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除雾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084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工业生产烟尘处理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除雾设备,包括上部壳体、上部椎体封头、沉降极管箱、下部壳体、下部椎体封头、进气口、排污口、出气口、阴极梁、阴极吊杆、阴极线、定位板和重锤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电除雾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1、合理设计的上部壳体、上部椎体封头、沉降极管箱、下部壳体、下部椎体封头、进气口、排污口、出气口、阴极梁、阴极吊杆、阴极线、定位板(接地阳极板)和重锤,可对进入烟气进行安全和可靠的净化吸附处理,同时作业安全、稳定;2、立式结构设计,占地面积小,适用范围广,净化效率高。净化效率高。净化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除雾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工业生产烟尘处理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电除雾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除雾器是净化流体阻力最小的气液分离湿法设备,可用于冶炼烟气制酸、钛白粉煅烧尾气处理、化工厂各类酸雾处理,多用于硫酸等行业。
[0003]电除雾器工作原理:通过静电控制装置和直流高压发生装置,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送至除雾装置中,在电晕线(阴极)和酸雾捕集极板(阳极)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使空气分子被电离,瞬间产生大量的电子和正、负离子,这些电子及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定向运动,构成了捕集酸雾的媒介。同时使酸雾微粒荷电,这些荷电的酸雾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定向运动,抵达到捕集酸雾的阳极板上,之后荷电粒子在极板上释放电子,于是酸雾被集聚,在重力作用下流到除酸雾器的储酸槽中,这样就达到了净化酸雾的目的。
[0004]现有结构的电除雾器,一方面其结构复杂,维护及检修不易,同时复杂的设计,增加了制作生产经济成本投入,也不便进行装配,另一方面工作净化达不到使用标注要求(要求净化时间短、净化效率好)。
[0005]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除雾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除雾设备,解决
技术介绍
中现有电除雾器所存在的问题,用于对烟气粉尘中的尘、砷、汞、硒氧化物等杂质进行安全、可靠和稳定的处理。
[0007]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除雾设备,包括上部壳体、上部椎体封头、沉降极管箱、下部壳体、下部椎体封头、进气口、排污口、出气口、阴极梁、阴极吊杆、阴极线、定位板和重锤;所述上部壳体、上部椎体封头、沉降极管箱、下部壳体、下部椎体封头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所述进气口、排污口分别设置在上部椎体封头、下部椎体封头上,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排污口上,所述阴极吊杆设置在阴极梁上,所述阴极梁设置在上部壳体内,所述重锤设置在定位板上,所述定位板设置在下部壳体内,所述阴极线两端分别与阴极吊杆、定位板连接。
[0008]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电除雾设备,还包括设置在上部椎体封头外壁的喷淋管进水口,及设置在上部椎体封头,且与喷淋管进水口连接的竖喷淋管,及与竖喷淋管连接的若干个横带喷嘴喷淋管,其中,若干个横带喷嘴喷淋管的一端分别与竖喷淋管连接,且呈圆形布置。
[0009]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电除雾设备,还包括设置在上部椎体封头上的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导管、第二导管上的无引线绝缘箱、带引线绝缘箱,及设置在带引线绝缘箱上的高压电接口。
[0010]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电除雾设备,还包括设置在上部壳体、下部壳体外壁的第一检
修人孔、第二检修人孔,及设置在上部壳体下部外壁的视镜。
[0011]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电除雾设备,还包括设置在下部壳体、下部椎体封头连接面内壁的分布板支撑梁,及设置在分布板支撑梁上的气体分布板。
[0012]本技术方案的,所述上部壳体、下部壳体的直径尺寸相同,且分别小于沉降极管箱的直径尺寸。
[0013]本技术方案的,所述阴极线呈蜂窝形结构。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电除雾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1、合理设计的上部壳体、上部椎体封头、沉降极管箱、下部壳体、下部椎体封头、进气口、排污口、出气口、阴极梁、阴极吊杆、阴极线、定位板和重锤,可对进入烟气进行安全和可靠的净化吸附处理,同时作业安全、稳定;2、立式结构设计,占地面积小,适用范围广,净化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电除雾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电除雾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电除雾设备的阴极线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图中序号如下:1

无引线绝缘箱、2

带引线绝缘箱、3

出气口、4

竖喷淋管、5

上部椎体封头、6

上部壳体、7

高压电接口、8

阴极吊杆、9

阴极梁、10

视镜、11

第一检修人孔、12

第二检修人孔、13

阴极线、14

沉降极管箱、15

下部壳体、16

气体分布板、17

分布板支撑梁、18

第一导管、19

第二导管、20

下部椎体封头、21

进气口、22

定位板、23

重锤、24

喷淋管进水口、25

横带喷嘴喷淋管、26

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电除雾设备,包括上部壳体6、上部椎体封头5、沉降极管箱14、下部壳体15、下部椎体封头20、进气口21、排污口26、出气口3、阴极梁9、阴极吊杆8、阴极线13、定位板22和重锤23;上部壳体6、上部椎体封头5、沉降极管箱14、下部壳体15、下部椎体封头20从上至下依次连接,进气口21、排污口26分别设置在上部椎体封头5、下部椎体封头20上,进气口21设置在排污口26上,阴极吊杆8设置在阴极梁9上,阴极梁9设置在上部壳体6内,重锤23设置在定位板22上,定位板22设置在下部壳体15内,阴极线13两端分别与阴极吊杆8、定位板22连接。
[0022]实施例二
[002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电除雾设备,包括上部壳体6、上部椎体封头5、沉降极管箱14、下部壳体15、下部椎体封头20、进气口21、排污口26、出气口3、阴极梁9、阴极吊杆8、阴极线13、定位板22和重锤23;上部壳体6、上部椎体封头5、沉降极管箱14、下部壳体15、下部椎体封头20从上至下依次连接,进气口21、排污口26分别设置在上部椎体封头5、下部椎
体封头20上,进气口21设置在排污口26上,阴极吊杆8设置在阴极梁9上,阴极梁9设置在上部壳体6内,重锤23设置在定位板22上,定位板22设置在下部壳体15内,阴极线13两端分别与阴极吊杆8、定位板22连接,及设置在上部椎体封头5外壁的喷淋管进水口24,及设置在上部椎体封头5,且与喷淋管进水口24连接的竖喷淋管4,及与竖喷淋管4连接的若干个横带喷嘴喷淋管25,其中,若干个横带喷嘴喷淋管2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除雾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壳体(6)、上部椎体封头(5)、沉降极管箱(14)、下部壳体(15)、下部椎体封头(20)、进气口(21)、排污口(26)、出气口(3)、阴极梁(9)、阴极吊杆(8)、阴极线(13)、定位板(22)和重锤(23);所述上部壳体(6)、上部椎体封头(5)、沉降极管箱(14)、下部壳体(15)、下部椎体封头(20)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所述进气口(21)、排污口(26)分别设置在上部椎体封头(5)、下部椎体封头(20)上,所述进气口(21)设置在排污口(26)上,所述阴极吊杆(8)设置在阴极梁(9)上,所述阴极梁(9)设置在上部壳体(6)内,所述重锤(23)设置在定位板(22)上,所述定位板(22)设置在下部壳体(15)内,所述阴极线(13)两端分别与阴极吊杆(8)、定位板(2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除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除雾设备,还包括设置在上部椎体封头(5)外壁的喷淋管进水口(24),及设置在上部椎体封头(5),且与喷淋管进水口(24)连接的竖喷淋管(4),及与竖喷淋管(4)连接的若干个横带喷嘴喷淋管(25),其中,若干个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兵赵有泉高爱民郑贤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汇仁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