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菌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835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菌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涉及细菌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培养机构,所述培养机构上设置有转动机构、振荡机构和取样机构,所述培养机构包括培养箱、活动连接在所述培养箱侧壁上的活动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启动步进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并通过第一转轴带动放置盘转动,能够使得各培养皿在培养箱内进行转动,便于使个培养皿受热更均匀,提高培养质量,其次通过挤压轮在环形板上滚动,并通过与挤压杆、第一推板、第二推板、第二弹性件、伸缩杆等结构相配合,还能够使培养皿左右移动进行振荡,同时通过设置的取样泵、取样头、软管等结构的相互配合,还能够在与外界环境隔绝的情况下完成培养液的取样操作,避免造成污染。染。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菌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细菌培养
,具体为一种细菌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细菌培养是一种用人工方法使细菌生长繁殖的技术,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数量大,种类多,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成为致病的原因,大多数细菌可用人工方法培养,即将其接种于培养皿内并且将培养皿放置于培养箱内,使其生长繁殖,培养出来的细菌用于研究、鉴定和应用,细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需要提供一个可靠、稳定的培养环境,比如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目前培养箱大多都具备调节箱内温度、湿度等功能。
[0003]现有的在细菌培养过程中定期对培养箱内的细菌进行取样检测,传统的操作步骤通常是将培养箱打开,然后通过针管抽取培养皿中的细菌培养液,将其收集在试管中并进行相应的检测,然而在打开培养箱时,不仅容易破坏培养箱内的培养环境,导致培养箱内温度与湿度骤变,影响培养效果,还容易导致外环境中的细菌杂质进入培养皿内,造成污染,降低培养结果的准确性。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细菌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菌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细菌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机构,所述培养机构上设置有转动机构、振荡机构和取样机构,所述培养机构包括培养箱、活动连接在所述培养箱侧壁上的活动门、设置在所述活动门上的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培养箱内壁顶部的消毒灯、设置在所述培养箱侧壁上的电加热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培养箱内部的温度感应器,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培养箱内部的收纳槽、固定连接在所述收纳槽内部的步进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步进电机上的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放置盘、固定连接在所述放置盘底部的导向轮,所述振荡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培养箱内部的环形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放置盘上的第一支撑板、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挤压杆、套设在所述挤压杆上的第一弹性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挤压杆上的第一推板、开设在所述放置盘上的放置槽、固定连接在所述放置盘上的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滑杆、活动连接在所述滑杆上的滑块、套设在所述滑杆上的第二弹性件、铰接在所述滑块上的连接杆、活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一端的伸缩杆、设置在所述伸缩杆一端的第二推板、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的活动块、转动连接在所述活动块上的第二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的连接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盖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的压板,所述取样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培养箱内部的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固定座底部的驱动气缸、连接在所述驱动气缸底部的第三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上的取样头、连接在所述取样头上的软管、设置在所述软管一端的取样泵、连接在所述取
样泵上的出液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上的下压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驱动杆、设置在所述培养箱内壁底部的触发组件。
[0007]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箱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与导向轮相适配的环形导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板的内壁上设置有弧形凸起与弧形凹槽,且弧形凸起与弧形凹槽交替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挤压杆的一端设置有挤压轮,且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与挤压杆相适配的通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第二推板的顶部侧壁上开设有与限位块相适配的限位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块的形状为工字型,且支架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活动块相适配的导向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推板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触发组件与驱动气缸之间电性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触发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培养箱内壁底部的触发筒、活动连接在所述触发筒内部的触发杆、设置在所述触发杆上的第三弹性件、连接在所述触发杆上的导电头、设置在所述触发筒上的导电座、连接在所述触发筒侧壁上的液压杆。
