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PVE实验的低转速怠速调控转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0738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5:16
一种用于PVE实验的低转速怠速调控转接装置,包括转接管(2)、分别可拆卸连接在转接管两端的转接件(1)和阀体(3)、可拆卸连接在阀体外端的端帽(4);所述转接件包括弹性胶套(12)、固定连接于弹性胶套一端的接头(13)、套设于弹性胶套外侧的卡环(11);所述弹性胶套与发动机的原装节气阀通过卡环卡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PVE实验的低转速怠速调控转接,可快速转接至不同大小规格的发动机原装节气阀、能够稳定控制进气量、减少外接的节气阀人工手动开合控制误差、构建稳定的进气通路便于发动机的低怠速工况保持稳定,利于低怠速相关故障码验证的进行。行。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PVE实验的低转速怠速调控转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PVE测试实验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PVE实验的低转速怠速调控转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PVE测试是对型式监测OBD系统试验的重要补充,从OBD标准化、OBD监测范围、OBD监测性能等角度全面评估车辆的OBD系统。PVE测试采用企业自我检查、定期提交测试计划和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的形式开展。PVE测试主要分标准化验证(J1)、监测要求验证(J2)以及在用检测性能测试(J3)三部分,其中,在监测要求验证实验中,整车与排放相关的故障码都要通过特定的方式或者工况在不更改控制器软件的前提下进行触发并保存数据。
[0003]目前,监测要求验证实验中的低怠速相关故障码验证中存在以下不足:
[0004]1、监测要求验证实验中,通常在实验发动机的节气阀上再外接一节气阀控制进气量,但其外接的节气阀通常是手动开合控制,其控制精度较小且不稳定,不便于发动机保持怠速运作,不利于低怠速相关故障码验证的进行。
[0005]2、外接的节气阀与各发动机的原装节气阀尺寸规格大小不一,存在外接节气阀不稳定、外接不便问题;
[0006]3、针对实车实验,发动机的原装节气阀比较隐蔽,外接的节气阀与各发动机的原装节气阀尺寸规格大小不一,在实际监测要求验证实验中操作更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快速转接至不同大小规格的发动机原装节气阀、能够稳定控制进气量、减少外接的节气阀人工手动开合控制误差、操作方便的用于PVE实验的低转速怠速调控转接装置。
[0008]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用于PVE实验的低转速怠速调控转接装置,包括转接管、分别可拆卸连接在转接管两端的转接件和阀体、可拆卸连接在阀体外端的端帽;
[0010]所述转接件包括弹性胶套、固定连接于弹性胶套一端的接头、套设于弹性胶套外侧的卡环;所述弹性胶套与发动机的原装节气阀通过卡环卡紧连接;
[0011]所述阀体包括两端带有外接头的圆筒主体、垂直于圆筒主体壁螺纹连接圆筒主体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有螺杆的旋转体、套设于旋转体螺杆上的锁紧片、连接在旋转体螺杆下端的密封柱体,所述圆筒主体内腔开设有十字交叉的通气柱孔和密封柱孔,所述密封柱孔直径大于所述通气柱孔直径,旋转所述旋转体带动密封柱体在密封柱孔内上下移动调整通气柱孔的大小实现通气量的调节,所述密封柱体和密封柱孔的侧面和底部均设有密封层。
[0012]进一步地,所述卡环包括钢带主体,钢带主体一端铰接内侧设有第一斜齿的卡紧块,且该端外侧固定设置有拉动条,另一端外侧设置有第二斜齿与第一斜齿相互卡接,且该
端外侧固定设置有拉动轨,所述第一斜齿和第二斜齿均向钢带主体松开方向倾斜,所述拉动条设置于拉动轨之间活动,所述拉动条、拉动轨、卡紧块均设有拿持块。
[0013]进一步地,所述转接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内螺纹接头和外螺纹接头,所述阀体的外接头设置外螺纹,所述弹性胶套的接头设有内螺纹,所述转接管的内螺纹接头螺纹连接阀体的外接头,所述转接管的外螺纹接头螺纹连接弹性胶套的接头。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的转接件通用于不同规格大小节气阀的转接,通过可调节大小的卡环和弹性胶圈卡紧并密封发动机原装节气阀,另一端转接外置的阀体,卡环内侧设有带斜齿的卡紧块与其钢带主体另一端外侧的斜齿卡接实现快速卡接限位,操作方便。
