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反应型加脂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762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制革化工领域,公开了反应型加脂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环氧大豆油为原料,首先通过羟基化合物对环氧大豆油进行开环,然后将其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制备端氯甘油三酯,最后将端氯甘油三酯与乳化剂进行复配,得到基于环氧大豆油的反应型加脂剂。加脂过程中,该加脂剂中的氯原子可与胶原纤维上的氨基进行反应,从而与胶原纤维结合。这种结合方式比常用阴离子加脂剂与胶原纤维的电价结合的方式更加牢固,能够赋予加脂剂更好的结合性与耐迁移能力,同时适用于铬鞣和阳电性较弱的无铬鞣体系。铬鞣体系。铬鞣体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应型加脂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革化工领域,具体涉及反应型加脂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加脂是制革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它能够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将油脂包裹在胶原纤维表面,在胶原纤维间形成一层具有润滑作用的油膜,从而增加皮革的柔软性、丰满性和弹性,提高其抗张强度与撕裂强度。
[0003]加脂剂是加脂过程中使用的核心材料之一,主要包括油脂成分和乳化剂成分。目前加脂剂中常用的油脂成分主要是鱼油、猪油、改性菜油、蓖麻油等天然动植物油脂,这些油脂具有良好的加脂性能,与乳化剂复配后能够赋予皮革良好的油润性和丰满性。然而,上述天然动植物油脂中往往含有大量的不饱和双键,这些双键易被空气氧化,进而导致成革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黄变、异味等现象,影响成革品质。此外,传统天然动植物油脂分子结构中的极性基团数量较少,加脂过程中仅能通过物理吸附和氢键作用与胶原纤维相互结合,在成革储存过程中油脂成分易迁移、不耐水洗。在此情况下,对天然动植物油脂进行改性,制备耐黄变、与胶原纤维结合能力强、储存稳定性好的新型加脂剂,已经成为加脂剂的发展方向。
[0004]环氧大豆油是由大豆油经过环氧化反应后得到的产物,具有来源广泛、环境友好的特点。文献(余亚金. 钙钛矿氧化物/ZnO 量子点/改性环氧大豆油纳米复合加脂剂的研究[D]. 陕西科技大学, 2020.)将环氧大豆油和顺丁烯二酸酐进行酯化反应合成大豆油马来酸单酯,然后进一步通过磺化反应引入磺酸基团,制备了一种Gemini型改性环氧大豆油加脂剂。该加脂剂不仅能够提高铬鞣革的柔软丰满性,而且能够赋予其良好的耐黄变性能。值得注意的是,该加脂剂制备过程中引入了磺酸基,磺酸基具有较强的阴电荷。铬鞣革加脂过程中,该加脂剂中的磺酸基能够与坯革中的

NH2、Cr
3+
等通过静电作用相互结合,因此表现出较好的耐迁移能力。但是对于有机鞣革而言,由于坯革本身的阳电性较弱,目前常用阴离子型加脂剂与胶原纤维的结合能力不强,加脂性能有限。
[0005]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利用环氧大豆油制备得到的耐黄变反应型加脂剂。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方案为:反应型加脂剂,按重量份计,包含端氯甘油三酯15

