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铆钉装置及调节器装配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1630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铆钉装置,并公开了具有压铆钉装置的调节器装配机,其中一种压铆钉装置包括定位座、上顶机构和下压机构,定位座的顶部具有定位槽,定位槽的底壁设置有第一通孔;上顶机构位于定位座的下方,包括顶杆和第一气缸,顶杆能够通过第一通孔;下压机构位于定位座的上方,包括支架、压杆和动力组件,压杆与顶杆同轴设置,动力组件包括第一臂、第二臂和第二气缸,第一臂位于第二臂的上方,第二气缸位于第一臂的一侧,第二气缸包括缸体和杆体,杆体、第一臂的一端和第二臂的一端铰接,缸体与支架铰接,第一臂的另一端与支架铰接,第二臂的另一端与压杆的顶端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压铆钉装置能够减小高度,方便布置。方便布置。方便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铆钉装置及调节器装配机


[0001]本技术涉及调节器生产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压铆钉装置及调节器装配机。

技术介绍

[0002]调节器是一种用于抽屉的机械部件。
[0003]结构上,调节器包括有上壳、与上壳铆接的配件。
[0004]生产上,先将配件放入上壳,再装入铆钉,然后使用压铆钉装置将铆钉铆压。
[0005]然而,现有的压铆钉装置的高度过高,不利于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压铆钉装置,能够减小高度,方便布置。
[0007]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压铆钉装置的调节器装配机。
[0008]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压铆钉装置,包括: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的顶部具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定位上壳,所述定位槽的底壁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铆钉同轴;上顶机构,位于所述定位座的下方,包括顶杆和带动所述顶杆升降的第一气缸,所述顶杆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顶杆用于上顶铆钉的底端;下压机构,位于所述定位座的上方,包括支架、与所述支架上下滑动连接的压杆和带动所述压杆升降的动力组件,所述压杆与所述顶杆同轴设置,所述压杆用于下压铆钉的顶端,所述压杆和所述顶杆配合上下压铆,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臂、第二臂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臂位于所述第二臂的上方,所述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一臂的一侧,所述第二气缸包括缸体和杆体,所述杆体、所述第一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臂的一端铰接,所述缸体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杆的顶端铰接。
[000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压铆钉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1.本技术通过设置定位座,定位座的顶部具有定位槽,定位槽用于定位上壳,从而,使得上壳的放置位置准确,避免压偏,同时,定位槽的底壁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铆钉同轴,从而,方便顶杆穿过定位座与铆钉底端抵接压铆。
[0011]2.本技术通过在定位座的下方设置上顶机构,上顶机构包括顶杆和带动顶杆升降的第一气缸,顶杆能够通过第一通孔,顶杆用于上顶铆钉的底端,从而,方便压铆钉装置对铆钉的底端进行自动压铆。
[0012]3.本技术通过在定位座的上方设置下压机构,下压机构包括支架、与支架上下滑动连接的压杆和带动压杆升降的动力组件,压杆与顶杆同轴设置,压杆用于下压铆钉的顶端,压杆和顶杆配合上下压铆,从而,方便压铆钉装置对铆钉的顶端进行自动压铆,同时,压杆和顶杆配合同时挤压铆钉的两端,使得压铆钉装置的压铆精度准确。
[0013]4.本技术通过将动力组件设置为第一臂、第二臂和第二气缸,第一臂位于第
二臂的上方,第二气缸位于第一臂的一侧,从而,使得第二气缸布置在压铆钉装置的侧方,进而,减小压铆钉装置的高度,方便布置压铆钉装置,另外,第二气缸包括缸体和杆体,杆体、第一臂的一端和第二臂的一端铰接,缸体与支架铰接,第一臂的另一端与支架铰接,第二臂的另一端与压杆的顶端铰接,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气缸活动时,杆体带动第一臂沿第一臂与支架的铰接中心摆动,同时,第一臂带动第二臂靠近第一臂的一端沿第一臂与支架的铰接中心摆动,使得第二臂靠近压杆的一端能够靠近和远离第一臂靠近支架的一端,使得第二臂能够带动压杆升降,进而,第一气缸、第一臂和第二臂配合实现第一气缸由横向运动间接带动压杆竖向运动的效果。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容置所述压杆升降,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压杆配合限位。
[0015]有益的是:通过在支架设置上下延伸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容置压杆升降,第二通孔与压杆配合限位,从而,使得第二通孔对压杆的升降进行导向,进而,使得压杆的升降更加平稳。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杆包括上杆部和下杆部,所述上杆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二臂铰接,所述上杆部的底端具有螺纹孔,所述下杆部的顶端对应设置有外螺纹。
