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制后清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8227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轧制后清洁机构,包括本体支架;本体支架:其上端右侧设置有无动力流水线,无动力流水线的内部通过轴承一均匀转动连接有无动力流水线滚轮,无动力流水线的上端放置有轧制完成品,本体支架的上端设置有上清洁轮升降机构,上清洁轮升降机构的右端设置有上清洁轮支撑座,上清洁轮支撑座的前端设置有上清洁轮轴承座,本轧制后清洁机构,能够将轧制完成品表面沾黏的润滑剂及粉层物料积累变成的硬块清除掉,避免后续矫直过程卡料,能够对轧制完成品进行矫直,能够减少轧制完成品因轧制而存在的弯曲度,使得后续加工过程顺利进行,节省了人力物力,经济效益较高。经济效益较高。经济效益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制后清洁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加工
,具体为一种轧制后清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在轧制加工工艺,涉及到轧制过程中高压的轧轮轧制复合材时,为确保轧制过程中物料不会黏轧轮,会在轧轮上涂覆一层润滑剂,待轧制完成后确保轧制完成品与轧轮能够完全分离,当轧制加工后轧制完成品因材料的物理特性,轧制完成品会有一定的弯曲度,该特性会依不同的材料有不一样的弯曲度,该弯曲的物理特性会影响到后续加工,为确保后续加工工艺的要求,会在轧制后加装矫直机给轧制完成品矫直,矫直后的轧制完成品才能满足后续加工工序生产的需求,矫直后的轧制完成品依客户的需求裁切成需求的长度,该裁切机设备可以透过软件设定裁切长度,该裁切机设备是可以自动运行,轧制,矫直,裁切等工艺,所有设备依工艺设计,全自动联机生产,当其中只有有一种设备故障报警,整条轧制生产线便停线,这时候的设备稼动率便严重的降低,故障设备待设备修复后,整线再开启生产,重启的生产线这时候有调机的机头料不能使用,便造成固定的不良损耗,故障率越高,损耗越大,高压的轧轮轧制后的矫直机与裁切机,故障停机的最大因素是卡料,卡料的原因有:1.轧轮上涂覆一层润滑剂,轧制过程中因高压润滑剂会形成一层固态润滑剂薄膜,2.高压的轧轮轧制后,材料的表面会拨离部份粉层物料,阻碍输送,固态润滑剂薄膜及粉层物料伴随着轧制完成品往后工序流动,后工序的设备腔体中长时间积累,便会形成硬块,该硬块会阻碍腔体内物料输送,进而造成轧制完成品与轧制后加工过程中卡料,使得现有的轧制生产设备的故障率较高,连续生产较难实现,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成本较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轧制后清洁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轧制后清洁机构,能够将轧制完成品表面沾黏的润滑剂及粉层物料积累变成的硬块清除掉,避免后续矫直过程卡料,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轧制后清洁机构,包括本体支架;本体支架:其上端右侧设置有无动力流水线,无动力流水线的内部通过轴承一均匀转动连接有无动力流水线滚轮,无动力流水线的上端放置有轧制完成品,本体支架的上端设置有上清洁轮升降机构,上清洁轮升降机构的右端设置有上清洁轮支撑座,上清洁轮支撑座的前端设置有上清洁轮轴承座,上清洁轮轴承座的前端通过上清洁轮固定螺丝连接有上清洁轮,上清洁轮的外弧面与轧制完成品的上端接触;其中:所述本体支架的上端右侧设置有下清洁轮升降机构,下清洁轮升降机构的右端设置有下清洁轮支撑座,下清洁轮支撑座的前端设置有下清洁轮轴承座,下清洁轮轴承座的前端通过下清洁轮固定螺丝连接有下清洁轮,下清洁轮的外弧面与轧制完成品的下
端接触;其中:所述本体支架的上端左侧设置有矫直机构,矫直机构的后端通过轴承二转动连接有矫直机构主动齿轮,矫直机构的后端通过轴承三分别转动连接有矫直机构从动齿轮,矫直机构主动齿轮与矫直机构从动齿轮啮合连接,矫直机构主动齿轮和矫直机构从动齿轮的前端均设置有下矫直滚轮,矫直机构的内部均匀设置有上矫直滚轮,上矫直滚轮的上端均设置有矫直调整手轮,本体支架的上端设置有传动机构支撑座,传动机构支撑座的后端设置有矫直机构转向齿轮箱,矫直机构转向齿轮箱的传动轴前端与矫直机构主动齿轮的后端固定连接,矫直机构转向齿轮箱的下端设置有矫直机构减速箱,矫直机构减速箱的下端设置有矫直马达,本体支架的内部设置有矫直马达控制器,矫直马达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矫直马达的输入端电连接矫直马达控制器的输出端,能够将轧制完成品表面沾黏的润滑剂及粉层物料积累变成的硬块清除掉,避免后续矫直过程卡料,能够对轧制完成品进行矫直,能够减少轧制完成品因轧制而存在的弯曲度,使得后续加工过程顺利进行,节省了人力物力,经济效益较高。