[0016]2、相对于传统外接节气阀进气量控制的不稳定性,本技术为通过设在圆筒主体内的十字交叉通道,配合密封柱体与锁紧片、密封柱体和密封柱孔的侧面和底部的密封层一起构建稳定的进气通路便于发动机的低怠速工况保持稳定、线性可调,利于低怠速相关故障码验证的进行。
[0017]3、本技术的两端分别连接转接件、阀体的转接管能在实车测试时加长进气管路,在实车实验时,发动机的原装节气阀比较隐蔽,将外置的控制阀体接引到合适的位置,增大其操作空间,为实验过程中的硬件搭建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转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的A

A剖视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端帽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阀体直接连接转接件用于发动机单体实验的应用示意图;
[0026]图9为本技术在阀体的两端同时连接转接件用于特殊实验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图7所示,一种用于PVE实验的低转速怠速调控转接装置,包括转接管2、分别可拆卸连接在转接管两端的转接件1和阀体3、可拆卸连接在阀体外端的端帽4;
[0028]如图2所示,所述转接件包括弹性胶套12、固定连接于弹性胶套一端的接头13、套设于弹性胶套外侧的卡环11;所述弹性胶套与发动机的原装节气阀通过卡环卡紧连接;卡环可手动调节并锁紧,弹性胶套12密封卡接部位;
[0029]如图4、图5所示,所述阀体包括两端带有外接头的圆筒主体31、垂直于圆筒主体壁螺纹连接圆筒主体的调节组件33;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有螺杆的旋转体331、套设于旋转体螺杆上的锁紧片332、连接在旋转体螺杆下端的密封柱体333,所述圆筒主体内腔开设有十字交叉的通气柱孔334和密封柱孔335,所述密封柱孔直径大于所述通气柱孔直径,旋转所述旋转体带动密封柱体333在密封柱孔335内上下移动调整通气柱孔334的大小实现通气量
的调节,所述密封柱体333和密封柱孔335的侧面和底部均设有密封层336,与密封柱体与锁紧片一起构建稳定的进气通路便于发动机的低怠速工况保持稳定。
[0030]如图6所示,所述卡环11包括钢带主体111,钢带主体一端铰接内侧设有第一斜齿的卡紧块112,且该端外侧固定设置拉动条113,另一端外侧设置第二斜齿114与第一斜齿相互卡接,且该端外侧固定设置有拉动轨115,所述第一斜齿和第二斜齿均向钢带主体松开方向倾斜,即在两组斜齿相互卡接时,钢带主体111两端无法相对伸张,只能相对压缩,实现其单向锁紧,所述拉动条设置于拉动轨之间活动,带动钢带主体两端扩张或收紧;所述拉动条、拉动轨、卡紧块均设有拿持块116。在拉动条113和拉动轨115的带动下钢带主体111的两端张开,方便将其套接到发动机原装的节气阀上;松开后,在钢带主体111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卡环11整体束缚于节气阀上,此时手动再次收紧钢带主体111,并将其卡紧块112卡接到钢带主体上;实验结束通过拿持块116将卡紧块112掰起解锁卡环11;
[0031]如图2、图3、图4、图6所示,所述转接管的两端分别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PVE实验的低转速怠速调控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管(2)、分别可拆卸连接在转接管两端的转接件(1)和阀体(3)、可拆卸连接在阀体外端的端帽(4);所述转接件包括弹性胶套(12)、固定连接于弹性胶套一端的接头(13)、套设于弹性胶套外侧的卡环(11);所述弹性胶套与发动机的原装节气阀通过卡环卡紧连接;所述阀体包括两端带有外接头的圆筒主体(31)、垂直于圆筒主体壁螺纹连接圆筒主体的调节组件(33);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有螺杆的旋转体(331)、套设于旋转体螺杆上的锁紧片(332)、连接在旋转体螺杆下端的密封柱体(333),所述圆筒主体内腔开设有十字交叉的通气柱孔(334)和密封柱孔(335),所述密封柱孔直径大于所述通气柱孔直径,旋转所述旋转体带动密封柱体(333)在密封柱孔(335)内上下移动调整通气柱孔(334)的大小实现通气量的调节,所述密封柱体(333)和密封柱孔(3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兴海王计广黄佑贤王猛张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昆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