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以及处理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801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以及处理工艺,包括按照煤化工废水的处理流程依次设置的包括按照煤化工废水的处理流程依次设置的调节池、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水解酸化反应池、泥膜复合反应池、沉淀池和反硝化滤池,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设置有用于观测反应情况的污泥图像识别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的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以及处理工艺,装置中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设置有污泥图像识别系统,用于分析污泥的特性参数,可及时有效的调整工艺运行参数,提前提醒运行需要注意的事项;该工艺各反应装置耦合联动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传统煤制气废水处理装置效率低,出水不稳定等问题,并能回收能源,节省能耗。节省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以及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涉及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以及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保标准的日益提高以及环境要求日趋严格,废水回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煤化工废水的组分随加工工艺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有煤制气废水、煤制油废水、煤制焦废水和煤制甲醇、烯烃废水等几类,污水水量较大,但均含有芳香族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废水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废水中酚、氰类有毒物质抑制微生物活性,废水可生化性差,出水不稳定。目前生化处理工艺一般采用:煤制气废水—水解酸化—AO—出水,存在系统运行不稳定,耐冲击能力低,占地面积大,运行费用高等问题。
[0003]煤制气废水属于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污泥易流失,而常规的监测运行控制是经验性的、模糊的滞后的,当发现污泥间接指标出现异常时,污泥已遭破坏,这严重地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运行。并且煤制气废水脱除氨氮的硝化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受前端运行工艺单元的影响,常规的处理工艺不能将抑制硝化菌的有毒物质有效降解。
[0004]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以及处理工艺,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传统装置和工艺中运行监测滞后,系统运行不稳定,耐冲击能力低,占地面积大,运行费用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按照煤化工废水的处理流程依次设置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水解酸化反应池和泥膜复合反应池,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设置有用于观测反应情况的污泥图像识别系统。<br/>[0006]进一步,所述污泥图像识别系统包括用于采集图像信息的相机和用于接收并处理相机反馈的信号的远端服务器,所述相机设置于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内,所述远端服务器设置于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外,所述相机和远端服务器通过电连接的方式连接。由于相机的工作环境中具有大量液体,故相机要选用具有图像实时传输功能的水下相机或其他具有同等功能的产品,以便于在该环境下清晰观测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内的反映情况为优,此为本
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
[0007]进一步,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前设置有调节池,所述泥膜复合反应池后按照煤化工废水的处理流程依次设置沉淀池和反硝化滤池;所述调节池用于调节进入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煤化工废水的水质水量,所述反硝化滤池用于脱除总氮。调节池、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水解酸化反应池、多级泥膜复合反应池、沉淀池和反硝化滤池耦合联动运行,协同作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与水解酸化反应池直接连接,中间不设沉淀池;水解酸化反应池内设有组合填料或弹性填料;沉淀池采用辐流式沉淀池或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池污泥部分回流至泥膜复合反应池。
[0008]进一步,所述泥膜复合反应池为多级,即泥膜复合反应池为由多个反应池按照顺
序逐级布置而成的,待处理的废液则经过每一级反应池反应后再排出,本专利技术根据处理效果和经济性角度考虑,设置有2

4级反应池,每级反应池内均设置有溶解氧、pH在线检测仪悬、浮填料和曝气系统。
[0009]进一步,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具有高温运行模式和中温运行模式,所述高温运行模式下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运行温度为50~55℃,所述中温运行模式下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运行温度为30~35℃。
[0010]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包括上述的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1]a.将煤化工废水引入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调节;
[0012]b.将步骤a中完成水质水量调节的废水引入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并向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内加入颗粒污泥进行反应,反应得到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出水进入后续处理步骤,反应得到的副产物沼气由内循环厌氧反应器顶部排出并被收集;
[0013]c.将步骤b中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出水引入水解酸化反应池进行水解酸化处理以提高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出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水解酸化出水;
[0014]d.将步骤c中的水解酸化出水引入泥膜复合反应池,水解酸化出水在泥膜复合反应池内经多级反应降低曝气量后,得到复合反应池出水;
[0015]e.将步骤d中的复合反应池出水引入沉淀池沉淀并固液分离,沉淀得到的沉淀池出水进入下一处理装置,沉淀得到的污泥回流至泥膜复合反应池;
[0016]f.将步骤e中的沉淀池出水引入反硝化滤池,沉淀池出水在反硝化滤池发生反硝化反应,脱除总氮,得到滤池出水。
[0017]进一步,步骤b中,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出水的pH值为6.8~8;步骤d 中,所述复合反应池出水pH值为7~8。
[0018]进一步,步骤c中,所述水解酸化反应池运行温度介于25℃至30℃。
[0019]进一步,步骤e中,所述沉淀得到的污泥回流至泥膜复合反应池的第一级反应池,污泥的回流比为50%至200%。
[0020]进一步,步骤f中,所述反硝化滤池的反硝化水力负荷为2~3m3/m2·
h,所述反硝化滤池设置有滤池冲洗水和反冲洗水,滤池冲洗水采用滤池出水,所述反冲洗水排入步骤a中的调节池。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以及处理工艺,装置中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设置有污泥图像识别系统,用于分析污泥的特性参数,可及时有效的调整工艺运行参数,提前提醒运行需要注意的事项;该工艺各反应装置耦合联动运行,本专利技术解决传统煤制气废水处理装置效率低,出水不稳定等问题,并能回收能源,节省能耗。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COD为化学需氧量,ORP为氧化还原电
位。
[0025]需要说明的是,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煤化工废水的处理流程依次设置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水解酸化反应池和泥膜复合反应池,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设置有用于观测反应情况的污泥图像识别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图像识别系统包括用于采集图像信息的相机和用于接收并处理相机反馈的信号的远端服务器,所述相机设置于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内,所述远端服务器设置于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外,所述相机和远端服务器通过电连接的方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前设置有调节池,所述泥膜复合反应池后按照煤化工废水的处理流程依次设置沉淀池和反硝化滤池;所述调节池用于调节进入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煤化工废水的水质水量,所述反硝化滤池用于脱除总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膜复合反应池为多级,每级反应池内均设置有溶解氧、pH在线检测仪悬、浮填料和曝气系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具有高温运行模式和中温运行模式,所述高温运行模式下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运行温度为50~55℃,所述中温运行模式下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运行温度为30~35℃。6.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包括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将煤化工废水引入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调节;b.将步骤a中完成水质水量调节的废水引入内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二华胡广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