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轴、电机及转子轴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578777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子轴、电机及转子轴装配方法。转子轴,包括轴主体及轴伸,在轴主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装配部,在轴伸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装配部,第一装配部设置有第一装配孔,第二装配部设置有第二装配孔,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其中一装配部能够与第二装配部过盈配合在一起形成榫卯结构,在第一装配部与第二装配部嵌套过盈配合状态下,第一装配孔与第二装配孔相对应,在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内嵌有紧固件,其中紧固件与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过盈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根据需要使轴主体部分与不同轴伸结合组成不同的转子轴,提高电机的通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子轴、电机及转子轴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转子轴、电机及转子轴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动力装置,伺服电机往往需要同减速机或其他机械装置进行装配,伺服电机的轴伸长度、轴伸直径等尺寸是伺服电机同其它设备进行装配的重要尺寸,为满足实际的装配需求,往往需要对转子轴重新设计,以满足实际的安装需求。
[0003]由于伺服电机的应用场合广泛,同款伺服电机在不同的应用场所,所需要的轴伸尺寸也不一样,为满足实际的安装需求,往往需要定制化开发伺服电机,因为轴伸尺寸的不同,而定制开发电机,既增加了客户采购伺服电机的成本,也因新开发机型而造成生产厂家的生产和管理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转子轴、电机及转子轴装配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子轴,包括轴主体及轴伸,在所述轴主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装配部,在所述轴伸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设置有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部设置有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其中所述第一装配部能够与所述第二装配部过盈配合在一起形成榫卯结构,在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第二装配部嵌套过盈配合状态下,所述第一装配孔与所述第二装配孔相对应,在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内嵌有紧固件,其中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过盈配合。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第二装配部过盈配合量介于0.04mm~0.016mm范围;和/或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过盈配合量介于0.04mm~0.016mm范围。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部是形成在所述轴主体的第一端的卯部,所述卯部由所述轴主体的第一端面向轴向内凹形成;所述第二装配部是形成在所述轴伸的第二端的榫部,所述榫部由所述轴伸的第二端面向轴向外凸形成。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孔贯穿所述卯部侧壁和所述轴主体外周壁形成沉孔;所述第二装配孔贯穿所述榫部形成通孔。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装配部是形成在所述轴主体的第一端的榫部,所述榫部由所述轴主体的第一端面向轴向外侧外凸形成;第二装配部是形成在所述轴伸的第二端的卯部,所述卯部由所述轴伸的第二端面向轴向内侧内凹形成。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孔贯穿所述榫部形成通孔;所述第二装配孔贯穿所述卯部侧壁和所述轴主体外周壁形成沉孔。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均向所述转子轴的径向延
伸。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第二装配部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及所述紧固件的形状相适配;其中,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第二装配部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圆形、梯形、燕尾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及所述紧固件的形状为矩形、圆形、梯形中的任意一种。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伸包括配合段和延伸段,所述配合段临近所述轴伸的所述第二装配部,用于装配轴承,延伸段用于连接负载。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及转子轴,所述转子轴为如上文提到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转子轴,所述转子固定在所述转子轴的所述轴主体。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转子轴装配方法,用于装配如上文提到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转子轴,所述方法包括:对榫卯结构的卯部进行预加热,使所述卯部处于预热状态;将榫卯结构的榫部嵌入到预热状态下的卯部中,使轴主体与轴伸装配在一起,并使第一装配孔与第二装配孔相对应;将装配在一起的轴主体与轴伸冷却至室温,使榫部与卯部形成过盈配合;再次对装配在一起的轴主体与轴伸进行预加热,使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处于预热状态;将紧固件嵌入预热状态的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中,并冷却至室温,使紧固件与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过盈配合。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的转子轴结构通过一分为二,分为轴伸和轴主体两部分,轴伸和轴主体再通过第一装配部与第二装配部过盈配合形成榫卯结构,再通过紧固件内嵌入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并过盈配合,以限制轴伸和轴主体轴向位移,形成一个完整的转子轴。可以根据需要使得轴主体部分可与不同长度和/或不同直径的轴伸结合组成不同的转子轴,以此在不影响电机本身的性能的条件下,能根据不同场合的装配要求,变更轴伸尺寸,大大降低了电机的生产成本,提高电机的通用性。
[001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专利技术。
附图说明
[0019]附图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机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轴伸结构不同角度示意图;
[0022]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轴主体结构不同角度示意图;
[0023]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紧固件结构不同角度示意图;
[0024]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接触”、“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子轴,该转子轴的轴伸可变,并在不影响电机本身的性能的条件下,能根据不同场合的装配要求,变更轴伸尺寸,大大降低了电机的生产成本,提高电机的通用性。
[0028]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子轴包括轴主体11及轴伸12。在轴主体11的第一端101设置有第一装配部13,在轴伸12的第二端102设置有第二装配部14,第一装配部13设置有第一装配孔131,第二装配部14设置有第二装配孔141,第一端101与第二端102相对。其中第一装配部13能够与第二装配部14过盈配合在一起形成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轴,其特征在于,包括轴主体及轴伸,在所述轴主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装配部,在所述轴伸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设置有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部设置有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其中所述第一装配部能够与所述第二装配部过盈配合在一起形成榫卯结构,在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第二装配部过盈配合状态下,所述第一装配孔与所述第二装配孔相对应,在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内嵌有紧固件,其中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过盈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部是形成在所述轴主体的第一端的卯部,所述卯部由所述轴主体的第一端面向轴向内凹形成;所述第二装配部是形成在所述轴伸的第二端的榫部,所述榫部由所述轴伸的第二端面向轴向外凸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孔贯穿所述卯部内侧壁和所述轴主体外周壁形成沉孔;所述第二装配孔贯穿所述榫部形成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轴,其特征在于,第一装配部是形成在所述轴主体的第一端的榫部,所述榫部由所述轴主体的第一端面向轴向外侧外凸形成;第二装配部是形成在所述轴伸的第二端的卯部,所述卯部由所述轴伸的第二端面向轴向内侧内凹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孔贯穿所述榫部形成通孔;所述第二装配孔贯穿所述卯部内侧壁和所述轴主体外周壁形成沉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均向所述转子轴的径向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第二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光宇李峰岩王涛刘婷黄廉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