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7898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器,包括发光模块、尾纤和防返片;防返片和尾纤沿发光模块发射激光方向依次放置,防返片镀有第一增透反射膜,尾纤靠近发光模块的端面镀有第二增透反射膜;利用尾纤上第二增透反射膜将部分系统光进行反射,降低了照射到防返片的系统光的强度,从而降低系统光对聚焦镜等透镜固定胶照射强度以及对光纤端面周围温度的影响的技术效果。利用激光分别经过第一增透反射膜最外层膜和第二增透反射膜最外层膜的电场强度以及激光分别经过第一增透反射膜内的相邻膜层的接触面的电场强度和第二增透反射膜内的相邻膜层的接触面的电场强度分别进行限制,提高第一增透反射膜和第二增透反射膜的激光损伤阈值,进而提升该激光器的使用寿命。而提升该激光器的使用寿命。而提升该激光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器


[0001]本技术属于激光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激光器。

技术介绍

[0002]激光器在工作时,由于尾纤端面反射等原因造成部分系统光反向传输并进入至泵浦源内部,这部分激光会对泵浦源中的激光芯片造成损伤,导致芯片功率下降甚至失效。
[0003]现有的激光器在光束耦合进尾纤的聚焦镜的前端设置一个滤光片作为防返片,通过在防返片的表面镀覆对泵浦光增加透射率的高透膜和对系统光增加反射率的高反膜,实现将回返的系统光偏转反射而不再进入至泵浦源的内部。但是由该防返片反射的系统光可能照射聚焦镜等透镜的固定胶位置处,加速固定胶老化失效,影响透镜的位置固定,进一步影响激光器的正常使用,也可能照射激光器的发光模块附近,引起发光模块表面的温度升高,增加发光模块烧毁风险,降低激光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器,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激光器,包括发光模块、尾纤和防返片;所述发光模块用以将系统光激励并成为激光,所述防返片和所述尾纤沿所述发光模块发射激光的方向依次放置,所述防返片镀有第一增透反射膜,所述尾纤靠近所述发光模块的端面镀有第二增透反射膜;所述第一增透反射膜和所述第二增透反射膜分别设有多层膜,所述激光在所述第一增透反射膜的最外层膜的表面的电场强度小于所述激光经过所述第一增透反射膜的最外层膜的极大值,且所述激光在所述第二增透反射膜的最外层膜的表面的电场强度小于所述激光经过所述第二增透反射膜的最外层膜的极大值;
[0007]所述激光经过所述第一增透反射膜中相邻膜层的接触面的电场强度小于所述激光经过所述第一增透反射膜中相邻膜层的任一膜层的电场强度的极大值;所述激光经过所述第二增透反射膜中相邻膜层的接触面的电场强度小于所述激光经过所述第二增透反射膜中相邻膜层的任一膜层的电场强度极大值。
[0008]可选的,所述激光在所述第一增透反射膜的最外层膜的表面的电场强度为所述激光经过所述第一增透反射膜的最外层膜的最小值,且所述激光在所述第二增透反射膜的最外层膜的表面的电场强度为所述激光经过所述第二增透反射膜的最外层膜的最小值。
[0009]可选的,所述激光经过所述第一增透反射膜中相邻膜层的接触面的电场强度为所述激光经过所述第一增透反射膜中相邻膜层的任一膜层的最小值;所述激光经过所述第二增透反射膜中相邻膜层的接触面的电场强度为所述激光经过所述第二增透反射膜中相邻膜层的任一膜层的最小值。
[0010]可选的,所述防返片的一个端面镀膜或两个端面分别镀覆所述第一增透反射膜。
[0011]可选的,所述防返片与所述激光器的光路之间的角度可调。
[0012]可选的,所述尾纤的膜系对系统光的反射率不小于50%。
[0013]可选的,该防止系统光回返的激光器还包括聚焦镜;所述聚焦镜位于所述尾纤和所述防返片之间或沿激光的输出方向,并且相对于所述防返片,所述聚焦镜位于远离所述发光模块的位置,用以将所述防返片的透射光聚焦至所述尾纤。
