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813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采摘技术领域,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摘装置,解决了现有采茶机无法针对嫩芽进行采摘,进而需要人工进行后续挑拣,导致采茶效率降低的问题。具体为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摘装置,包括收料仓,所述收料仓上安装有过料管,过料管前端安装有扫料机,扫料机包括有与过料管连接的舱筒,舱筒上开设有贯通于其内部的舱口,舱筒舱口处内凹有用于容纳茶叶的让位槽,舱筒内转动的安装有扫料件,扫料件包括有偏心安装在舱筒内侧壁上的中轴,中轴外过盈套接有旋向圈,旋向圈上环向安装有收集杆件以及与收集杆件错位安装的分离刀组,相邻收集杆件之间安装有扫料刷。增强现有采茶机的嫩芽采摘效果,提高采茶效率。提高采茶效率。提高采茶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采摘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小型单人电动采茶机由0.6~14瓦的小汽油机或40瓦左右的微电机驱动,动力由软轴传至手携采摘装置,驱动切割器(有双动刀和单动刀两种)和集叶装置作往复运动。采下的茶叶在风机或扫叶轮作用下送入集叶袋。芽叶完整率可达70%左右。现有的采茶机械都是先通过切割器把茶叶采摘下来,然后通过风机或扫叶轮笼统无选择性的将茶叶送入集叶袋,致使所采茶叶中掺杂有老梗,仍需要人工进行后续挑选,且切割器对茶叶进行切割后,在茶叶茎部留伤口,后续炮制茶汤时,茶茎伤口处会呈现红色,影响茶叶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摘装置,解决了现有采茶机无法针对嫩芽进行采摘,进而需要人工进行后续挑拣,导致采茶效率降低的问题,增强现有采茶机的嫩芽采摘效果,提高采茶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摘装置,包括收料仓,所述收料仓上安装有过料管,过料管前端安装有扫料机,扫料机包括有与过料管连接的舱筒,舱筒上开设有贯通于其内部的舱口,舱筒舱口处内凹有用于容纳茶叶的让位槽,舱筒内转动的安装有扫料件;
[0005]扫料件包括有偏心安装在舱筒内侧壁上的中轴,中轴外过盈套接有旋向圈,旋向圈上环向安装有若干收集杆件以及与收集杆件错位安装的分离刀组,相邻收集杆件之间均安装有扫料刷。
[0006]优选的,所述分离刀组由刀座以及刀片组成,分离刀组在旋向圈上环向等距的安装有3个,刀片下端面进行倒圆角设置,刀片下端面与舱筒舱口壁相接。
[0007]优选的,所述收集杆件包括有安装于旋向圈上的杆座以及与杆座连接的集料杆,集料杆的杆体与舱筒舱口壁相接。
[0008]优选的,所述舱筒右端面上安装有控制仓,控制仓内安装有与中轴同轴安装有驱动电机,于中轴上过盈套接的旋向圈由内环、外环以及连接内环与外环的衔接杆组成,分离刀组安装在衔接杆上,分离刀组的长度大于衔接杆长度与外环宽度之和,杆座以及扫料刷均安装于外环上。
[0009]优选的,所述杆座与内环中心的距离小于扫料刷与内环中心的距离,让位槽的开设深度小于2cm,远离舱口端的让位槽槽壁与舱筒进行倒圆角,扫料刷的刷毛下端与让位槽槽面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舱筒上与内腔贯通的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过料管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舱筒左端安装有承仓,承仓内安装有用于将茶叶吹入过料管的风机。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摘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
果:
[0013]1、通过在舱筒内设置有扫料件,利用扫料件包括有的收集杆件与分离刀组对茶叶的嫩芽扫入舱筒内,并配合下端进行倒圆角设置的刀片对嫩芽进行扯断,基于倒圆角后的刀片对纤维化的老梗无法有效折断,进而形成在对茶叶进行采摘阶段即进行分类采摘,避免在完成采摘后的进一步人工挑选,提高采摘效率。
[0014]2、通过在舱筒的舱口壁内凹开设让位槽,在茶叶进入舱筒并经过刀片的折断后,茶叶滑落至让位槽中,从而避免在集料杆转动的过程中,对茶叶进行夹持转动,造成茶叶叶片的折断,影响茶叶质量。