45份、乳化剂2

6份;
其中,端氯甘油三酯的结构式为:,式中,R1为、、中任一种。
[0008]优选的,所述端氯甘油三酯是由环氧大豆油先经含羟基化合物开环,再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得到的。
[0009]优选的,所述含羟基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乳酸、乙醇胺、二乙醇胺。
[0010]优选的,所述环氧大豆油、羟基化合物、环氧氯丙烷之间的重量比为(2~4):1:(1~2.5)。
[0011]优选的,所述环氧大豆油的环氧值大于6。
[0012]优选的,所述乳化剂选自吐温80和/或司班80。
[0013]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为:制备反应型加脂剂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环氧大豆油与含羟基化合物于室温下混合后,加入第一催化剂,升至80~130 ℃,反应4~8 h后得到环氧大豆油开环产物;将环氧大豆油开环产物与环氧氯丙烷于室温下混合,加入第二催化剂,升温至70~90 ℃反应6~10 h,得到端氯甘油三酯;以及将端氯甘油三酯和乳化剂混合后在70~90 ℃下搅拌1~2 h。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催化剂选自四丁基溴化铵、三苯基膦、氯化锌中任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催化剂选自三苯基膦和/或三氟化硼乙醚。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以环氧大豆油为原料,首先通过羟基化合物对环氧大豆油进行开环,然后将其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制备端氯甘油三酯,最后将端氯甘油三酯与乳化剂进行复配,得到基于环氧大豆油的反应型加脂剂。加脂过程中,该加脂剂中的氯原子可与胶原纤维上的氨基进行反应,从而与胶原纤维结合。这种结合方式比常用阴离子加脂剂与胶原纤维的电价结合的方式更加牢固,能够赋予加脂剂更好的结合性与耐迁移能力,同时适用于铬鞣和阳电性较弱的无铬鞣体系。
[0016]本专利技术以饱和度较高的环氧大豆油为原料,且反应过程中未引入不饱和双键,使得产品具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加脂后的皮革耐黄变,无异味。
[0017]本专利技术加脂剂的原材料绿色环保,产品同时适用于铬鞣革和无铬鞣革,具有加脂效果好、吸收率高、耐黄变的优势,为反应型加脂剂的制备提供了新途径。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环氧大豆油a、乳酸开环环氧大豆油后得到的产物b以及端氯甘油三酯c的红外图谱;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环氧大豆油a和乳酸开环产物b以及端氯甘油三酯c的核磁共振碳谱。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20]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反应型加脂剂,按重量份计,包含端氯甘油三酯15

45份、乳化剂2

6份;其中,端氯甘油三酯的结构式为:,式中,R1为、、中任一种。
[0021]该加脂剂中的端氯甘油三酯中的氯原子在进行加脂时,可以与胶原纤维上的氨基进行反应,实现与胶原纤维结合,这种结合方式比现有技术中阴离子加脂剂与胶原纤维的电价结合的方式更加牢固,能够赋予加脂剂更好的结合性与耐迁移能力,能够同时适用于铬鞣和阳电性较弱的无铬鞣体系。
[0022]所述端氯甘油三酯是由环氧大豆油先经含羟基化合物开环,再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得到的。
[0023]其中,环氧大豆油的结构式为,式中,R和R'为长碳链,碳原子数目为5~10。
[0024]环氧大豆油经含羟基化合物开环后的开环产物结构式为,式中,R2为、、中任一种。
[0025]对于含羟基化合物的选择,其结构应当满足:在含有羟基的同时,还含有与环氧基反应活性高于羟基的活性官能团,便于在对环氧大豆油开环后,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引入氯原子。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含羟基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乳酸、乙醇胺、二乙醇胺。
[0026]对于各原料的用量,以能够充分发生上述反应为佳,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环氧大豆油、羟基化合物、环氧氯丙烷的重量比为(2~4):1:(1~2.5)。
[0027]为了使开环反应更充分,有利于后续与环氧氯丙烷的反应中引入更多活性氯原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选环氧值大于6的环氧大豆油。
[0028]所述乳化剂为本领域常用乳化剂,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优选为吐温80和/或司班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反应型加脂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含端氯甘油三酯15

45份、乳化剂2

6份;其中,端氯甘油三酯的结构式为:,式中,R1为、、中任一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型加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氯甘油三酯是由环氧大豆油先经含羟基化合物开环,再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得到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型加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羟基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乳酸、乙醇胺、二乙醇胺。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型加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大豆油、羟基化合物、环氧氯丙烷的重量比为(2~4):1:(1~2.5)。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型加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大豆油的环氧值大于6。6.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品孙楠周继博石碧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