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塔加固策略评估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1426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37
本申请涉及一种输电塔加固策略评估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设备,该输电塔加固策略评估方法包括:获取加固前的原始输电塔模型以及采用不同加固策略加固后的加固输电塔模型;对原始输电塔模型以及多个加固输电塔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原始输电塔模型的易损性曲线以及多个加固输电塔模型的易损性曲线;根据原始输电塔模型的易损性曲线以及多个加固输电塔模型的易损性曲线,得到输电塔不同状态下的风荷载概率需求模型;根据风荷载概率需求模型,评估对应输电塔的加固策略评。通过对所有加固策略加固后的多个加固输电塔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输电塔的风荷载概率需求模型,根据风荷载概率需求模型能够为逾龄输电塔精准的选择对应的加固策略。的选择对应的加固策略。的选择对应的加固策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电塔加固策略评估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输电网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电塔加固策略评估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输电塔体系一种用于远程输送电力的系统。输电塔体系包括输电塔以及导线地线。其中,输电塔是用来支撑和架空导线、避雷线和其他附件的塔架结构,使导线与导线、导线与铁塔、导线与避雷线之间、导线对地面或交叉跨越五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的高耸式刚结构物。导线地线架设在输电塔上用来传输电力。
[0003]输电塔作为电力输送系统的安全支柱,其任何形式的局部破坏或整体倒塌都将导致严重的后果。目前的输电塔体系中存在这大量的逾龄输电塔,逾龄输电塔服役时间长,结构设计理论不完善,因此,是整个输电塔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又由于逾龄输电塔数量大,替换逾龄输电塔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以及大量的财务成本,因此,对逾龄输电塔进行加固,是一种保证输电塔体系安全性的技术方案。
[0004]目前相关的技术中存在体外预应力技术、节点恢复技术、杆件更换技术、增设横隔面、增大截面技术等多种逾龄输电塔的加固策略,但对于各个逾龄输电塔,如何选择合适的加固策略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电塔加固策略评估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设备,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对于各个逾龄输电塔如何选择合适的加固策略的问题。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电塔加固策略评估方法,包括:获取加固前的原始输电塔模型以及采用不同加固策略加固后的加固输电塔模型;对所述原始输电塔模型以及多个所述加固输电塔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原始输电塔模型的易损性曲线以及多个加固输电塔模型的易损性曲线;根据原始输电塔模型的所述易损性曲线以及多个加固输电塔模型的所述易损性曲线,得到输电塔不同状态下的风荷载概率需求模型;根据所述风荷载概率需求模型,评估对应输电塔的加固策略评。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原始输电塔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原始输电塔模型的易损性曲线包括:获取系列风载荷;将所述系列风载荷加载至所述原始输电塔模型,得到原始输电塔不同状态对应的临界风荷载强度指标;重复将系列风载荷加载至所述原始输电塔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多组临界风荷载强度指标;通过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对多组临界风荷载强度指标进行拟合,得到原始输电塔模型在不同状态下对应的易损性曲线。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加固输电塔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加固输电塔模型的易损性曲线包括:获取系列风载荷;将所述系列风载荷加载至所述加固输电塔模型,得到加固输电塔不同状态对应的临界风荷载强度指标;重复将系列风载荷加载至
所述加固输电塔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多组临界风荷载强度指标;通过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对多组临界风荷载强度指标进行拟合,得到加固输电塔模型在不同状态下对应的易损性曲线。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原始输电塔模型的所述易损性曲线以及多个加固输电塔模型的所述易损性曲线,得到输电塔不同状态下的风荷载概率需求模型包括:将原始输电塔模型的所述易损性曲线以及加固输电塔模型的所述易损性曲线绘制于同一张图像中,得到输电塔不同状态下的风荷载概率需求模型。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风荷载概率需求模型,评估对应输电塔的加固策略评之后还包括:获取不同加固策略对应的实施指标;其中,所述实施指标包括:经济指标、安全指标以及施工难易程度指标;根据所述实施指标,更新评估对应输电塔的加固策略评。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输电塔模型的状态包括:无损伤状态、轻度破坏状态、中度破坏状态、重度破坏状态以及完全失效状态。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荷载概率需求模型表示为:
[0013]P(C|IM=x)=P(GDI≥GDI
u
|IM=x)
[0014]其中,IM为风荷载强度指标;GDI为所求指标;GDI
u
为所求指标的临界阈值;P(C|IM=x)为输电塔在一确定的风荷载强度指标下达到所求指标的条件概率。
