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机座的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9813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吊具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机机座的吊具,包括交叉铰接的第一臂杆和第二臂杆,第一臂杆连接第一钩挂板、第二钩挂板,第二臂杆连接第三钩挂板,第一臂杆、第二臂杆转动时第一钩挂板、第二钩挂板及第三钩挂板钩挂电机机座端盖或钩挂卧式电机机座两侧的散热翅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臂杆、第二臂杆绕铰接轴转动,第一钩挂板、第二钩挂板及第三钩挂板可可钩挂在立式布置的电机机座的上端的端盖或钩挂在卧式布置的电机机座的散热翅片上,可以对同一尺寸规格的分处在卧式或立式状态电机机座实施起吊作业,提高了电机机座吊具的通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机座的吊具


[0001]本技术涉及吊具,具体讲是电机机座的吊具。

技术介绍

[0002]电机在加工过程中,机座需要多次转送至多个加工工位,同时不同的加工工位之间还需要对机座实施姿态调整,即将卧式的机座实施转运或将立式的机座实施吊运。所以,电机制造厂商的生产车间内需要配备的吊具可谓是品种繁多、规格各异。
[0003]如名称为“一种电机机座吊具”(CN 204355962 U)的技术专利文献,其公开的吊具具有括第一吊板31和第二吊板32,第一吊板31和第二吊板32由弹性钢板制成,第一吊板和第二吊板的上端通过U型环2板面相对平行的铰接在一起,第一、第二吊板的中部靠上位置扭转90
°
并使其扭转位置以下的部位板面相对,两个吊板在其下端为用于钩挂工件的吊钩,第一吊板上还铰接有第一连接杆310,第一连接杆310上沿其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限位槽3101,第二吊板上还铰接有第二连接杆320,第二连接杆320的远离铰接端的另一端设有锁止销3201,锁止销和限位槽相互匹配并能实现挡止配合。上述方案提供的是两个吊位点,适合于卧式姿态下的机座的吊运,即两弯折部30对应钩挂在卧式机座的相对侧的散热翅片上实施吊运。
[0004]名称为“电机机座吊具”(CN 212953855 U),吊具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3,吊具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吊耳4,吊具2的外部设置有凸出部5,凸出部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6,螺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套7,电机机座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吊点8,电机机座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凸出圆台9。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可以起吊立式布置的电机机座,但要求机座外部有接线盒被利用为一个受力支点,另一个受力部位是机座内壁,这对已经加工好内壁的机座来讲,内壁作为受力支点显然不妥,再者由于内外受力部位集中在机座的一侧部位,若机座体积过大、重量过重的话,可能导致机座受损,还有就是起吊时还需调节螺杆6使卡套7抵撑于电机机座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凸出圆台9,严重影响了起吊效率。
[0005]名称为“电机机座的吊具”(CN 105502152 A)的专利技术专利文献,横杆10的两端分别卡设在机座20靠近端口内壁处对应布置的通风道21的端口内即可对机座20实现支撑,进而完成机座20的转运工作,当然实际加工时,要确保横杆10的杆长d2是介于对应布置的两通风道21的内侧间距D1和外侧间距D2之间,如图5所示;而对于轴向位于水平方向的机座20来说,通过横杆10下部的吊钩12挂着机座20上的转运吊环22即可。该方案实施卧式机座吊运时要求电机机座具备转运吊环22,在实施立式机座吊运时需要机座具备与横杆10两端构成托撑配合的通风道21的端口。
[0006]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吊具存在各种各样的局限性,要么只能实施卧式或立式机座的吊运,勉强通用于卧式和立式机座吊运的吊具又受到机座结构的严格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机座的吊具,借助电机机座的端面连接耳座和
散热翅片实现同一种尺寸规格的立式、卧式电机机座吊运。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机座的吊具,其特征在于:第一臂杆、第二臂杆交叉布置且交叉处由水平向的铰接轴铰接连接,第一臂杆的下端内置有周向等弧长对称布置的第一钩挂板、第二钩挂板,第二臂杆的下端内置有第三钩挂板,所述的第一钩挂板、第二钩挂板及第三钩挂板距铰接轴下方等高位置处,所述的第一臂杆、第二臂杆上端之间连接有钢丝绳或吊链,第一臂杆、第二臂杆绕铰接轴转动时第一钩挂板、第二钩挂板及第三钩挂板分别处在用于钩挂立式电机机座上端部的端盖连接座的对应位置处或钩挂卧式电机机座两侧的散热翅片位置处。
[0009]上述方案中,第一臂杆的下端内置有周向等弧长对称布置的第一钩挂板、第二钩挂板,即第一钩挂板、第二钩挂板之间弧度或称弦长为确定值且第一钩挂板、第二钩挂板周向对称布置在第一臂杆下端的两旁,第一臂杆、第二臂杆绕铰接轴铰接连接转动时,第二臂杆的下端的第三钩挂板的移动轨迹与第一钩挂板、第二钩挂板之间连线的垂直平分线重合,所以第一钩挂板、第二钩挂板及第三钩挂板可处于三等分圆周的特定位置处,此时第一钩挂板、第二钩挂板及第三钩挂板可钩挂在立式布置的电机机座的上端的端盖连接座的下面;又或第三钩挂板向外位移至适当位置,以使第一钩挂板、第二钩挂板钩挂在卧式布置的电机机座一侧同一片散热翅片上,第三钩挂板钩挂在相对侧另一片散热翅片上。由此可见本技术可以对同一尺寸规格的分处在卧式或立式状态电机机座实施起吊作业,提高了吊具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图2的正视图;
[0013]图4是电机机座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图3的A

