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聚变装置的利用电磁轨道加速弹丸的芯部加料系统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855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聚变装置的利用电磁轨道加速弹丸的芯部加料系统及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利用电磁轨道加速等离子体原理推动弹丸高速运行并用于未来大型聚变装置芯部加料的方法和装置,包括:轨道枪、水冷线圈、轨道枪舱体、充气系统、光电倍增管装置、弹丸注入系统、脉冲电源、脉冲激光器、磁探针;利用弹丸注入系统配合充气,电离气体产生等离子体在轨道枪内推进弹丸注入磁约束聚变装置芯部,从而使磁约束聚变装置维持聚变反应条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目前聚变堆装置弹丸注入系统相比,弹丸注入速度更高,加料效率更高,极大的提高了聚变堆稳态运行的可能性。稳态运行的可能性。稳态运行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聚变装置的利用电磁轨道加速弹丸的芯部加料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等离子体加速及受控核聚变等离子体研究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聚变装置的利用电磁轨道加速弹丸的芯部加料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磁约束聚变装置需要一个高速、高效、可靠的加料系统使弹丸穿过等离子体边缘层进入高温堆心,因此深度反应堆燃料添加技术是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常规的弹丸注入方法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需要保证加料效率,即保证足够的弹丸速度使得弹丸在融化前进入堆心,同时需要足够的注入频率以保证加料过程的连续性;其次,在弹丸注入过程中同时必须保证反应堆无有害杂质进入,否则由于轫致辐射损失极易影响等离子体的形成和稳定;最后是需要有效地抑制弹丸注入引起的边缘局域模。
[0003]目前及未来的ITER装置主要的加料手段包括:普通充气、超声分子束注入充气及弹丸注入的方式。其中普通充气的方式相应时间大于0.2s,注入速度慢。超声分子束注入形成超声分子束流SMBI的速度在400~1200m/s之间,粒子沉积位置在最外磁面内3~8cm处(欧姆放电下),SMBI延迟时间:2~6ms。弹丸注入是通过气体推进的弹丸注入系统注入到等离子体,现有的弹丸注入方法的弹丸速度(1km/s)和注入频率(1Hz)明显不足。
[0004]因此,针对目前弹丸注入方法为大型磁约束装置加料效率不足的问题,为了达到实际聚变堆对芯部燃料添加的要求,亟需提出一种可以显著地提升托卡马克加料效率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聚变装置的利用电磁轨道加速弹丸的芯部加料系统及方法,用于解决大型磁约束聚变堆芯部加料效率不足的问题,以达到实际聚变堆对芯部燃料添加的要求。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适用于聚变装置的利用电磁轨道加速弹丸的芯部加料系统,包括轨道枪、第一水冷线圈、第二水冷线圈、轨道枪舱体、充气系统、光电倍增管装置、弹丸注入系统、脉冲电源、脉冲激光器和磁探针;所述弹丸注入系统一端紧密相连于充气系统;所述光电倍增管装置连接于弹丸注入系统和轨道枪中间;所述磁探针放置于磁探针放置口,用于测量轨道加速的弹丸速度以实现弹丸速度的测量与控制;充气系统连接口左侧连接充气系统,上方连接弹丸注入系统,右侧连接轨道枪舱体,舱体本体左侧为磁探针放置口,舱体本体连接真空系统;所述轨道枪为弹丸的加速推动装置,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与第一导体,第二导体构成枪管;所述枪管整体为中空圆柱形结构,枪管的末端还装有真空抽气装置;所述第一增强轨道,第二增强轨道置于轨道枪轨道两旁并由轨道支撑结构固定;所述第一水冷线圈,第二水冷线圈分别置于轨道枪轨道上下方并由轨道支撑结构固定。
[0008]进一步地,所述轨道枪由钨铜合金轨道与陶瓷轨道形成密封孔状结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水冷线圈用于产生2T以上磁场,绝缘材料制成的所述轨道支撑结构保所有证轨道不会震动。
[0010]进一步地,所述弹丸注入频率可达到50Hz;所述弹丸速度可达到5km/s及以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轨道支撑结构包括第一轨道支撑结构、第二轨道支撑结构、第三轨道支撑结构和第四轨道支撑结构;所述第一轨道支撑结构与第二轨道支撑结构结合固定第一水冷线圈,第二轨道支撑结构与第三轨道支撑结构固定轨道枪轨道、第一增强轨道、第二增强轨道,所述第一增强轨道、第二增强轨道置于轨道枪轨道两侧,第三轨道支撑结构与第四轨道支撑结构固定第二水冷线圈。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相对固定,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相对固定,并与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构成柱形结构。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适用于聚变装置的利用电磁轨道加速弹丸的芯部加料系统的加料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4]步骤1:根据聚变堆装置的加料需求,首先通过所述弹丸注入系统将弹丸置于加料室中,确定弹丸的注入频率,完成加料室中弹丸的填充;
[0015]步骤2:打开快速响应压电阀门,通过充气系统施加一个大气压使得弹丸加速到100m/s;
[0016]步骤3:弹丸通过光电倍增管装置,所述光电倍增管装置包括第一光电倍增管,第二光电倍增管,两者相距10cm,第一光电倍增管先被遮挡,弹丸继续通过,第二光电倍增管被遮挡,输出低电平信号并同时触发点火激光器,等离子体点火,时间控制精度小于10微秒;
[0017]步骤4:在轨道枪中,等离子体加速并推动弹丸加速,轨道旁放置阵列设置的磁探针,通过信号延迟测量轨道加速的弹丸的速度以实现弹丸速度的测量与系统状态监视,弹丸在轨道末端获得5km/s或更高的速度进入到等离子体芯部位置。
[0018]进一步地,所述的等离子体为离子、电子以及未电离的中性粒子的集合组成,整体呈中性的物质状态。
[0019]进一步地,所述的芯部加料为将等离子体放电所需的燃料通过加速的方式送入到等离子体的芯部区域。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采用一种新型电磁轨道推进系统,与目前聚变堆装置弹丸注入系统相比,弹丸注入速度更高,加料效率更高,极大的提高了聚变堆稳态运行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程序化控制实现,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可以很好的适用于未来聚变反应堆。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聚变装置的利用电磁轨道加速弹丸的芯部加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轨道枪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轨道枪的爆炸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轨道枪的A部分放大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聚变装置的利用电磁轨道加速弹丸的芯部加料系统的侧面剖面图;
[0027]图6a,图6b,图6c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其中,图6a为弹丸注入到轨道枪示意图,图6b为充气系统充气示意图,图6c为激光点火加速弹丸示意图。
[0028]图中:1

