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成型喷管内烧蚀层残余应力的评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应力评估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成型喷管内烧蚀层残余应力的评估方法,尤其适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喷管的内烧蚀层的残余应力的评估。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一体化成型喷管的结构如图1所示,如中国专利一种整体成型的一体化喷管及其制造方法(公开号106979095A)所描述,包括碳/碳喉衬1、内烧蚀层2、内隔热层3、烧蚀层入口锥4、碳纤维壳体5、外隔热层6和外烧蚀层7。一体化成型喷管的制备工艺如图2所示,首先将碳/碳喉衬1预埋装配入缠绕芯模,然后以碳/碳喉衬1为缠绕起始柱面,采用耐烧蚀的碳布/酚醛预浸带进行内烧蚀层2的重叠缠绕,然后采用高硅氧布/酚醛预浸带进行内隔热层3的重叠缠绕,完成内烧蚀层2和内隔热层3的复合缠绕后进行热压釜或液压釜固化,固化完成后对内隔热层3的外型面进行车削加工至理论尺寸;然后在内隔热层3的表面采用碳纤维预浸带进行碳纤维壳体5的铺放,固化对碳纤维壳体5的外型面车削加工至理论尺寸;然后在碳纤维壳体5表面进行外隔热层6的重叠缠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成型喷管内烧蚀层残余应力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一体化成型喷管的内烧蚀层(2)、内隔热层(3)、碳纤维承力壳体(5)的基础力学模型,其中,将内烧蚀层(2)、内隔热层(3)、碳纤维承力壳体(5)两两间的胶层粘接效果释放掉,并由前端面约束(13)及后端面约束(14)替代胶层粘接效果,从而实现内烧蚀层(2)、内隔热层(3)、碳纤维承力壳体(5)的强制变形位移等效;经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数据得知,内烧蚀层(2)沿母线弹性模量为E1,沿母线热膨胀系数为α1,截面积为A1,沿母线长度为L1,内烧蚀层(2)的内型面与轴线夹角β,斜缠缠绕角为θ,当内烧蚀层(2)为重叠缠绕工艺时,θ=0
°
;内隔热层(3)沿母线模量为E2,沿母线热胀系数为α2,截面积为A2,沿母线长度为L2;碳纤维承力壳体(5)沿母线模量为E3,沿母线热胀系数为α3,截面积为A3,沿母线长度为L3;存在以下关系:α1>α2>α3L1=L2=L3ꢀꢀ
公式
①
步骤二、释放后端面约束(14),以内烧蚀层(2)沿母线方向承受的集中力为F1、内隔热层(3)沿母线方向承受的集中力为F2和碳纤维承力壳体(5)沿母线方向承受的集中力为F3代替,由于热胀系数关系α1>α2>α3,故一体化成型喷管的降温过程,存在力的平衡方程:F1=F2+F3ꢀꢀ
公式
②
步骤三、当内烧蚀层(2)降温过程自由收缩时,其沿母线变形为:δ1=α1*ΔT*L1ꢀꢀ
公式
③
当内隔热层(3)降温过程自由收缩时,其沿母线变形为:δ2=α2*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彬,商伟辉,林再文,尤洋,张东洋,丁方胜,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长光宇航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