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加速器位置传感器的三轮车辆的两轮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1279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35
本主题总体上涉及一种加速器位置传感器(APS)单元204,其安装在附接到两轮车辆的框架的头管215上。APS单元204的安装缩短了节气门拉索202的长度。APS单元204放置在头管215的偏移区域中。APS单元204的这种放置使APS单元204的效率更高。节气门拉索202长度的缩短减少了滞后、损失和摩擦,从而提高了两轮车辆的效率和性能。和性能。和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包括加速器位置传感器的三轮车辆的两轮车辆


[0001]本主题总体上涉及一种两轮或三轮车辆。更具体但非排他地,本主题涉及加速度位置传感器(APS)单元在车辆中的定位。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地,在内燃发动机驱动式车辆中,通过节气门控制单元向发动机供应所需燃料。节气门控制本体包括阀,该阀基于由车辆的骑车人施加的加速度或节气门输入而打开并允许所需燃料流动。在电动车辆中,牵引力由电池供应到驱动后轮的电动机。电池基于从电子控制单元(ECU)接收的输入而供应电力。所述控制单元从加速度位置传感器接收信号,加速度位置传感器感测加速器的位置,并将加速器的位置发送到控制单元。基于这个信息,可以立即提供驾驶员要求的扭矩或功率。线控驱动的两轮或三轮车辆可以配置有汽化器或节气门本体EFI系统,加速度位置传感器还执行的类似功能有:感测用户的需求以及将信号输入提供到ECU以执行必要的下游功能。
[0003]加速度位置传感器是一个重要且在尺寸上相对较大的部件,而由于空间限制,其定位成了在封装两轮车辆时的主要挑战。通常地,在两轮或三轮车辆中,所述加速度位置传感器(APS)单元靠近控制单元安装或靠近把手区域安装。
[0004]在一种场景中,靠近把手区域安装的加速度位置传感器(APS)单元被定位在把手的抓握区域附近。在这个位置处,车辆的盖板还覆盖把手,由此覆盖加速度位置传感器(APS),从而导致对于把手区域的大面积封装。对于两轮车辆,大面积的把手区域并不是优选的,因为这会导致客户不舒适。另外地,如果车辆由于误操作或一些事故而翻倒,那么把手区域会受到最大冲击,这导致对加速度传感器单元的损坏,从而引起车辆无法移动并潜在地给用户带来高修理成本。另外地,把手单元上较高的质量布置会干扰把手单元的平衡,从而导致操作问题,如对车辆的一侧拉动或在骑车人上的恒定应力以平衡骑行时的不平衡。
[0005]在另一场景中,加速度位置传感器(APS)单元靠近控制单元安装,控制单元典型地放置在车辆的纵向中间区域中。加速度位置传感器的这个定位导致要求长拉索,从把手延伸到靠近控制单元放置的加速度位置传感器。在把手上的加速杆和加速度位置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较长的情况下,来自加速度位置传感器的输出将会不准确并可能延迟,而这会影响车辆的牵引性能。另外地,在拉索长度较长的情况下,拉索的使用磨损和撕裂会增加,这也增加了客户的维护成本。还存在使得实现APS单元的组装便捷性以及接近便捷性以进行维修的挑战。
[0006]而且,在客户的高规格要求下,由于对功能部件的高要求和可用于安装所述功能部件的有限空间,封装两轮车或三轮车具有挑战性。因此,在封装两轮或三轮车辆(尤其是具有把手构造的,其中将骑车人沿着车辆的纵向中央平面轴对称地布置)时,用于安装加速度位置传感器的固定且合适的定位成了一种挑战。
附图说明
[0007]图1示例性示出了两轮车辆。
[0008]图2(a)和图2(b)示例性示出了放置在第一面板构件和第二面板构件之间的APS单元的放大图。
[0009]图3(a)和图3(b)示例性示出了安装在框架的头管上的APS单元。
[0010]图4示例性示出了安装在车辆框架的头管上的加速度位置传感器(APS)的分解图。
[0011]图5(a)示例性示出了APS单元的局部放大图。
[0012]图5(b)示例性示出了前制动器和APS单元之间的接合区域。
[0013]图6示例性示出了APS安装支架的安装表面。
[0014]图7和图8示例性示出了APS单元相对于拉索引导件和车辆的头管的定位。
[0015]图9和图10示例性示出了节气门拉索从把手组件到APS单元的布线。
[0016]图11示例性示出了车辆的前视图中的APS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主题的主要目的是为加速度位置传感器(APS)单元提供一种固定稳定且有效的安装位置,以实现两轮或三轮车辆的紧凑布局。对于本主题,以电动两轮踏板车型车辆为实施例描述了两轮车辆。然而,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任何两轮或三轮车辆,通常地包括摩托车、踏板车、三轮车等。所述电动两轮车辆包括具有前部和后部的框架。前部包括头管和下管。加速度位置传感器(在下文中称为APS)安装在附接到车辆的框架的头管上。加速度位置传感器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安装支架布置在框架的头管上。APS的安装可以在不同的构造中完成。