[0014]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0015]在本技术的激光器中,通过在防返片上镀第一增透反射膜以及在尾纤靠近发光模块的端面位置镀第二增透反射膜,第一增透反射膜和第二增透反射膜分别为同时透射激光波长并反射系统光波长的膜系,且激光在第一增透反射膜和第二增透反射膜的最外层膜的表面的电场强度分别小于激光经过第一增透反射膜和第二增透反射膜的最外层膜的极大值。这样,利用尾纤上第二增透反射膜将部分系统光进行反射,降低了照射到防返片的系统光的强度,从而降低系统光对聚焦镜等透镜固定胶的照射以及光纤端面周围温度的影响,提高聚焦镜等透镜的位置的稳定性并确保发光模块能够正常工作,进而提高激光器的使用寿命的效果。而利用第一增透反射膜和第二增透反射膜透射激光波长能够确保激光的正常输出。同时,利用第一增透反射膜和第二增透反射膜的最外层膜的表面的电场强度分别小于激光经过第一增透反射膜和第二增透反射膜的最外层膜的极大值,以及激光经过第一增透反射膜以及第二增透反射膜内的相邻膜层的接触面的电场强度小于激光经过第一增透反射膜以及第二增透反射膜中相邻膜层的任一膜层的电场强度的极大值,从而提高第一增透反射膜和第二增透反射膜的激光损伤阈值,即提高第一增透反射膜和第二增透反射膜承受不同激光功率的能力的效果,进而提升该激光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激光器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激光器中第二增透反射膜优化前的对于不同波长的激光的反射率曲线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激光器中第二增透反射膜优化前的电场强度的分布曲线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激光器中第二增透反射膜采用本方案优化后的对于不同波长的激光的反射率曲线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激光器中第二增透反射膜采用本方案优化后的电场强度的分布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0024]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激光器,包括发光模块、防返片2和尾纤3。发光模块用以将系统光激励并形成激光,防返片2和尾纤3沿发光模块发射激光的方向依次放置,防返片2镀有第一增透反射膜21,尾纤3靠近发光模块的端面镀有第二增透反射膜31。第一增透反射膜21和第二增透反射膜31分别设有多层膜,通过调整第一增透反射膜和第二增透反射膜的膜层数量和膜层厚度,使激光在第一增透反射膜21的最外层膜的表面的电场强度小于激光经过第一增透反射膜21的最外层膜的电场强度极大值,且激光在第二增透反射膜31的最外层膜的表面的电场强度小于激光经过第二增透反射膜31的最外层膜的电场强度极大值。
[002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一增透反射膜和第二增透反射膜的膜层数量和膜层厚度,使激光经过第一增透反射膜21中相邻膜层的接触面的电场强度小于激光经过第一增透反射膜21中相邻膜层的任一膜层的电场强度的极大值,例如激光经过第一增透反射膜相邻膜层的接触面的电场强度为该相邻膜层中任一膜层的电场强度的最小值。激光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模块、尾纤和防返片;所述发光模块用以将系统光激励并成为激光,所述防返片和所述尾纤沿所述发光模块发射激光的方向依次放置,所述防返片镀有第一增透反射膜,所述尾纤靠近所述发光模块的端面镀有第二增透反射膜;所述第一增透反射膜和所述第二增透反射膜分别设有多层膜,所述激光经过所述第一增透反射膜的最外层膜的表面的电场强度小于所述激光经过所述第一增透反射膜的最外层膜的极大值,且所述激光经过所述第二增透反射膜的最外层膜的表面的电场强度小于所述激光经过所述第二增透反射膜的最外层膜的极大值;所述激光经过所述第一增透反射膜中相邻膜层的接触面的电场强度小于所述激光经过所述第一增透反射膜中相邻膜层的任一膜层的电场强度的极大值;所述激光经过所述第二增透反射膜中相邻膜层的接触面的电场强度小于所述激光经过所述第二增透反射膜中相邻膜层的任一膜层的电场强度极大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在所述第一增透反射膜的最外层膜表面的电场强度为所述激光经过所述第一增透反射膜的最外层膜的最小值,且所述激光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华于振坤张一翔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凯普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