[0015]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电塔加固策略评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加固前的原始输电塔模型以及采用不同加固策略加固后的加固输电塔模型;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原始输电塔模型以及多个所述加固输电塔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原始输电塔模型的易损性曲线以及多个加固输电塔模型的易损性曲线;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原始输电塔模型的所述易损性曲线以及多个加固输电塔模型的所述易损性曲线,得到输电塔不同状态下的风荷载概率需求模型;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风荷载概率需求模型,评估对应输电塔的加固策略评。
[0016]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输电塔加固策略评估方法。
[0017]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输电塔加固策略评估方法。
[0018]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输电塔加固策略评估方法,通过获取加固前的原始输电塔模型以及采用不同加固策略加固后的加固输电塔模型,再分别对原始输电塔模型和多个加固输电塔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原始输电塔模型的易损性曲线以及多个加固输电塔模型的易损性曲线,再根据原始输电塔模型的易损性曲线以及多个加固输电塔模型的易损性曲线,得到输电塔不同状态下的风荷载概率需求模型,最终根据风荷载概率需求模型,评估对应输电塔的加固策略。通过对所有加固策略加固后的多个加固输电塔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最终得到相应输电塔的风荷载概率需求模型,根据风荷载概率需求模型能够准确的确定,当前输电塔最适合的加固策略。能够为逾龄输电塔精准的选择对应的加固策略。
[0019]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
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输电塔加固策略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0022]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构建原始输电塔模型的易损性曲线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0023]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构建加固输电塔模型的易损性曲线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0024]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易损性分析的方法的流程图;
[0025]图5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易损性曲线图;
[0026]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输电塔加固策略评估装置的结构框图;
[0027]图7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塔加固策略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加固前的原始输电塔模型以及采用不同加固策略加固后的加固输电塔模型;对所述原始输电塔模型以及多个所述加固输电塔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原始输电塔模型的易损性曲线以及多个加固输电塔模型的易损性曲线;根据原始输电塔模型的所述易损性曲线以及多个加固输电塔模型的所述易损性曲线,得到输电塔不同状态下的风荷载概率需求模型;根据所述风荷载概率需求模型,评估对应输电塔的加固策略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塔加固策略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原始输电塔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原始输电塔模型的易损性曲线包括:获取系列风载荷;将所述系列风载荷加载至所述原始输电塔模型,得到原始输电塔不同状态对应的临界风荷载强度指标;重复将系列风载荷加载至所述原始输电塔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多组临界风荷载强度指标;通过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对多组临界风荷载强度指标进行拟合,得到原始输电塔模型在不同状态下对应的易损性曲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电塔加固策略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加固输电塔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加固输电塔模型的易损性曲线包括:获取系列风载荷;将所述系列风载荷加载至所述加固输电塔模型,得到加固输电塔不同状态对应的临界风荷载强度指标;重复将系列风载荷加载至所述加固输电塔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多组临界风荷载强度指标;通过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对多组临界风荷载强度指标进行拟合,得到加固输电塔模型在不同状态下对应的易损性曲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电塔加固策略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原始输电塔模型的所述易损性曲线以及多个加固输电塔模型的所述易损性曲线,得到输电塔不同状态下的风荷载概率需求模型包括:将原始输电塔模型的所述易损性曲线以及加固输电塔模型的所述易损性曲线绘制于同一张图像中,得到输电塔不同状态下的风荷载概率需求模型。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景华李珊戴建强李中凯赵龙林建刘洋魏亮陈星延齐艳崔国柱高成成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