[0018]本主题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APS单元的定位,其从两轮车辆的任一侧均可容易地接近。将APS放置在相对于头管的向前偏移的布置中,使得在组装期间容易接近APS单元,并且因此有助于实现组装便捷性。
[0019]本主题的另一目的是为客户提供维修便捷性。将APS单元放置成使得APS单元超过一半的区域由第二面板覆盖,并且APS单元的剩余部分由第一面板覆盖。第二面板从两轮车辆的后侧覆盖两轮车辆的头管。第一面板从两轮车量的前侧覆盖头管。第一面板还容纳前照灯单元、车号牌、一对转向信号灯、电池(如果放置在车辆的前部中)以及其他相关部件。与第一面板相比,出于维修的目的,覆盖头管的后侧的第二面板容易移除。在本实施例中,两轮车辆的用户无需移除第一面板并移除多个部件以接近APS单元,而是容易地从第二面板接近APS单元,使得容易维修。在摩托车型两轮车辆中,前照灯组件或其组成部件可以容易地拆卸以接近APS单元。
[0020]本主题的另一目的是将APS单元布置在框架的头管上,使得APS单元和前照灯单元彼此重叠以确保APS单元的固定定位。在车辆不平衡或误操作而导致车辆翻倒或正面碰撞的情况下,前照灯单元将承受冲击载荷并将其传递到车辆框架,由此保持APS单元稳定且安全。因此,维持APS单元的耐久性。
[0021]根据本主题的另一实施例,用于安装APS单元的安装支架具有四个表面:侧表面、顶表面、第一后表面和第二后表面。APS单元安置在侧表面上。第二后表面和顶表面与侧表面形成钝角。第一后表面通过切向地结合第二后表面和顶表面而形成。通过这种构造,制动
拉索(其典型地被布线通过头管的前部区域)在处于最大延伸状态时,制动拉索或软管搁置在APS安装支架的第一后表面上,使得制动拉索耐用性不受影响。
[0022]根据本主题的又一实施例,用于安装APS单元的安装支架以预定距离D布置在拉索引导件附近。根据一个实施例,APS单元和拉索引导件之间的这个距离D在15mm到55mm的范围内,这取决于制动拉索的刚度。拉索引导件为制动拉索和节气门拉索移动提供限制,使得拉索在把手的旋转状态下不干扰APS单元。
[0023]根据本主题的又一实施例,加速度位置传感器(APS)单元连接到节气门拉索,该节气门拉索被布线成使得当从车辆的侧面观察时,节气门拉索与头管的竖直轴线形成锐角。在一个可替代实施例中,节气门拉索可以平行于头管的竖直轴线布线。
[0024]根据本主题的又一实施例,从车辆的前侧观察时,从把手中出来的节气门拉索从头管的后部布线并移动到前部终止在APS单元处。
[0025]根据本主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两轮或三轮车辆(100),包括:框架(104),所述框架(104)包括前部(F)和后部(R),所述前部(F)包括头管(215);把手组件(102);加速度位置传感器(204),所述加速度位置传感器(204)用于检测节气门位置,所述加速度位置传感器(204)通过节气门拉索(202)可操作地连接到把手节气门输入;其中所述加速度位置传感器(204)布置在所述框架(104)的所述头管(215)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或三轮车辆(100),其中所述加速度位置传感器(204)布置成相对于所述头管(215)偏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或三轮车辆(100),其中所述加速度位置传感器(204)放置在第一面板(201)和第二面板(103)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或三轮车辆(100),其中所述加速度位置传感器(204)布置成使得当从所述车辆(100)的侧面观察时,所述加速度位置传感器(204)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201,103)的结合区域(121)分别重叠。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或三轮车辆(100),其中所述加速度位置传感器(204)定位在所述头管(215)上,使得当从所述车辆(100)的侧面观察时,所述加速度位置传感器(204)的超过一半的区域由所述第二面板(103)重叠覆盖,并且剩余部分由所述第一面板(201)覆盖。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或三轮车辆(100),其中前照灯单元(203)安装在附接到所述头管(215)的一个或多个前照灯安装支架(205)上,当从所述车辆(100)的侧面观察时,所述加速度位置传感器(204)布置在形成在两个或更多个前照灯安装支架(205)之间的区域内。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或三轮车辆(100),其中使用布置在所述头管(215)处的一个或多个安装支架(206)来安装所述加速度位置传感器(204)。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轮或三轮车辆(100),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安装支架(206)包括侧表面(211)、顶表面(212)、第一后表面(214)和第二后表面(213),所述顶表面(212)和所述第二后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
申请(专利权)人: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