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8363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0
本公开涉及安全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座椅,解决现有技术中安全座椅通风效果不佳、体积较大的问题,一种安全座椅,包括第一座垫,所述第一坐垫和安全座椅可拆卸连接,第一坐垫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座垫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口连接有通风管道,所述第一通风孔和所述通风管道连通,第一进风口的口径大于所述若干个第一通风孔的孔径之和;三通阀组件,三通阀组件设置在安全座椅的侧边;风机,用于供风或吸风;所述安全座椅设置有通风区,所述通风区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一座垫设置在通风区位置;所述风机通过三通阀组件分别与第一进风口和通风区连通。口和通风区连通。口和通风区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座椅


[0001]本公开涉及安全座椅
,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座椅。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儿童乘车安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了解,近十年来,我国每年0~14 岁儿童因交通事故死亡约2700人,其中因乘坐机动车死亡的儿童达到30.7%。在我国每年都有2万名以上的儿童在交通事故中伤亡,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若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孩子遭受致命伤害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1岁以下婴儿致命伤害的可能性会降低71%,1~4岁孩子的致命伤害会降低54%,4~7岁儿童的致命伤害会降低59%,由此可见,安全座椅在儿童安全防护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0003]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座椅的作用已不再局限于保护儿童安全,各种功能化的安全座椅越来越受大众的喜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在炎热的夏天,将儿童置于安全座椅上,儿童容易身体出汗,产生哭闹情绪,现有的解决手段通常是在安全座椅后方安装风扇,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5621546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安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及后盖组件,座椅本体包括椅背和座位部,椅背下部设有密闭的挡风部,挡风部上设有若干凸条,凸条之间形成导风槽,后盖组件安装在椅背上且设有风扇,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挡风部,座位部设有若干通风孔,导风槽向下延伸至座位部上的通风孔,风扇出风口吹出的风顺着椅背上的导风槽进入座位部上的若干通风孔,对座椅周围均匀散热,提高儿童乘坐安全座椅的舒适性。然而,该安全座椅使用风扇辅助通风时,将风扇置于座椅后背,风扇直接对着座椅靠背吹风,出风点过于集中,由此导致局部风量较大,容易引起着凉。现有技术中有的安全座椅椅背的通风孔处设置有衬布,防止风量过大使儿童受凉,然而这样的设置会大大减弱降温效果;还有一些儿童座椅配设有通风坐垫,使用时将通风坐垫放置在安全座椅上,但是,座椅椅背的通风系统和通风坐垫的通风系统是不同的两个系统,也就是说,座椅椅背和通风坐垫分别设置有风扇,通风坐垫的风扇单独配置有电池,续航时间有限,且占用了较大的体积,整体上使安全座椅的重量较重;此外,由于通风坐垫是后期配置的,通风坐垫和安全座椅的适配性也比较差,通风坐垫容易向下滑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安全座椅通风效果不佳、体积较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安全座椅,该安全座椅体积紧凑、降温效果好。
[0005]本公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全座椅,包括第一座垫,所述第一坐垫和安全座椅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坐垫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座垫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连接有通风管道,所述第一通风孔和所述通风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口径大于所述若干个第一通风孔的孔径之和;
[0006]三通阀组件,三通阀组件设置在安全座椅的侧边;
[0007]风机,用于供风或吸风;
[0008]所述安全座椅设置有通风区,所述通风区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一座垫设置在通风区位置;
[0009]所述风机通过三通阀组件分别与第一进风口和通风区连通;当三通阀组件与第一进风口连通时,三通阀组件与通风区的连通关闭;当三通阀组件与通风区连通时,三通阀组件与第一进风口的连通关闭。
[0010]与现有产品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进风口的口径大于若干个第一通风孔的孔径之和,这样的设置可以在第一坐垫内形成一定的压强,可以加强第一坐垫内气体的流动性,也使得第一通风孔出风量更加均匀,具有更好的降温效果;安全座椅的侧边设置三通阀组件,风机通过三通阀组件分别与第一进风口和通风区连通,当三通阀组件与第一进风口连通时,三通阀组件与通风区的连通关闭,当三通阀组件与通风区连通时,三通阀组件与第一进风口的连通关闭,能有效控制风机向通风区供风或向第一进风口供风,一个风机可以选择性的向第一进风口或通风区供风,第一坐垫就无须单独配备风扇或风机,减轻了整个安全座椅的重量,减少了安全座椅的体积;第一坐垫与座椅匹配较好,不易滑落,使用稳定性较高;由于采用了座椅的风机供风,且使用时要么座椅自身通风,要么第一坐垫通风,使得供风的持续时间较长,使用效果较好。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三通阀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包括第二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活动连接有阀芯,所述阀芯用于控制第二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或控制第二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阀芯复位的弹性件,所述阀芯处于初始位置时,阀芯堵塞第二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的通道,第二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连通。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三通阀组件还包括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和第一出风口可拆式连接,当管接头与第一出风口连接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所述第二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堵塞第二出风口,拔出所述管接头,所述阀芯复位,阀芯堵塞第二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的通道,第二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通风管道通过管接头和第一出风口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管接头和阀芯之间设置有凸起件,当所述管接头和所述第一出风口连接时,所述凸起件推动所述阀芯,使所述阀芯将第二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的通路堵塞,所述第二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中心线相垂直。
[0015]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阀芯面向第二出风口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第一限位件和加强筋对弹性件限位。
[001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式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构造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0017]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安全座椅设置有进风腔,所述进风腔和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进风腔设置在通风区,风机通过第二出风口向通风区供风。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口径大于所述若干个第二通风孔的孔径之和。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通风管道可拆卸连接。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通风管道固定连接。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坐垫为中空的塑料材质。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坐垫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外层为不透气的织物结
构,所述内层为3D直立棉材质,所述第一通风孔设置在外层上。
[002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坐垫包括两个腿部和一个背部,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腿部或者腿部与背部的连接处。
[0024]进一步的,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风机连接有开关。
附图说明
[0025]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0026]图1是本公开一种安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座垫(1),所述第一坐垫(1)和安全座椅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坐垫(1)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风孔(11),所述第一座垫(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进风口(12),所述第一进风口(12)连接有通风管道(2),所述第一通风孔(11)和所述通风管道(2)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12)的口径大于所述若干个第一通风孔(11)的孔径之和;三通阀组件,三通阀组件设置在安全座椅的侧边;风机(8),用于供风或吸风;所述安全座椅设置有通风区(7),所述通风区(7)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风孔(22),所述第一座垫(1)设置在通风区(7)位置;所述风机(8)通过三通阀组件分别与第一进风口(12)和通风区(7)连通;当三通阀组件与第一进风口(12)连通时,三通阀组件与通风区(7)的连通关闭;当三通阀组件与通风区(7)连通时,三通阀组件与第一进风口(12)的连通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三通阀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包括第二进风口、第一出风口(5)和第二出风口(4),所述壳体内活动连接有阀芯(3),所述阀芯(3)用于控制第二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5)连通或控制第二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4)连通,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阀芯(3)复位的弹性件,所述阀芯(3)处于初始位置时,阀芯(3)堵塞第二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5)的通道,第二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4)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组件还包括管接头(10),所述管接头(10)和第一出风口(5)可拆式连接,当管接头(10)与第一出风口(5)连接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所述第二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5)连通,堵塞第二出风口(4),拔出所述管接头(10),所述阀芯(3)复位,阀芯(3)堵塞第二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5)的通道,第二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4)连通;所述通风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环乐林江娟张志彬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惠尔顿婴童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