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铆溃缩吸能式纵臂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866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铆溃缩吸能式纵臂支架结构,包括具有腔道的第一纵臂支架、配合连接在第一纵臂支架的腔道内且沿第一纵臂支架运动的第二纵臂支架以及设置在第一纵臂支架端部的第一衬套总成和设置在第二纵臂支架端部的第二衬套总成;第二纵臂支架上开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条孔,第一纵臂支架上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与条孔相对应,且定位孔和条孔穿插有定位件,通过定位件使得第一纵臂支架和第二纵臂支架静态下定位及动态下溃缩;通过第一纵臂支架和第二纵臂支架配合形成溃缩结构,有助于提高安全性能,大大提高了汽车受到撞击时的吸收冲击力的能力,降低了对车身的破坏以及对车内乘客的伤害。对车内乘客的伤害。对车内乘客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铆溃缩吸能式纵臂支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悬架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压铆溃缩吸能式纵臂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前(后)悬架结构为拖曳臂式,由于乘用车必须具有吸能功能,用于车辆发生碰撞时,保护驾乘人员。现有纵臂都是刚性连接,一但受到撞击时纵臂支架仅会弯曲变形,无法在碰撞瞬间吸收能量,形成刚性碰撞,一方面对车身结构造成严重破坏,另一方面对车内乘客造成较大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铆溃缩吸能式纵臂支架结构。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压铆溃缩吸能式纵臂支架结构,包括具有腔道的第一纵臂支架、配合连接在第一纵臂支架的腔道内且沿第一纵臂支架运动的第二纵臂支架以及设置在第一纵臂支架端部的第一衬套总成和设置在第二纵臂支架端部的第二衬套总成;
[0005]第二纵臂支架上开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条孔,第一纵臂支架上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与条孔相对应,且定位孔和条孔穿插有定位件,通过定位件使得第一纵臂支架和第二纵臂支架静态下定位及动态下溃缩。
[0006]进一步地,第一纵臂支架和第二纵臂支架均包括支架本体以及设置在支架本体顶端的翼缘,第二纵臂支架的支架本体沿第一纵臂支架的腔道运动,且第二纵臂支架的翼缘与第一纵臂支架的翼缘相贴合。
[0007]进一步地,条孔为连续性锯齿状结构。
[0008]进一步地,第一纵臂支架远离第一衬套总成的端部侧面设置有焊点。
[0009]进一步地,定位件为铆钉。
[0010]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压铆溃缩吸能式纵臂支架结构,其结构可靠,使用性能好,通过第一纵臂支架和第二纵臂支架配合形成溃缩结构,吸收汽车受到撞击时的部分冲击力,有助于提高安全性能,其中,以第二纵臂支架沿第一纵臂支架的滑动形成第一道溃缩结构,以第二纵臂支架和第一纵臂支架之间的铆钉、锯齿状的条孔配合形成第二道溃缩结构,通过双重式的溃缩结构大大提高了汽车受到撞击时的吸收冲击力的能力,降低了对车身的破坏以及对车内乘客的伤害。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纵臂支架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纵臂支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15]如图1所示,一种压铆溃缩吸能式纵臂支架结构,包括具有腔道1的第一纵臂支架2、配合连接在第一纵臂支架2的腔道1内且沿第一纵臂支架2运动的第二纵臂支架3以及设置在第一纵臂支架2端部的第一衬套总成4和设置在第二纵臂支架3端部的第二衬套总成5。在正常状态下,第二纵臂支架3与第一纵臂支架2连接固定,当受到外界撞击时,第二纵臂支架3可沿第一纵臂支架2滑动,形成溃缩结构,吸收撞击时所产生的部分能量。第一衬套总成4还与车轴连接,第二衬套总成5与车身连接。车轴通过纵臂支架结构连接到车身上,当车轮上下跳动时,纵臂连带后轴绕车身连接点旋转。第一纵臂支架2远离第一衬套总成4的端部侧面设置有焊点。
[0016]第二纵臂支架3上开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条孔6,第一纵臂支架2上开设有定位孔7,定位孔7与条孔6相对应,且定位孔7和条孔6穿插有定位件8,通过定位件8使得第一纵臂支架2和第二纵臂支架3静态下定位及动态下溃缩。此处,所说的静态下是指在正常不受外力撞击条件下,所说的动态下是指汽车在受到撞击或冲撞条件下。条孔6为连续性锯齿状结构,定位件8采用铆钉。在正常不受外力撞击时,第一纵臂支架2与第二纵臂支架3连接固定,无法自由滑动调节长度,但是当受到撞击时超出定位件8承力临界点后,定位件8会沿薄弱的方向破坏定位孔7,且依次在锯齿上缓冲减弱,吸收部分冲击力,直到纵臂溃缩到极限位置,从而达到溃缩吸能的效果,吸收撞击所产生的部分冲击力。
[0017]如图2至图3所示,第一纵臂支架2和第二纵臂支架3均包括支架本体20以及设置在支架本体20顶端的翼缘21,第二纵臂支架3的支架本体20沿第一纵臂支架2的腔道1运动,且第二纵臂支架3的翼缘21与第一纵臂支架2的翼缘21相贴合。翼缘21一方面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第一纵臂支架2和第二纵臂支架3滑动的接触面积,提高滑动顺畅性能。在使用时,第二纵臂支架3的支架本体20沿第一纵臂支架2的腔道1滑动,第二纵臂支架3的翼缘21沿第一纵臂支架2的翼缘21贴合滑动,提高两者运动的紧密可靠性能。
[0018]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铆溃缩吸能式纵臂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腔道(1)的第一纵臂支架(2)、配合连接在所述第一纵臂支架(2)的腔道(1)内且沿第一纵臂支架(2)运动的第二纵臂支架(3)以及设置在第一纵臂支架(2)端部的第一衬套总成(4)和设置在第二纵臂支架(3)端部的第二衬套总成(5);所述第二纵臂支架(3)上开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条孔(6),所述第一纵臂支架(2)上开设有定位孔(7),所述定位孔(7)与所述条孔(6)相对应,且所述定位孔(7)和所述条孔(6)穿插有定位件(8),通过所述定位件(8)使得第一纵臂支架(2)和第二纵臂支架(3)静态下定位及动态下溃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铆溃缩吸能式纵臂支架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朴叶飞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