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融合基站天线的一体化馈电网络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7000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融合基站天线的一体化馈电网络的装置,其将两功分移相网络和一合路网络组合于一个装置,简化了整体天线的网络结构,集成化程度高,更利于模块化生产安装,提高系统整体性能的一致性。其包括:两功分移向网络,具体为第一功分移向网络、第二功分移向网络;一合路网络,所述合路网络上排布有N个合路器,N大于等于2;以及腔体外壳,所述腔体外壳设置有三个独立布置的腔体,其上端设置有长条形的第一腔体,所述壳体的下端沿着宽度方向排布有两列长条形的第二腔体、第三腔体;所述第一功分移向网络插装于第二腔体内布置,所述第二功分移向网络分别插装于第三腔体内布置,所述合路网络插装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定位布置。置。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融合基站天线的一体化馈电网络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天线的
,具体为一种应用于融合基站天线 的一体化馈电网络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网络和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时 代网络共站共址网络通信大融合的时代开启,在运营商网络覆盖实施网络覆 盖实施中,需要一种既能对4G网络多制式兼容,又能满足5G网络制式覆盖 的多频段的融合天线产品。为适应市场需求运营商、设备商和各大天线厂家 合作推出了一系列集成化和小型化基站天线方案。由于占用空间有限及迎风 面积小,多频多模融合天线越来越受欢迎,为实现多频率多制式在同一面天 线阵列中实现,须采取多频多阵列融合共面的技术方法来实现,或者采用宽 频天线进行分频处理,电调基站天线分频包括单独的移相馈电网络和分频网 络,常规的天线网络是采用分立处理,结构设计较为简单易于实现,缺点是 网络较为复杂集成度较差不便于模块化生产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融合基站天线的一体化馈电网 络的装置,其将两功分移相网络和一合路网络组合于一个装置,简化了整体 天线的网络结构,集成化程度高,更利于模块化生产安装,提高系统整体性 能的一致性。
[0004]一种应用于融合基站天线的一体化馈电网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 括:
[0005]两功分移向网络,具体为第一功分移向网络、第二功分移向网络;
[0006]一合路网络,所述合路网络上排布有N个合路器,N大于等于2;
[0007]以及腔体外壳,所述腔体外壳设置有三个独立布置的腔体,其上端设置 有长条形的第一腔体,所述壳体的下端沿着宽度方向排布有两列长条形的第 二腔体、第三腔体;
[0008]所述第一功分移向网络插装于第二腔体内布置,所述第二功分移向网络 分别插装于第三腔体内布置,所述合路网络插装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定位布置;
[0009]所述第一功分移向网络包括第一功分单元和第一移相单元组成,第一功 分单元为一分N结构,每段独立结构上设置有对应的介质部分,第一功分单 元所对应的第一载体的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介质组件,所述第一 移相单元由两组第一滑动介质组件组成,第一滑动介质组件的长度方向一端 分别设置有第一拉杆,位于上下位置的第一拉杆固装连接、形成一端外凸于 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一拉杆组件;
[0010]所述第二功分移向网络包括第二功分单元和第二移相单元组成,第二功 分单元为一分N结构,每段独立结构上设置有对应的介质部分,第二功分单 元所对应的第二载体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二滑动介质组件,所述第二移 相单元由两组第二滑动介质组件组成,第二滑动介质组件的长度方向一端分 别设置有第二拉杆,位于上下位置的第二拉杆固装连接、形成一端外凸于所 述第三腔体的第二拉杆组件;
[0011]每个合路器分别横跨对应的第一功分移向网络、第二功分移向网络所对 应的一分N结构所对应的区域,每个合路器的对应第一功分移向网络、第二 功分移向网络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馈电探针,所述馈电探针分别通过腔体外壳 上的贯穿孔连接对应区域位置的合路器、第一功分移向网络、第二功分移向 网络。
[0012]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0013]其还包括有两个腔体外支撑件,每个所述腔体外支撑件包括仿形固接端、 下凸支承脚,所述腔体外壳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仿形固接端, 所述下凸支承脚通过紧固件连接在天线反射板表面;
[0014]所述第一滑动介质组件、第二滑动介质组件为相同的滑动介质组件,其 包括第一滑动介质、第二滑动介质、第三滑动介质,所述第一滑动介质、第 二滑动介质通过梯形结构分别卡接在第三滑动介质的长度方向两端的对应位 置,滑动介质组件对应覆盖在一分N结构的每段独立结构的介质部分上,且 面积区域和位置存在差异,通过上下两层滑动介质组件把功分移相网络的载 体固定在对应腔体的高度方向中间部位;
[0015]所述腔体外壳的上表面设置有N个腔体外接窗口,其通过电缆网络连接 天线辐射单元;