[0017]有益的是:通过将压杆设置为上杆部和下杆部,上杆部的顶端与第二臂铰接,上杆部的底端具有螺纹孔,下杆部的顶端对应设置有外螺纹,需要解释的是,由于压杆是易损件,需要经常更换,将压杆设置为上杆部和下杆部,使得更换的时候只需要拆卸更换下杆部,不需要将上杆部拆卸,同时,上杆部和下杆部螺纹连接,能够方便快速拆卸更换下杆部,从而,提高拆卸效率。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杆部的侧壁设置有两个缺口,所述缺口的底面设置为平面,两个所述缺口沿所述下杆部的轴线对称设置。
[0019]有益的是:通过在下杆部的侧壁设置有两个缺口,缺口的底面设置为平面,两个缺口沿下杆部的轴线对称设置,从而,方便在拆卸系下杆部的时候使用扳手等工具卡接在两个缺口处辅助拆卸下杆部,进而,避免扳手的工具在下杆部的外壁打滑。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杆还包括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下杆部的顶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上杆部的底端抵接固定。
[0021]有益的是:通过设置第一螺母,第一螺母与下杆部的顶端螺纹连接,第一螺母与上杆部的底端抵接固定,从而,使得下杆部和上杆部的螺纹配合距离可以调节,进而,方便调节下杆部的高度。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第一销,所述杆体具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臂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具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二臂远离所述压杆的一端具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销用于插入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
[0023]有益的是:通过在动力组件设置第一销,杆体具有第三通孔,第一臂远离支架的一端具有第四通孔,第二臂远离压杆的一端具有第五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同轴设置,第一销用于插入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从而,方便快速拆卸第一臂、第二臂和第二气缸。
[0024]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调节器装配机,其包括如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压铆钉装置。
[002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调节器装配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1.本技术通过设置定位座,定位座的顶部具有定位槽,定位槽用于定位上壳,从而,使得上壳的放置位置准确,避免压偏,同时,定位槽的底壁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铆钉同轴,从而,方便顶杆穿过定位座与铆钉底端抵接压铆。
[0027]2.本技术通过在定位座的下方设置上顶机构,上顶机构包括顶杆和带动顶杆升降的第一气缸,顶杆能够通过第一通孔,顶杆用于上顶铆钉的底端,从而,方便压铆钉装置对铆钉的底端进行自动压铆。
[0028]3.本技术通过在定位座的上方设置下压机构,下压机构包括支架、与支架上下滑动连接的压杆和带动压杆升降的动力组件,压杆与顶杆同轴设置,压杆用于下压铆钉的顶端,压杆和顶杆配合上下压铆,从而,方便压铆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铆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座(100),所述定位座(100)的顶部具有定位槽(110),所述定位槽(110)用于定位上壳,所述定位槽(110)的底壁设置有第一通孔(120),所述第一通孔(120)与铆钉同轴;上顶机构,位于所述定位座(100)的下方,包括顶杆(130)和带动所述顶杆(130)升降的第一气缸(140),所述顶杆(130)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20),所述顶杆(130)用于上顶铆钉的底端;下压机构,位于所述定位座(100)的上方,包括支架(150)、与所述支架(150)上下滑动连接的压杆(160)和带动所述压杆(160)升降的动力组件(170),所述压杆(160)与所述顶杆(130)同轴设置,所述压杆(160)用于下压铆钉的顶端,所述压杆(160)和所述顶杆(130)配合上下压铆,所述动力组件(170)包括第一臂(180)、第二臂(190)和第二气缸(200),所述第一臂(180)位于所述第二臂(190)的上方,所述第二气缸(200)位于所述第一臂(180)的一侧,所述第二气缸(200)包括缸体(210)和杆体(220),所述杆体(220)、所述第一臂(180)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臂(190)的一端铰接,所述缸体(210)与所述支架(150)铰接,所述第一臂(180)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150)铰接,所述第二臂(190)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杆(160)的顶端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铆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仕胜覃大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优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