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脱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866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脱湿装置,包括空气脱湿房以及设置在空气脱湿房内的换热结构;所述空气脱湿房的一侧形成空气入口,空气脱湿房的另一侧形成空气出口;所述换热结构包括沿着空气脱湿房的高度方向由下至上层叠设置的两层以上的换热主体;每层所述换热主体均至少包括沿着空气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冷却换热单元和第二冷却换热单元,且所述第一冷却换热单元内冷冻水的温度高于第二冷却换热单元内冷冻水的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采用温度逐级降低的多级冷却换热单元对待脱湿空气进行逐级换热,能够提升对空气的降温效果;通过多层架设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整个空气脱湿装置的占地面积,且只需设置一套空气脱湿装置就可以满足高炉的使用需求。足高炉的使用需求。足高炉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脱湿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空气脱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炉采用鼓风脱湿技术可以将空气湿度降低并稳定在某一湿度值,达到稳定炉况、降低焦比、提高生铁产量的目的。
[0003]现有技术都采用冷冻脱湿工艺对进入高炉鼓风机之前的空气进行脱湿处理,即通过冷水机制取冷冻水,将冷冻水输送到设于高炉鼓风机入口的脱湿器中,利用脱湿器对空气进行冷却降温,使空气中的水汽被析出,再将析出的冷凝水排出脱湿器,即可达到脱湿的目的,脱湿后的空气经加热至1400℃后可通入至高炉内用于融化铁。
[0004]目前,市面上存在有各种各样的脱湿器,例如申请日为20151230,申请号为CN201521130209.6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高炉鼓风脱湿系统,包括空气过滤器、脱湿箱、收集箱和制冷系统,空气由所述空气过滤器进入,所述空气过滤器连接在所述脱湿箱的前部,鼓风机连接在所述脱湿箱的后部,所述脱湿箱的中部与所述制冷系统连接,所述收集箱与所述脱湿箱底部连接,本技术的高炉鼓风脱湿系统能够将水资源回收利用,减少水资源消耗,降低脱湿成本。但是,现有脱湿器存在有以下不足之处:1、通常只设置单级换热管束进行换热,换热效果不佳,导致空气的脱湿效果不佳;2、单个脱湿器能够处理的空气量有限,而高炉所需的空气量比较大,因此为了满足高炉的使用需求,通常需要配套设置多个脱湿器,导致占地面积大,成本高。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案专利技术人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r/>[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脱湿装置,解决现有脱湿器存在脱湿效果不佳,需要配套设置多个脱湿器,导致占地面积大,成本高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空气脱湿装置,包括空气脱湿房以及设置在所述空气脱湿房内的换热结构;所述空气脱湿房的一侧形成空气入口,空气脱湿房的另一侧形成空气出口;
[0007]所述换热结构包括沿着所述空气脱湿房的高度方向由下至上层叠设置的两层以上的换热主体;每层所述换热主体均至少包括沿着空气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冷却换热单元和第二冷却换热单元,且所述第一冷却换热单元内冷冻水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冷却换热单元内冷冻水的温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空气脱湿房内在所述空气出口与换热结构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气液分离结构包括分离器支撑架以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所述分离器支撑架上的若干个气液分离单元;所述分离器支撑架上对应每个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均设置有一个液体收集槽,且所述液体收集槽位于靠近所述空气出口的一侧;所述分离器支
撑架上设置有由下至上穿过各个所述液体收集槽的若干根液体输送管道,且每根所述液体输送管道上对应每一层的所述液体收集槽均形成有与该液体收集槽相连通的进水开口。
[0010]进一步的,每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均包括气液分离板以及收水丝网;所述气液分离板倾斜设置在所述分离器支撑架上,且所述气液分离板的下端与所述液体收集槽相连接;所述收水丝网水平设置在所述分离器支撑架上,且所述气液分离板的上端与所述收水丝网相连接。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空气脱湿房内的主体支撑架;所述换热结构包括由下至上固设于所述主体支撑架上的3层所述换热主体。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却换热单元包括第一前端管箱、第一后端管箱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前端管箱和第一后端管箱的第一换热管束;所述第一前端管箱内通过第一分隔板分隔成第一进口腔室和第一出口腔室,所述第一前端管箱的外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口腔室相连通的第一冷冻水进口以及与所述第一出口腔室相连通的第一冷冻水出口。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冷却换热单元包括第二前端管箱、第二后端管箱以及连通所述第二前端管箱和第二后端管箱的第二换热管束;所述第二前端管箱内通过第二分隔板分隔成第二进口腔室和第二出口腔室,所述第二前端管箱的外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进口腔室相连通的第二冷冻水进口以及与所述第二出口腔室相连通的第二冷冻水出口。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后端管箱和第二后端管箱的上端均设置有排气接口,所述第一后端管箱和第二后端管箱的下端均设置有排液接口。