[0016]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对应于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分别设置有对应的输入端 焊接窗以及N个输出端焊接窗。
[0017]采用本专利技术后,通过拉杆组件拉动滑动介质组件在腔体内部移动,通过 改变功分网络的介质的覆盖面积来改变功分网络到各个端口的电相位的长 度,从而实现移相的目的,其通过设计一体化馈电网络,成功的将移相网络 和合路网络两个网络部件模块化设计;且通过一体化馈电网络设计,简化了 整体天线的网络结构,相比于常规的合路馈电网络,集成化程度高,更利于 模块化生产安装,提高系统整体性能的一致性,且整体网络部件固定在具备 三腔结构的腔体外壳内,整体模块结构可靠性强。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常规移相网络和合路网络的原理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移相合路一体化的馈电网络装置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移相合路一体化的馈电网络装置爆炸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腔体外壳的立体图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腔体外壳侧面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功分移相网络示意图(除去滑动介质组件);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功分移相网络示意图(除去滑动介质组件);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馈电探针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合路网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一种应用于融合基站天线的一体化馈电网络的装置,见图2

图9,其包 括:
[0028]两功分移向网络,具体为第一功分移向网络3、第二功分移向网络4;
[0029]一合路网络11,合路网络11上排布有N个合路器,N大于等于2;
[0030]以及腔体外壳2,腔体外壳2设置有三个独立布置的腔体,其上端设置有 长条形的第一腔体201,壳体的下端沿着宽度方向排布有两列长条形的第二腔 体202、第三腔体203;
[0031]第一功分移向网络3插装于第二腔体202内布置,第二功分移向网络分4 别插装于第三腔体203内布置,合路网络11插装于第一腔体201内定位布置;
[0032]第一功分移向网络3包括第一功分单元301和第一移相单元302组成, 第一功分单元301为一分N结构,每段独立结构上设置有对应的介质部分, 第一功分单元301所对应的第一载体的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介质 组件,第一移相单元302由两组第一滑动介质组件组成,第一滑动介质组件 的长度方向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拉杆9,位于上下位置的第一拉杆9固装连接、 形成一端外凸于第二腔体202的第一拉杆组件;
[0033]第二功分移向网络4包括第二功分单元401和第二移相单元402组成, 第二功分单元401为一分N结构,每段独立结构上设置有对应的介质部分, 第二功分单元401所对应的第二载体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二滑动介质组 件,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融合基站天线的一体化馈电网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功分移向网络,具体为第一功分移向网络、第二功分移向网络;一合路网络,所述合路网络上排布有N个合路器,N大于等于2;以及腔体外壳,所述腔体外壳设置有三个独立布置的腔体,其上端设置有长条形的第一腔体,所述壳体的下端沿着宽度方向排布有两列长条形的第二腔体、第三腔体;所述第一功分移向网络插装于第二腔体内布置,所述第二功分移向网络分别插装于第三腔体内布置,所述合路网络插装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定位布置;所述第一功分移向网络包括第一功分单元和第一移相单元组成,第一功分单元为一分N结构,每段独立结构上设置有对应的介质部分,第一功分单元所对应的第一载体的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介质组件,所述第一移相单元由两组第一滑动介质组件组成,第一滑动介质组件的长度方向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拉杆,位于上下位置的第一拉杆固装连接、形成一端外凸于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一拉杆组件;所述第二功分移向网络包括第二功分单元和第二移相单元组成,第二功分单元为一分N结构,每段独立结构上设置有对应的介质部分,第二功分单元所对应的第二载体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二滑动介质组件,所述第二移相单元由两组第二滑动介质组件组成,第二滑动介质组件的长度方向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拉杆,位于上下位置的第二拉杆固装连接、形成一端外凸于所述第三腔体的第二拉杆组件;每个合路器分别横跨对应的第一功分移向网络、第二功分移向网络所对应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停王惠兵梁启迪盛因及徐伟彪王宇周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