接。本实施例中,拉力平均机构具有拉力平均功能,将手动制动机1本体传递的制动力平均分为两股,两股制动力均依次经过动滑轮机构2和杠杆放大机构4放大后分别作用于对应的两个车轴的基础制动器21,相对于每一股制动力都可以作为另一股制动力的备用,从而实现对制动力的双轴施加。即当其中一个车轴的制动力发生卡滞现象时,另一个车轴的制动力仍可正常施加,以解决无法施加手制动的风险,保证正常的车辆停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制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手制动机本体、拉力平均机构、动滑轮机构、钢缆和杠杆放大机构,所述手制动机本体的拉力输出端连接拉力平均机构的拉力输入端,拉力平均机构的两个拉力输出端通过钢缆分别对应连接动滑轮机构的两个拉力输入端,动滑轮机构的两个拉力输出端通过钢缆分别对应连接两个杠杆放大机构的拉力输入端,每个所述杠杆放大机构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基础制动器上,且每个所述杠杆放大机构的拉力输出端连接对应的基础制动器的制动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平均机构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一滑轮轴和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通过所述第一滑轮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作为拉力平均机构的拉力输入端通过链条与所述手制动机本体的拉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滑轮上套设有钢缆连接件,所述钢缆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根钢缆作为拉力平均机构的拉力输出端,两根钢缆分别对应连接所述动滑轮机构的两个拉力输入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滑轮机构包括滑轮盒和两个动滑轮,所述滑轮盒中设置有隔板,两个动滑轮分别位于隔板的两侧,每个动滑轮均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滑轮轴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通过所述第二滑轮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中,所述隔板的两个侧面和所述滑轮盒的两个内侧壁上均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第二滑轮轴可移动的置于所述移动槽中,作为所述拉力平均机构拉力输出端的两根钢缆分别套设在对应的第二滑轮后与滑轮盒的内壁固定连接并作为所述动滑轮机构的拉力输入端,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顶部分别通过一根钢缆作为动滑轮机构的拉力输出端对应连接杠杆放大机构的拉力输入端。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振山秦佳颖许红梅李化明李童生高文杰申云彤陈乐恒尚礼明赵志爽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