[0015]一种细菌培养装置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S1:首先将培养皿放置在放置槽内,利用第一推板与第二推板从两侧对培养皿进行限位固定,然后将盖板盖在培养皿的端口上,并使限位块卡入第二推板顶部的限位槽内;
[0017]S2:放置完成后,关上活动门,并通过控制器启动电加热管,对培养箱内进行加热,使培养箱内温度升高至有利于细菌培养的适当温度,然后启动步进电机带动第一转轴与放置盘转动,使得各培养皿进行转动;
[0018]S3:在放置盘进行转动时,会带动挤压轮在环形板上滚动,且由于环形板上设置的弧形凸起与弧形凹槽,因此挤压轮在滚动时会带动挤压杆与第一推板来回移动,在第一推板推动培养皿在放置槽内移动时,培养皿会推动第二推板移动,并与伸缩杆、连接杆、滑块相配合,带动培养皿在放置槽内左右移动,进行振荡;
[0019]S4:当需要进行取样时,首先启动液压杆使其伸长带动触发组件向靠近第一转轴的方向移动,然后在步进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一定角度时,会带动驱动杆对触发杆进行挤压,然后触发杆会挤压第三弹性件并带动导电头移动,当导电头与导电座相接触时,会形成闭合回路,对驱动气缸进行触发启动,驱动气缸启动后会带动第三支撑板与取样头向下移动,此时下压杆会首先对压板进行挤压,使得盖板与连接板围绕第二转轴进行转动,将培养皿打开,然后启动取样泵,并通过取样头对培养皿内的细菌培养液进行取样;
[0020]S5:样品抽取完成后,取样泵会将样品输送至出液头,工作人员通过器皿进行盛接即可;在单次取样结束后,步进电机会继续带动第一转轴与放置盘转动一定角度,使剩余的培养皿移动至取样头的下方,再次通过驱动杆与触发组件相配合,能够再次进行取样,以此往复,即可进行多次取样。
[0021]本专利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2]首先通过启动步进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并通过第一转轴带动放置盘转动,能
够使得各培养皿在培养箱内进行转动,便于使个培养皿受热更均匀,提高培养质量,其次在放置盘进行转动时,带动挤压轮在环形板上滚动,并通过与挤压杆、第一推板、第二推板、第二弹性件、伸缩杆等结构的相互配合,还能够使培养皿左右移动,便于带动培养皿左右进行振荡,进一步提高细菌培养效果,同时,当需要进行取样时,启动液压杆使其伸长带动触发筒移动至适当位置,然后在步进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一定角度时,使驱动杆对触发杆进行挤压,并使导电头与导电座相接触,形成闭合回路,对驱动气缸进行触发启动,然后驱动气缸会带动第三支撑板与取样头向下移动,并与下压杆、压板相配合,使得盖板偏转,将培养皿打开,然后取样头会继续向下移动至培养液内,然后启动取样泵,并通过取样头对培养皿内的细菌培养液进行取样,然后工作人员通过器皿在出液头盛接样品溶液即可,以此便于在与外界环境隔绝的情况下完成培养液的取样操作,不仅能够较好的保护培养箱内的培养环境,避免打开活动门取样导致培养箱内温度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菌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机构(100)上设置有转动机构(200)、振荡机构(300)和取样机构(400);所述培养机构(100)包括培养箱(101)、活动连接在所述培养箱(101)侧壁上的活动门(102)、设置在所述活动门(102)上的控制器(103)、设置在所述培养箱(101)内壁顶部的消毒灯(104)、设置在所述培养箱(101)侧壁上的电加热管(105)、固定连接在所述培养箱(101)内部的温度感应器(106);所述转动机构(200)包括开设在所述培养箱(101)内部的收纳槽(201)、固定连接在所述收纳槽(201)内部的步进电机(202)、固定连接在所述步进电机(202)上的第一转轴(20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203)上的放置盘(204)、固定连接在所述放置盘(204)底部的导向轮(205);所述振荡机构(300)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培养箱(101)内部的环形板(301)、固定连接在所述放置盘(204)上的第一支撑板(302)、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302)上的挤压杆(303)、套设在所述挤压杆(303)上的第一弹性件(304)、固定连接在所述挤压杆(303)上的第一推板(305)、开设在所述放置盘(204)上的放置槽(306)、固定连接在所述放置盘(204)上的支架(307)、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307)上的第二支撑板(308)、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308)上的滑杆(309)、活动连接在所述滑杆(309)上的滑块(310)、套设在所述滑杆(309)上的第二弹性件(311)、铰接在所述滑块(310)上的连接杆(312)、活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杆(312)一端的伸缩杆(313)、设置在所述伸缩杆(313)一端的第二推板(314)、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架(307)上的活动块(315)、转动连接在所述活动块(315)上的第二转轴(316)、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316)上的连接板(317)、设置在所述连接板(317)上的盖板(318)、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317)上的压板(319);所述取样机构(400)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培养箱(101)内部的固定座(401)、设置在所述固定座(401)底部的驱动气缸(402)、连接在所述驱动气缸(402)底部的第三支撑板(403)、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板(403)上的取样头(404)、连接在所述取样头(404)上的软管(405)、设置在所述软管(405)一端的取样泵(406)、连接在所述取样泵(406)上的出液头(407)、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撑板(403)上的下压杆(408)、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203)上的驱动杆(409)、设置在所述培养箱(101)内壁底部的触发组件(4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01)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与导向轮(205)相适配的环形导轨(20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板(301)的内壁上设置有弧形凸起与弧形凹槽,且弧形凸起与弧形凹槽交替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杆(303)的一端设置有挤压轮,且第一支撑板(302)上开设有与挤压杆(303)相适配的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20),且第二推板(314)的顶部侧壁上开设有与限位块(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元玲李永生陈智勇陶玉许正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