[0015]进一步的,所述空气脱湿房的两端由下至上设置有至少两层的操作平台,且相邻的两层操作平台之间通过楼梯相连接。
[0016]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设计换热主体至少包括沿着空气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冷却换热单元和第二冷却换热单元,且第一冷却换热单元内冷冻水的温度高于第二冷却换热单元内冷冻水的温度;使得在待脱湿空气进入到空气脱湿房内后,可利用温度较高的第一冷却换热单元先对待脱湿空气进行一级换热,使待脱湿空气的温度得到降低;然后经过一级换热的待脱湿空气又会进入至第二冷却换热单元进行二级换热,使待脱湿空气的温度得到进一步降低;通过采用这种温度逐级降低的多级冷却换热单元对待脱湿空气进行逐级换热,使得待脱湿空气的温度逐级降低,能够提升对空气的降温效果,进而更好的实现对空气进行脱湿。
[0018]2、采用空气脱湿房对空气进行脱湿,并且在空气脱湿房内由下至上层叠设置有两层以上的换热主体,通过这种多层架设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整个空气脱湿装置的占地面积,而且能够处理的空气量比较大,只需设置一套空气脱湿装置就可以满足高炉的使用需求,有助于降低整体成本。
[0019]3、降温后的潮湿空气会先经过气液分离板的背面进行气液分离,再进入收水丝网进行进一步的气液分离,通过气液分离板和收水丝网的结合,能够有效提升气液分离效果。
[0020]4、通过在分离器支撑架上设置多根液体输送管道,这样不仅能够更快速地将液体收集槽内的液体及时排走,而且液体输送管道本身也是分离器支撑架的一部分,设置多根液体输送管道能够更好地起到支撑作用,从而保证整个气液分离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1]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空气脱湿装置的正视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空气脱湿装置的俯视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换热结构的侧视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换热结构的俯视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气液分离结构的结构图;
[0027]图6是图5中A部位的放大图;
[0028]图7是图5中B部位的放大图;
[0029]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气液分离板和液体收集槽的连接结构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空气脱湿装置100;
[0032]空气脱湿房1,空气入口11,空气出口12;
[0033]换热结构2,换热主体21,第一冷却换热单元211,第一前端管箱2111,第一后端管箱2112,第一换热管束2113,第一分隔板2114,第一进口腔室2115,第一出口腔室2116,第一冷冻水进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脱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脱湿房以及设置在所述空气脱湿房内的换热结构;所述空气脱湿房的一侧形成空气入口,空气脱湿房的另一侧形成空气出口;所述换热结构包括沿着所述空气脱湿房的高度方向由下至上层叠设置的两层以上的换热主体;每层所述换热主体均至少包括沿着空气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冷却换热单元和第二冷却换热单元,且所述第一冷却换热单元内冷冻水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冷却换热单元内冷冻水的温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脱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脱湿房内在所述空气出口与换热结构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脱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结构包括分离器支撑架以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所述分离器支撑架上的若干个气液分离单元;所述分离器支撑架上对应每个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均设置有一个液体收集槽,且所述液体收集槽位于靠近所述空气出口的一侧;所述分离器支撑架上设置有由下至上穿过各个所述液体收集槽的若干根液体输送管道,且每根所述液体输送管道上对应每一层的所述液体收集槽均形成有与该液体收集槽相连通的进水开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脱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均包括气液分离板以及收水丝网;所述气液分离板倾斜设置在所述分离器支撑架上,且所述气液分离板的下端与所述液体收集槽相连接;所述收水丝网水平设置在所述分离器支撑架上,且所述气液分离板的上端与所述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泽龙任远兵刘翠琼范小春潘紫贤曾碧华谭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江南冷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