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菌剂的恒温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8880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菌剂的恒温培养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培养机体,所述培养机体前侧的两侧均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玻璃柜门,所述培养机体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安装有六个固定机构,所述培养机体的顶部安装有换气机构,所述底板顶部的后侧安装有恒温机构,所述恒温机构包括搅拌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底板、培养机体、玻璃柜门、放置板、固定机构、换气机构、恒温机构、搅拌桶、第一电机、旋转杆、加热杆、加热块、注水管、温度感应器、出水管、水泵、连接管、蓄水箱和回流管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微生物菌剂的恒温培养装置不具备长期稳定恒温的问题。不具备长期稳定恒温的问题。不具备长期稳定恒温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菌剂的恒温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恒温培养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菌剂的恒温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恒温培养箱是一类恒温腔体的统称,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医药工业、生物化学、工业生产及农业科学等科研部门,主要作用为培养各种微生物或者组织、细胞等生物体。
[0003]目前恒温培养装置多是直接利用加热板和冷却板进行升降温操作,此种升降温操作温度变化较不稳定,采用直接加热或通入冷气的调温方式,会使得温度变化极快,无法温和的调节温度,并且在加热或制冷到一定时间后就需要停止调温,当细胞培养的环境温度再次异常使,再开启加热或制冷,如此反复的快速温度变化会微生物细胞死亡,进而造成恒温培养装置的实用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剂的恒温培养装置,具备长期稳定恒温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微生物菌剂的恒温培养装置不具备长期稳定恒温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生物菌剂的恒温培养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培养机体,所述培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菌剂的恒温培养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培养机体(2),所述培养机体(2)前侧的两侧均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玻璃柜门(3),所述培养机体(2)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放置板(4),所述放置板(4)的顶部安装有六个固定机构(5),所述培养机体(2)的顶部安装有换气机构(6),所述底板(1)顶部的后侧安装有恒温机构(7),所述恒温机构(7)包括搅拌桶(701),所述搅拌桶(701)的底部与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桶(7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702),所述第一电机(702)的输出端过程中搅拌桶(701)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旋转杆(703),所述旋转杆(703)的底部与搅拌桶(701)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旋转杆(70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加热杆(704),两个加热杆(704)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加热块(705),所述搅拌桶(701)后侧的顶部连通有注水管(706),所述搅拌桶(701)顶部前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器(707),所述搅拌桶(701)前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708),所述出水管(708)的前侧连通有水泵(709),所述水泵(709)与温度感应器(707)电连接,所述水泵(709)的前侧连通有连接管(710),所述连接管(710)前侧的两侧均连通有蓄水箱(711),两个蓄水箱(711)相对的一侧之间与培养机体(2)固定连接,所述蓄水箱(711)的顶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刚艮陈万阳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永壮生态肥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