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企业碳排放预测与建议方法和平台技术

技术编号:3578587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企业碳排放预测与建议方法和平台,能够分析历史数据,预测新项目碳排放,指导低碳建材选用。其中,本发明专利技术预测方法,基于项目历史数据及基线数据,可以根据当年新签合同的项目情况,预测碳排放量,其碳排放数据可为建筑企业制定战略措施等提供依据;其中项目历史数据包括经过多个项目的施工等相关碳排放数据形成的企业碳排放数据库、行业碳排放数据库以及地区碳排放数据库,为企业新投标项目的碳排放数据提供指导。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建议方法中,基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预测方法,可指导新项目选材、施工组织策略制定、施工机械选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建筑企业碳排放预测与建议平台,能够用于分析历史数据,预测新项目碳排放,指导低碳建材选用。选用。选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企业碳排放预测与建议方法和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企业碳排放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企业碳排放预测与建议方法和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物质保障,它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都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高能源高碳密度原材料产品,这些能源和材料的使用必然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制约着城市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管理和约束,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行动,企业碳排放管理十分复杂。建筑业是高耗能和高碳排放行业,同时建筑企业业态复杂,业务链长,项目分布区域广泛,目前有针对单体建筑的碳排放计算方法,也有针对建筑行业的监测平台,但是缺乏针对建筑企业的碳排放预测平台,不能用于分析历史数据,预测新项目碳排放,指导低碳建材选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企业碳排放预测与建议方法和平台,能够分析历史数据,预测新项目碳排放,指导低碳建材选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企业碳排放预测方法,基于项目历史数据及基线数据,根据当年新签合同的项目情况,预测碳排放量;其中,所述项目历史数据的获得方式为:经过多个项目的施工相关碳排放数据,形成企业碳排放数据库、行业碳排放数据库以及地区碳排放数据库,为企业新投标项目的碳排放数据提供指导;所述基线数据包含历史项目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值碳排放、单位面积碳排放以及单位工程碳排放水平;将所述碳排放划分为计算与计量;其中计算部分,分为估算、预算和结算三种计算方式,计量部分是根据各阶段的能源消耗账单和电表数据进行统计,根据能源消耗
×
碳排放因子=碳排放消耗量,其中施工阶段实行三区分离,分别统计工作区、办公区和居住区的能源消耗,利用能源消耗量进行碳排放计算。
[0005]其中,建筑碳排放估算是基于历史数据,根据影响参数估算物化阶段、建筑运行和建筑拆除阶段碳排放量;其中,根据影响参数估算建材生产及运输、建筑施工和建筑拆除阶段碳排放量,其影响参数包含结构类型、所处气候区、建筑类型、建筑高度以及建筑面积;根据影响参数估算运行阶段碳排放量,其影响参数包含建筑类型、所处气候区、建筑高度、建筑面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建筑内人群收入水平、窗墙比、采暖方式、结构类型、是否有保温层以及年能耗量;
[0006]建筑碳排放预算是基于基础数据库,根据定额计算物化阶段碳排放量,根据设备能计算运行碳排放量;其中,根据定额计算物化阶段碳排放量根据分部分项工程的不同定额编号所对应的消耗量来计算碳排放;根据设备能耗计算运营碳排放量时,所用参数包含
设备运行所在省市、建筑类型、设备名称、功率、数量以及年用时量;
[0007]建筑碳排放结算根据建材以及机械、能源消耗量信息计算物化阶段碳排放量,其中能源消耗量为除机械消耗以外的其他用能;建筑碳排放结算涉及建筑运营阶段的碳排放量根据建筑物在一段时间内实际运营的能源消耗量计算得到。
[0008]其中,各阶段碳排放量估算、预算和结算涉及的计算形式包括:
[0009]能源消耗引起的碳排放:碳排放量=能源使用量
×
能源碳排放因子;
[0010]建材消耗引起的碳排放:碳排放量=建材消耗量
×
建材碳排放因子;
[0011]机械使用引起的碳排放量:碳排放量=机械消耗量
×
施工机械碳排放因子。其中,碳排放计算方法参照GB51366,各阶段计算公式如下:
[0012]运行阶段碳排放计算:
[0013][0014][0015]式中:C
M
为建筑运行阶段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
[0016]E
i
为建筑第i类能源年消耗量;
[0017]EF
i
为第i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
[0018]E
i,j
为j类系统的第i类能源消耗量;
[0019]ER
i,j
为j类系统消耗由可再生能源系统提供的第i类能源量;
[0020]i为建筑消耗终端能源类型,包括电力、燃气、石油以及市政热力;
[0021]j为建筑用能系统类型,包括供暖空调、照明以及生活热水系统;
[0022]C
P
为建筑绿地碳汇系统年减碳量;
[0023]y为建筑设计寿命;
[0024]A为建筑面积;
[0025]建筑建造阶段的碳排放计算:
[0026][0027]C