[0015]综上,通过在舱筒内设置的扫料件满足对嫩芽的筛选以及折断,解决了现有采茶机无法针对嫩芽进行采摘,进而需要人工进行后续挑拣,导致采茶效率降低的问题,增强现有采茶机的嫩芽采摘效果,提高采茶效率,且通过在舱筒舱口壁内凹设置让位槽,有效避免在采摘过程中对茶叶叶片的折损。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扫料机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扫料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收料仓;2、过料管;3、扫料机;31、舱筒;311、控制仓;312、承仓;313、让位槽;32、扫料件;321、中轴;322、旋向圈;33、收集杆件;331、杆座;332、集料杆;34、分离刀组;341、刀座;342、刀片;35、扫料刷。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22]针对现有采茶机无法针对嫩芽进行采摘,进而需要人工进行后续挑拣,导致采茶效率降低的问题,图1

图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摘装置,包括收料仓1,收料仓1为设置有盖子的空心筒,收料仓1上安装有背带,以在使用时背着收料仓1手动便于收料,所述收料仓1上安装有过料管2,过料管2前端安装有扫料机3,扫料机3包括有与过料管2连接的安装有提手的舱筒31,舱筒31上开设有贯通于其内部的舱口,舱筒31舱口处内凹有用于容纳茶叶的让位槽313,让位槽313的开设深度小于2cm,远离舱口端的让位槽313槽壁与舱筒31进行倒圆角,舱筒31内转动的安装有扫料件32;
[0023]扫料件32包括有偏心安装在舱筒31内侧壁上的中轴321,中轴321外过盈套接有旋向圈322,旋向圈322上环向安装有2个收集杆件33以及与收集杆件33错位安装的分离刀组34,两个收集杆件33之间安装有扫料刷35。
[0024]在具体使用时,将舱筒31放置在茶树上端,收集杆件33在转动的过程中将凸出于茶树的嫩芽枝条扫进舱筒31内,后通过分离刀组34与舱筒31舱口壁的接触对茶叶折断,后续通过扫料刷35将茶叶扫向过料管2,茶叶沿过料管2进入收料仓1内。
[0025]舱筒31上与内腔贯通的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过料管2连接,舱筒31左端安装有承仓312,承仓312内安装有风机,在本实施例中,承仓312与舱筒31的左侧壁上困开设有溢风口,溢风口的风口向出料口方向倾斜,以配合扫料刷35将茶叶吹入过料管2,舱筒31右端面上安装有控制仓311,控制仓311内安装有与中轴321同轴安装有驱动电机,于中轴321上过盈套接的旋向圈322由内环、外环以及连接内环与外环的衔接杆组成,分离刀组34安装在衔接杆上,分离刀组34的长度大于衔接杆长度与外环宽度之和,杆座331以及扫料刷35均安装于外环上,扫料刷35的刷毛下端与让位槽313槽面接触。分离刀组34由刀座341以及刀片342组成,分离刀组34在旋向圈322上环向等距的安装有3个,刀片342下端面进行倒圆角设置,刀片342下端面与舱筒31舱口壁相接,在具体使用时茶叶进入舱筒31并经过刀片342的折断后,茶叶滑落至让位槽313中,从而避免在集料杆332转动的过程中,对茶叶进行夹持转动,从而造成茶叶叶片的折断。
[0026]收集杆件33包括有安装于旋向圈322上的杆座331以及与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摘装置,包括收料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仓(1)上安装有过料管(2),过料管(2)前端安装有扫料机(3),扫料机(3)包括有与过料管(2)连接的舱筒(31),舱筒(31)上开设有贯通于其内部的舱口,舱筒(31)舱口处内凹有用于容纳茶叶的让位槽(313),舱筒(31)内转动的安装有扫料件(32);扫料件(32)包括有偏心安装在舱筒(31)内侧壁上的中轴(321),中轴(321)外过盈套接有旋向圈(322),旋向圈(322)上环向安装有若干收集杆件(33)以及与收集杆件(33)错位安装的分离刀组(34),相邻收集杆件(33)之间均安装有扫料刷(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刀组(34)由刀座(341)以及刀片(342)组成,分离刀组(34)在旋向圈(322)上环向等距的安装有3个,刀片(342)下端面进行倒圆角设置,刀片(342)下端面与舱筒(31)舱口壁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杆件(33)包括有安装于旋向圈(322)上的杆座(331)以及与杆座(331)连接的集料杆(332),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小牛余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市黟县五溪山茶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