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稻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709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再生稻施肥装置,包括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内腔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移动板、水箱、驱动箱、第一电机、第一皮带盘、搅拌杆、第二皮带盘、搅拌叶片、支撑箱、保护箱、第二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支撑管、喷头、隔板、进水管、输送泵和输送管的配合使用,具备施肥均匀和防沉淀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再生稻种植用水肥喷洒设备结构较为单一,水肥的喷洒角度受限于喷头的位置,使得喷洒角度较小,施肥不够均匀,而且混合后的水肥容易出现沉淀,从而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稻施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再生稻种植设备
,具体为一种再生稻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再生稻即种一茬收获两回的水稻,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再生稻是水稻种植的一种模式,再生稻必须在温、光、水条件适宜地区种植,才能保证稳产高产,头季稻收获后有较高的温、湿度,利于再生芽的萌发,保证苗数多,抽穗早,在再生稻的种植过程中需要用到施肥设备对水肥进行喷洒,然而现有的再生稻种植用水肥喷洒设备结构较为单一,水肥的喷洒角度受限于喷头的位置,使得喷洒角度较小,施肥不够均匀,而且混合后的水肥容易出现沉淀,从而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稻施肥装置,具备施肥均匀和防沉淀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再生稻种植用水肥喷洒设备结构较为单一,水肥的喷洒角度受限于喷头的位置,使得喷洒角度较小,施肥不够均匀,而且混合后的水肥容易出现沉淀,从而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再生稻施肥装置,包括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内腔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盘,所述驱动箱内腔左侧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盘,所述第一皮带盘与第二皮带盘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搅拌杆的右侧贯穿至水箱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所述水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箱,所述支撑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保护箱,所述保护箱内腔左侧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前侧与后均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右侧贯穿支撑箱并连通有喷头,所述支撑管的表面且位于支撑箱的内腔套设有隔板,所述支撑管的前侧和后侧且位于隔板的右侧均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水箱左侧的底部连通有输送泵,所述输送泵的左侧连通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远离输送泵的一端与隔板连通。
[0005]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前侧和后侧均与支撑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管的表面通过第一轴承与支撑箱活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水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表面套设有电磁阀。
[0007]优选的,所述移动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柱,支柱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移动轮。
[0008]优选的,所述移动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立柱,立柱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
[0009]优选的,所述输送泵的底部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杆的表面通过第二轴承
与水箱活动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通过移动板、水箱、驱动箱、第一电机、第一皮带盘、搅拌杆、第二皮带盘、搅拌叶片、支撑箱、保护箱、第二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支撑管、喷头、隔板、进水管、输送泵和输送管的配合使用,具备施肥均匀和防沉淀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再生稻种植用水肥喷洒设备结构较为单一,水肥的喷洒角度受限于喷头的位置,使得喷洒角度较小,施肥不够均匀,而且混合后的水肥容易出现沉淀,从而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问题。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电磁阀,能够对排水管的开合进行控制,便于将水肥排出,通过设置移动轮,能够便于对该装置进行移动,通过设置输送泵,能够将水肥抽入支撑箱,提高输送效率,通过设置搅拌杆,能够带动搅拌叶片转动,便于对水肥进行混合,避免水肥发生沉淀。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结构支撑箱和保护箱的俯视剖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结构支撑箱的侧视图。
[0016]图中:1、移动板;2、水箱;3、驱动箱;4、第一电机;5、第一皮带盘;6、搅拌杆;7、第二皮带盘;8、搅拌叶片;9、支撑箱;10、保护箱;11、第二电机;12、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支撑管;15、喷头;16、隔板;17、进水管;18、输送泵;19、输送管;20、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3,一种再生稻施肥装置,包括移动板1,移动板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水箱2,水箱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箱3,驱动箱3内腔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盘5,驱动箱3内腔左侧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搅拌杆6,搅拌杆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盘7,第一皮带盘5与第二皮带盘7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搅拌杆6的右侧贯穿至水箱2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8,水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箱9,支撑箱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保护箱10,保护箱10内腔左侧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2,第一齿轮12的前侧与后均啮合有第二齿轮13,第二齿轮13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管14,支撑管14的右侧贯穿支撑箱9并连通有喷头15,支撑管14的表面且位于支撑箱9的内腔套设有隔板16,支撑管14的前侧和后侧且位于隔板16的右侧均连通有进水管17,水箱2左侧的底部连通有输送泵18,输送泵18的左侧连通有输送管19,输送管19远离输送泵18的一端与隔板16连通,隔板16的前侧和后侧均与支撑箱9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管14的表面通过第一轴承与支撑箱9活动连接,水箱2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20,排水管20的表面套设有电磁阀,通过设置电磁阀,能够对排水
管20的开合进行控制,便于将水肥排出,移动板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柱,支柱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移动轮,通过设置移动轮,能够便于对该装置进行移动,移动板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立柱,立柱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输送泵18的底部与移动板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输送泵18,能够将水肥抽入支撑箱9,提高输送效率,搅拌杆6的表面通过第二轴承与水箱2活动连接,通过设置搅拌杆6,能够带动搅拌叶片8转动,便于对水肥进行混合,避免水肥发生沉淀,通过移动板1、水箱2、驱动箱3、第一电机4、第一皮带盘5、搅拌杆6、第二皮带盘7、搅拌叶片8、支撑箱9、保护箱10、第二电机11、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支撑管14、喷头15、隔板16、进水管17、输送泵18和输送管19的配合使用,具备施肥均匀和防沉淀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再生稻种植用水肥喷洒设备结构较为单一,水肥的喷洒角度受限于喷头的位置,使得喷洒角度较小,施肥不够均匀,而且混合后的水肥容易出现沉淀,从而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问题。
[0019]使用时,操作人员将该装置通过移动轮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稻施肥装置,包括移动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水箱(2),所述水箱(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箱(3),所述驱动箱(3)内腔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盘(5),所述驱动箱(3)内腔左侧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搅拌杆(6),所述搅拌杆(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盘(7),所述第一皮带盘(5)与第二皮带盘(7)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搅拌杆(6)的右侧贯穿至水箱(2)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8),所述水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箱(9),所述支撑箱(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保护箱(10),所述保护箱(10)内腔左侧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2),所述第一齿轮(12)的前侧与后均啮合有第二齿轮(13),所述第二齿轮(13)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管(14),所述支撑管(14)的右侧贯穿支撑箱(9)并连通有喷头(15),所述支撑管(14)的表面且位于支撑箱(9)的内腔套设有隔板(16),所述支撑管(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飞胡铁军陈甜陆飞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