[0005]进一步的,所述上清洁轮支撑座的后端设置有上清洁轮减速箱,上清洁轮减速箱的后端设置有上清洁轮马达,上清洁轮马达的输出轴与上清洁轮减速箱的传动轴通过联轴器一固定连接,上清洁轮马达的右端设置有上清洁轮接线盒,上清洁轮接线盒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上清洁轮马达的输入端电连接上清洁轮接线盒的输出端,能够带动上清洁轮运转。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下清洁轮支撑座的后端设置有下清洁轮减速箱,下清洁轮减速箱的后端设置有下清洁轮马达,下清洁轮马达的输出轴与下清洁轮减速箱的传动轴通过联轴器二固定连接,下清洁轮马达的右端设置有下清洁轮接线盒,下清洁轮接线盒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下清洁轮马达的输入端电连接下清洁轮接线盒的输出端,能够带动下清洁轮运转。
[0007]进一步的,所述本体支架的上端设置有前导向支架,前导向支架的内部通过销轴一均匀转动连接有入口导向滚轮,前导向支架位于矫直机构与无动力流水线之间,能够确保轧制完成品进入矫直机构时位置不会发生偏移。
[0008]进一步的,所述本体支架的上端左侧设置有后导向支架,后导向支架的内部通过销轴二均匀转动连接有出口导向滚轮,后导向支架位于矫直机构的左侧,能够确保轧制完成品离开矫直机构进入后续设备时位置不会发生偏移。
[0009]进一步的,所述本体支架的左右两端下侧均设置有固定脚架,能够对本体支架进行支撑。
[0010]进一步的,所述本体支架的下端均匀设置有本体支架滑轮,便于对本体支架进行移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轧制后清洁机构,具有以下好处:1、在使用时,将轧制完成品放置在无动力流水线的上端,通过上清洁轮升降机构调整上清洁轮的高度位置,使上清洁轮的外弧面与轧制完成品的上端接触,通过下清洁轮升降机构调整下清洁轮的高度位置,使下清洁轮的外弧面与轧制完成品的下端接触,通过上清洁轮接线盒使上清洁轮马达开始运转,上清洁轮马达通过上清洁轮减速箱带动上清洁轮开始运转,通过下清洁轮接线盒使下清洁轮马达开始运转,下清洁轮马达通过下清洁轮
减速箱带动下清洁轮开始运转,上清洁轮和下清洁轮带动轧制完成品向左运动的同时,能够将轧制完成品表面沾黏的润滑剂及粉层物料积累变成的硬块清除掉,避免后续矫直过程卡料。
[0012]2、在轧制完成品进入矫直机构内部后,通过矫直马达控制器使矫直马达开始运转,矫直马达通过矫直机构转向齿轮箱和矫直机构减速箱带动矫直机构主动齿轮开始运转,进而带动矫直机构从动齿轮开始运转,从而带动下矫直滚轮开始运转,通过矫直调整手轮调节上矫直滚轮的高度,使上矫直滚轮的外弧面与轧制完成品的上端紧贴,在下矫直滚轮的转动作用下,带动轧制完成品向左运动的同时,能够对轧制完成品进行矫直,能够减少轧制完成品因轧制而存在的弯曲度,使得后续加工过程顺利进行,节省了人力物力,经济效益较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前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矫直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无动力流水线、2上清洁轮、3下清洁轮、4本体支架、5前导向支架、6矫直调整手轮、7矫直机构、8后导向支架、9矫直马达、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制后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支架(4);本体支架(4):其上端右侧设置有无动力流水线(1),无动力流水线(1)的内部通过轴承一均匀转动连接有无动力流水线滚轮(30),无动力流水线(1)的上端放置有轧制完成品(17),本体支架(4)的上端设置有上清洁轮升降机构(22),上清洁轮升降机构(22)的右端设置有上清洁轮支撑座(24),上清洁轮支撑座(24)的前端设置有上清洁轮轴承座(28),上清洁轮轴承座(28)的前端通过上清洁轮固定螺丝(21)连接有上清洁轮(2),上清洁轮(2)的外弧面与轧制完成品(17)的上端接触;其中:所述本体支架(4)的上端右侧设置有下清洁轮升降机构(23),下清洁轮升降机构(23)的右端设置有下清洁轮支撑座(25),下清洁轮支撑座(25)的前端设置有下清洁轮轴承座(29),下清洁轮轴承座(29)的前端通过下清洁轮固定螺丝(20)连接有下清洁轮(3),下清洁轮(3)的外弧面与轧制完成品(17)的下端接触;其中:所述本体支架(4)的上端左侧设置有矫直机构(7),矫直机构(7)的后端通过轴承二转动连接有矫直机构主动齿轮(31),矫直机构(7)的后端通过轴承三分别转动连接有矫直机构从动齿轮(32),矫直机构主动齿轮(31)与矫直机构从动齿轮(32)啮合连接,矫直机构主动齿轮(31)和矫直机构从动齿轮(32)的前端均设置有下矫直滚轮(18),矫直机构(7)的内部均匀设置有上矫直滚轮(37),上矫直滚轮(37)的上端均设置有矫直调整手轮(6),本体支架(4)的上端设置有传动机构支撑座(35),传动机构支撑座(35)的后端设置有矫直机构转向齿轮箱(33),矫直机构转向齿轮箱(33)的传动轴前端与矫直机构主动齿轮(31)的后端固定连接,矫直机构转向齿轮箱(33)的下端设置有矫直机构减速箱(34),矫直机构减速箱(34)的下端设置有矫直马达(9),本体支架(4)的内部设置有矫直马达控制器(10),矫直马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呈祥曾佑河冯平王腾飞陈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众山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