jz
为建筑建造阶段单位建筑面积的碳排放量;
[0028]E
jz,i
为建筑建造阶段第i种能源总用量;
[0029]EF
i
为第i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
[0030]A为建筑面积;
[0031]建筑拆除阶段的碳排放计算:
[0032][0033]C
cc
为建筑拆除阶段单位建筑面积的碳排放量;
[0034]E
cc,i
为建筑拆除阶段第i种能源总用量;
[0035]EF
i
为第i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
[0036]A为建筑面积。
[0037]其中各阶段碳排放因子库、能源碳排放因子、建材碳排放因子、运输碳排放因子以及施工机械碳排放因子,是与项目相关的已知量,其中各阶段碳排放因子实行动态更新与补充。
[0038]其中,建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计算:
[0039][0040]式中:C
sc
为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
[0041]M
i
为第i种主要建材的消耗量;
[0042]F
i
为第i种主要建材的碳排放因子;
[0043]建材运输阶段的碳排放计算:
[0044][0045]式中:C
ys
为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
[0046]M
i
为第i种主要建材的消耗量;
[0047]D
i
为第i种建材平均运输距离;
[0048]T
i
为第i种建材的运输方式下,单位重量运输距离的碳排放因子。
[004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建筑企业碳排放建议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预测方法进行建筑企业碳排放预测,根据历史项目信息,推荐工艺形式、施工组织信息、建材形式以及施工机械,形成碳排放建议数据库,指导新项目选材、施工组织策略制定以及施工机械选择。
[005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建筑企业碳排放预测与建议平台,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基线数据模块、碳排放预测模块以及建议诊断模块;
[0051]其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项目资料包含项目基本信息以及项目工程量清单,其资料详细程度为满足项目估算、预算以及结算的数据;不同业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企业碳排放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项目历史数据及基线数据,根据当年新签合同的项目情况,预测碳排放量;其中,所述项目历史数据的获得方式为:经过多个项目的施工相关碳排放数据,形成企业碳排放数据库、行业碳排放数据库以及地区碳排放数据库,为企业新投标项目的碳排放数据提供指导;所述基线数据包含历史项目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值碳排放、单位面积碳排放以及单位工程碳排放水平;将所述碳排放划分为计算与计量;其中计算部分,分为估算、预算和结算三种计算方式,计量部分是根据各阶段的能源消耗账单和电表数据进行统计,根据能源消耗
×
碳排放因子=碳排放消耗量,其中施工阶段实行三区分离,分别统计工作区、办公区和居住区的能源消耗,利用能源消耗量进行碳排放计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筑碳排放估算是基于历史数据,根据影响参数估算物化阶段、建筑运行和建筑拆除阶段碳排放量;其中,根据影响参数估算建材生产及运输、建筑施工和建筑拆除阶段碳排放量,其影响参数包含结构类型、所处气候区、建筑类型、建筑高度以及建筑面积;根据影响参数估算运行阶段碳排放量,其影响参数包含建筑类型、所处气候区、建筑高度、建筑面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建筑内人群收入水平、窗墙比、采暖方式、结构类型、是否有保温层以及年能耗量;建筑碳排放预算是基于基础数据库,根据定额计算物化阶段碳排放量,根据设备能计算运行碳排放量;其中,根据定额计算物化阶段碳排放量根据分部分项工程的不同定额编号所对应的消耗量来计算碳排放;根据设备能耗计算运营碳排放量时,所用参数包含设备运行所在省市、建筑类型、设备名称、功率、数量以及年用时量;建筑碳排放结算根据建材以及机械、能源消耗量信息计算物化阶段碳排放量,其中能源消耗量为除机械消耗以外的其他用能;建筑碳排放结算涉及建筑运营阶段的碳排放量根据建筑物在一段时间内实际运营的能源消耗量计算得到。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阶段碳排放量估算、预算和结算涉及的计算形式包括:能源消耗引起的碳排放:碳排放量=能源使用量
×
能源碳排放因子;建材消耗引起的碳排放:碳排放量=建材消耗量
×
建材碳排放因子;机械使用引起的碳排放量:碳排放量=机械消耗量
×
施工机械碳排放因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碳排放计算方法参照GB51366,各阶段计算公式如下:运行阶段碳排放计算:运行阶段碳排放计算:式中:C
M
为建筑运行阶段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E
i
为建筑第i类能源年消耗量;EF
i
为第i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
E
i,j
为j类系统的第i类能源消耗量;ER
i,j
为j类系统消耗由可再生能源系统提供的第i类能源量;i为建筑消耗终端能源类型,包括电力、燃气、石油以及市政热力;j为建筑用能系统类型,包括供暖空调、照明以及生活热水系统;C
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建端黄宁司琪孙金桥石敬斌徐非凡马瑞江刘石王志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