A向剖视图;
[0015]图6是本专利技术钩挂板钩挂立式电机机座结构示意图;
[0016]图7是本专利技术钩挂板钩挂卧式电机机座结构示意图。
[0017]1、电机机座;2、端盖连接座;3、散热翅片;10、第一臂杆;10A、分支杆;10B、分支杆;11、第一钩挂板;11A、内侧部;11a、外侧边;11b、内侧边;12、第二钩挂板;12A、内侧部;12a、外侧边;12b、内侧边;13、横杆;14、横向支撑杆;20、第二臂杆;21、第三钩挂板;211、内侧边;30、铰接轴;40、钢丝绳或吊链;41、U形开口环;42、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首先结合图4对立置或卧式布置的电机机座1作简要说明。图4中的电机机座1为最为常见的铸造成型的电机机座1,图中所示的电机机座1既可以是尚未精加工的铸件,也可以是进行过部分工序加工的半成品件,还可以是精加工工序完成后的状态。图4中所示的电机机座1一端的外壁上间隔布置有用于连接安装端盖的端盖连接座2亦有俗称耳搭子,依据电机规格和设计要求,附图中的端盖连接座2为一端设置三个的常规设置,由于端盖连接座2的内端面也就是其远离其所在端的端面为非装配面,
换言之端盖连接座2上的与端盖贴合的装配面为外端面,本专利技术就是选择端盖连接座2的内端面作为吊运时的受力面,当电机机座1立式布置时其上端的端盖连接座2的内端面朝下。
[0019]一种电机机座的吊具,第一臂杆10、第二臂杆20交叉布置且交叉处由水平向的铰接轴30铰接连接,第一臂杆10的下端内置有周向等弧长对称布置的第一钩挂板11、第二钩挂板12,第二臂杆20的下端内置有第三钩挂板21,所述的第一钩挂板11、第二钩挂板12及第三钩挂板21距铰接轴30下方等高位置处,所述的第一臂杆10、第二臂杆20上端之间连接有钢丝绳或吊链40,第一臂杆10、第二臂杆20绕铰接轴30转动时第一钩挂板11、第二钩挂板12及第三钩挂板21分别处在用于钩挂立式电机机座1上端部的端盖连接座2的对应位置处或钩挂卧式电机机座1两侧的散热翅片3位置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机座的吊具,其特征在于:第一臂杆(10)、第二臂杆(20)交叉布置且交叉处由水平向的铰接轴(30)铰接连接,第一臂杆(10)的下端内置有周向等弧长对称布置的第一钩挂板(11)、第二钩挂板(12),第二臂杆(20)的下端内置有第三钩挂板(21),所述的第一钩挂板(11)、第二钩挂板(12)及第三钩挂板(21)距铰接轴(30)下方等高位置处,所述的第一臂杆(10)、第二臂杆(20)上端之间连接有钢丝绳或吊链(40),第一臂杆(10)、第二臂杆(20)绕铰接轴(30)转动时第一钩挂板(11)、第二钩挂板(12)及第三钩挂板(21)分别处在用于钩挂立式电机机座(1)上端部的端盖连接座(2)的对应位置处或钩挂卧式电机机座(1)两侧的散热翅片(3)位置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机座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臂杆(10)下端有杆身位于水平面内的弧形或V形的横杆(13),横杆(13)的中部与第一臂杆(10)的下端固连,第一钩挂板(11)、第二钩挂板(12)布置于横杆(13)的两端,横杆(13)两端之间的弧度范围为120
°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机座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臂杆(10)、第二臂杆(20)的下段杆体为竖直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机座的吊具,其特征在于:位于铰接轴(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福祥陈亭李慧娟何倩文柯光磊王长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威能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