弹丸注入系统、11

弹丸注入口、12

充气系统连接口、2

轨道枪舱体、21

脉冲激光器口、22

磁探针放置口、23

舱体盖、24

舱体本体、25

真空系统、3

轨道枪、31

轨道枪轨道、311

第一绝缘体、312

第二绝缘体、313

第一导轨、314

第二导轨、315

枪管、32

第一水冷线圈、33

第二水冷线圈、34

轨道支撑结构、341

第一轨道支撑结构、342

第二轨道支撑结构、343

第三轨道支撑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聚变装置的利用电磁轨道加速弹丸的芯部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枪、第一水冷线圈、第二水冷线圈、轨道枪舱体、充气系统、光电倍增管装置、弹丸注入系统、脉冲电源、脉冲激光器和磁探针;所述弹丸注入系统一端紧密相连于充气系统;所述光电倍增管装置连接于弹丸注入系统和轨道枪中间;所述磁探针放置于磁探针放置口,用于测量轨道加速的弹丸速度以实现弹丸速度的测量与控制;充气系统连接口左侧连接充气系统,上方连接弹丸注入系统,右侧连接轨道枪舱体,舱体本体左侧为磁探针放置口,舱体本体连接真空系统;所述轨道枪为弹丸的加速推动装置,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与第一导体,第二导体构成枪管;所述枪管整体为中空圆柱形结构,枪管的末端还装有真空抽气装置;所述第一增强轨道,第二增强轨道置于轨道枪轨道两旁并由轨道支撑结构固定;所述第一水冷线圈,第二水冷线圈分别置于轨道枪轨道上下方并由轨道支撑结构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聚变装置的利用电磁轨道加速弹丸的芯部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枪由钨铜合金轨道与陶瓷轨道形成密封孔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聚变装置的利用电磁轨道加速弹丸的芯部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水冷线圈用于产生2T以上磁场,绝缘材料制成的所述轨道支撑结构保证轨道不会震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聚变装置的利用电磁轨道加速弹丸的芯部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丸注入频率可达到50Hz;所述弹丸速度达到5km/s及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聚变装置的利用电磁轨道加速弹丸的芯部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支撑结构包括第一轨道支撑结构、第二轨道支撑结构、第三轨道支撑结构和第四轨道支撑结构;所述第一轨道支撑结构与第二轨道支撑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莫疑胡广海徐国盛陈冉陈德鸿邵林明李永亮伍兴权颜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