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132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36
二次电池具备:可挠性的外装部件;电池元件,收纳在该外装部件的内部,并包括彼此对置地卷绕的正极以及负极;以及粘接部件,配置在外装部件与电池元件之间,并分别粘接在该外装部件以及电池元件上。正极以及负极以正极或负极配置在最外周的方式被卷绕。粘接部件包括:非热粘接层,粘接在外装部件上;以及热粘接层,粘接在电池元件上,并含有取向聚苯乙烯。并含有取向聚苯乙烯。并含有取向聚苯乙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二次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移动电话等多种电子设备正在普及,因此作为小型且轻量并且能够得到高能量密度的电源,正在进行二次电池的开发。该二次电池具备正极、负极以及电解质,关于该二次电池的结构进行了各种研究。
[0003]具体而言,为了得到优异的电气特性,使用具有核壳结构(电解液溶胀度互不相同的两种聚合物)的电化学元件用粘接剂组合物,将电极组件和外装体相互粘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为了提高对冲击的稳定性,在电极组件的外表面附着有定向聚苯乙烯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为了将电极组装体固定在圆筒罐中而使用间隙填充用膨胀胶带,该间隙填充用膨胀胶带包括根据与液体的接触而在长度方向上变形的基材层和在该基材层的一个面上形成的粘着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0004]为了防止电极组件在二次电池的内部流动,在电池组件的外表面附着有密封带,该密封带具备粘接在电极组件上的第一粘接层和粘接在电池壳体上的第二粘接层(OPS材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为了提高对冲击的耐受性而使用最外层胶带,该最外层胶带包括根据与电解液的反应而表现出粘着性的粘着性胶带(取向聚苯乙烯膜)和在该粘着性胶带的一个面上形成的粘着层(橡胶系粘着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为了将电极元件固定在电池壳体上,使用了OPS(注册商标)胶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051674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

015236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

128561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5

008140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5

118921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第2018/074773号公报(韩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1800419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3]为了改善二次电池的性能而进行了各种研究,但该二次电池的物理耐久性还不充分,因此存在改善的余地。
[0014]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优异的物理耐久性的二次电池。
[0015]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具备:可挠性的外装部件;电池元件,收纳在该外装部件的内部,并包括彼此对置地卷绕的正极以及负极;以及粘接部件,配置在外装部
件与电池元件之间,并分别粘接在该外装部件以及电池元件上。正极以及负极以正极或负极配置在最外周的方式被卷绕。粘接部件包括:非热粘接层,粘接在外装部件上;以及热粘接层,粘接在电池元件上,并含有取向聚苯乙烯。
[0016]在此,“热粘接层”是指根据加热以及加压而发挥粘接性的层,如上所述,含有取向聚苯乙烯。与此相对,“非热粘接层”是指不需要加热以及加压就能发挥粘接性的层,含有在常温以及常压下发挥粘接性的一般粘接性材料。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包括彼此对置地卷绕的正极以及负极的电池元件收纳在可挠性的外装部件的内部,粘接部件分别粘接在该外装部件以及电池元件上,正极以及负极以正极或负极配置在最外周的方式被卷绕,粘接部件包括粘接在外装部件上的非热粘接层以及粘接在电池元件上的热粘接层(取向聚苯乙烯)。因此,能够得到优异的物理耐久性。
[001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效果不一定限定于在此说明的效果,也可以是与后述的本技术相关的一系列效果中的任何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二次电池的结构的立体图。
[0020]图2是表示电池元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0021]图3是放大表示图2所示的电池元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0022]图4是放大表示图2所示的电池元件的结构的其他剖视图。
[0023]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二次电池的结构的剖视图。
[0024]图6是放大表示图5所示的二次电池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0025]图7是放大表示第一比较例的二次电池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0026]图8是放大表示第二比较例的二次电池(电池元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0027]图9是表示变形例1的二次电池(电池元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0028]图10是表示变形例2的二次电池(电池元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0029]图11是表示变形例3的二次电池(电池元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0030]图12是表示二次电池的应用例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说明的顺序如下所述。
[0032]1.二次电池
[0033]1‑
1.结构
[0034]1‑
2.动作
[0035]1‑
3.制造方法
[0036]1‑
4.作用以及效果
[0037]2.变形例
[0038]3.二次电池的用途
[0039]<1.二次电池>
[0040]首先,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进行说明。
[0041]在此说明的二次电池是利用电极反应物质的嵌入以及脱嵌而得到电池容量的二次电池,其具备正极、负极以及电解质。在该二次电池中,为了防止在充电过程中电极反应物质在负极的表面上析出,该负极的充电容量大于正极的放电容量。即,负极的每单位面积的电化学容量被设定为大于正极的每单位面积的电化学容量。
[0042]电极反应物质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是碱金属以及碱土类金属等轻金属。碱金属是锂、钠以及钾等,碱土类金属是铍、镁以及钙等。
[0043]以下,以电极反应物质是锂的情况为例。利用锂的嵌入以及脱嵌来得到电池容量的二次电池是所谓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该锂离子二次电池中,锂以离子状态被嵌入以及脱嵌。
[0044]<1

1.结构>
[0045]图1示出了二次电池的立体结构。图2示出了电池元件20的立体结构。图3以及图4分别放大示出了图2所示的电池元件20的截面结构。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二次电池的截面结构。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二次电池的主要部分的截面结构。
[0046]另外,在图2中,与电池元件20一起示出了正极引线31以及负极引线32,并且用虚线示出了沿着XZ面的电池元件20的截面。
[0047]图3示出了电池元件20的卷绕中途部分的截面,图4示出了电池元件20的最外周部分的截面。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以及图4中,上侧为卷绕外侧(远离后述的卷绕轴P的一侧),下侧为卷绕内侧(靠近卷绕轴P的一侧)。
[0048]在图5中,示出了沿着XZ面的二次电池的截面。在图6中,与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二次电池,具备:可挠性的外装部件;电池元件,收纳在所述外装部件的内部,并包括彼此对置地卷绕的正极以及负极;以及粘接部件,配置在所述外装部件与所述电池元件之间,并分别粘接在所述外装部件以及所述电池元件上,所述正极以及所述负极以所述正极或所述负极配置在最外周的方式被卷绕,所述粘接部件包括:非热粘接层,粘接在所述外装部件上;以及热粘接层,粘接在所述电池元件上,并含有取向聚苯乙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粘接部件是取向聚苯乙烯胶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非热粘接层含有橡胶系粘接剂。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电池元件是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平坦面和隔着所述一对平坦面相互对置的一对弯曲面的扁平状,所述粘接部件粘接在所述平坦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正极以及所述负极以所述正极配置在最外周的方式被卷绕,所述正极包括:正极集电体,具有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内博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