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像的分类方法及分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0113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字图像分类方法。首先,该方法针对一数字图像的一候选区域执行一离散余弦变换以产生一组离散余弦变换系数。接着,该方法根据该组离散余弦变换系数产生一组纹理参数。最后,该方法根据该组纹理参数产生该数字图像的一分类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分类,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数字图像的分类方法及分 类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图像科技不断地创新与进步,数字图像的市场亦随的蓬勃 发展。如今大部分的相片都已经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拍摄(例如以数字相机 拍摄)并且用数字化的格式存储(例如存储在存储卡、光盘或硬盘中)。一般而言,在拍摄了大量的数字图像之后,使用者会将这些数字图像存 储在存储卡中、将其传送至个人计算机的硬盘里或将其烧录成相片光盘。在 曰积月累之下,存储在各种形式的存储装置的数字图像的数量及类型势必不 断地增加。此时,如果不适当地进行管理及分类,这些数字图像会显得相当 杂乱且没有秩序。尤其是当使用者要找寻多年前所拍摄的某一张照片时,若 没有良好的分类,更是显得相当困难。因此,如何针对图像进行分类就变得 相当重要。在图像的分类技术上,传统的方式是由使用者自行根据相片的内容加以 判断。然而,此种必须通过人力一张张去进行辨别的数字图像分类法,不仅 相当耗时且效率很低,尤其当图像的数量非常庞大时,若不能采用更有效率、 更自动化的分类方法,将难以顺利完成图像的分类工作。此外,目前虽已有藉由图像的文件名称进行图像分类的方式被广泛地运 用,像是许多因特网上的入口网站均具备的图像搜寻功能,就是最好的例子。 然而,由于一般使用者在命名图像文件时,其文件名称并不见得和其图像内 容直接相关。因此, 一般使用者在使用此一图像搜寻功能时,搜寻错误的情 况仍时常会发生,可见此种分类方法并不够精确。在实际应用上,虽然此种 分类方法可以藉由撷取图像的某些特征值(例如颜色)来改善其搜寻的精确 性,但其应用被局限于个人计算机端及服务器端,并且仍无法真正达到数字 图像自动分类的功效。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数字图像自动分类方法及装置, 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字图像的分类方法及分类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 实施例是一种数字图像分类方法。首先,该方法针对一数字图像的一候选区域执行一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DCT)以产生一组离散 余弦变换系数。接着,该方法根据该组离散余弦变换系数产生一组紋理参数。 最后,该方法根据该组紋理参数产生该数字图像的 一分类结果。由于该图像的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对应于其紋理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数字 图像的分类方法及分类装置,是通过离散余弦变换的方式得到该数字图像的 紋理信息,并且根据紋理信息来产生该数字图像的分类结果。藉此,该分类 方法与分类装置可达到自动分类数字图像甚至自动命名数字图像的功能。相较于先前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由计算机自行执行,因此可改善 以人工判断耗时又耗力的缺点。另一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是根据各张图 像本身的紋理特征进行分类,因此其分类结果将远比仅#4居文件名称或图像 颜色进行分类来得精确。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专利技术详述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 了解。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的数字图像分类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由数字图像中选出候选区域的流程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具体实施例的数字图像分类装置的功能方块图。图4示出了图3所示的数字图像分类装置进一步包含分割模块、分析模 块及色彩空间变换模块的功能方块图。图5示出了图4所示的数字图像分类装置进一步包含对照表及命名模块。附图符号说明S11-S16:流程步骤10:数字图像分类装置 11: DCT变换模块12:紋理模块 13:分类模块14:分割模块 15:分析才莫块16:色彩空间变换模块 17:对照表18:命名模块。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具体实施例是一种数字图像分类方法。请参照图1, 图1示出了该数字图像分类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首先,该方法执行 步骤Sll,针对一数字图像的一候选区域执行一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DCT)以产生一组离散余弦变换系数。接着,该方法执行 步骤S12,根据该组离散余弦变换系数产生一组紋理参数。之后,该方法执 行步骤S13,根据该组紋理参数产生该数字图像的一分类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多个预设分类结果被预先提供,其中,每一个预 设分类结果均可各自对应于一组预设紋理参数。上述步骤S13中所述的该分 类结果可以是将该组紋理参数与该多组预设紋理参数进行比对后所产生。该 分类结果可以是一人物类或一风景类。此外,该组紋理参数可包含下列参数 中的至少一个参数 一平滑紋理能量EDe、 一垂直紋理/水平紋理能量比Ev/E 及一斜向紋理能量Es。请参照图2,图2示出了上述的候选区域可能的产生方式。如图2所示, 该方法可以先执行步骤S14,将该数字图像由一第一色彩空间变换至一第二 色彩空间。其中,该第二色彩空间可为一 HSV色彩空间。接着,该方法执行 步骤S15,根据一目标色彩,利用一色彩分割法将该数字图像分割为一目标 区域与一非目标区域。之后,该方法执行步骤S16,利用形态分析及/或八连 通分析由该目标区域中选出该候选区域。在步骤S13产生该数字图像的分类结果之后,该方法可以自一预设的对 照表中找出对应于该分类结果的一名称,并且根据该名称来命名该数字图像。举例而言,假设在一对照表中,与分类结果A相对应的名称为「人物照J, 与分类结果B相对应的名称为「风景照」。若使用者根据该方法对三张数字相 片进行图像分类所得的分类结果均为A,即可将这三张数字相片依序命名为 r人物照001」、「人物照002」及「人物照003」。相反地,若根据该方法对 数张数字相片所得的图像分类结果为B时,则这些数字相片可被依序命名为r风景照OOl」、「风景照002」、…等。此外,该方法亦可进一步将该分类结果记录在该数字图像的一标记(tag) 或一可交换图像文件(Exchangeable Image File, EXIF)图像格式中。经过上 述分类程序之后,当使用者或电子装置在进行图像搜寻时,能够根据分类结 果更快速地找到想要的图像。举例而言,假设使用者利用数字相机拍摄了一张数字相片,并将之存储 在计算机的硬盘中。若以肤色为目标色彩,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数字图像分类方 法可利用色彩分割法将该数字相片分割为肤色区域与非肤色区域。接着,该 方法可通过形态分析及/或八连通分析将长宽比及面积等限制条件加入,以从 该肤色区域中选出至少 一 个肤色候选区域。若仅利用图像色彩为依据所得到的分类结果除了不够精确外,亦可能有 误判的情形发生。为了提高数字图像分类的正确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进 一步通过该图像的紋理条件来进一步判断该肤色候选区域是否为真正的肤色 区域。易言之,该方法可针对该肤色候选区域执行一离散余弦变换以产生一 组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及其相对应的 一组紋理参数。该组紋理参数即可表示该 肤色候选区域的紋理能量分布情形。通过紋理参数的比对即可更精确地判断 该肤色候选区域是否为真正的肤色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具体实施例是一种数字图像分类装置。该数字图像分 类装置应用于一图像显示/存储设备。请参照图3,图3示出了该数字图像分 类装置的功能方块图。如图3所示,数字图像分类装置10包含一DCT变换模 块ll、 一紋理模块12及一分类模块13。 DCT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字图像分类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针对一数字图像的一候选区域执行一离散余弦变换以产生一组离散余弦变换系数; 根据该组离散余弦变换系数产生一组纹理参数;以及 根据该组纹理参数产生该数字图像的一分类结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家颉廖伯璇林政纬
申请(专利权)人: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