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热媒油的转轮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6564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热媒油的转轮系统及其方法,主要通过增加一热媒油系统的设计,该热媒油系统设有一热媒油槽、一进气热交换器及一炉膛热交换器,该进气热交换器设于该废气进气管路上,该炉膛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的炉膛内,使来源废气能经过该进气热交换器的热侧管路进行加热处理,而焚烧后的气体能经过该炉膛热交换器的热侧管路进行处理,并通过该热媒油系统来回循环,以提升有机废气处理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热媒油的转轮系统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具热媒油的转轮系统及其方法,尤指一种具有提升有机废气处理效率,而适用于半导体产业、光电产业或化学相关产业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或类似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半导体产业或光电产业的制造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具有挥发性有机气体(VOC),因此,在各厂区都会安装处理挥发性有机气体(VOC)的处理设备,以避免挥发性有机气体(VOC)直接排入空气中而造成空气污染。而目前经由该处理设备所脱附的浓缩气体大都是输送到该焚烧炉来进行燃烧,再将燃烧后的气体来输送到烟囱来进行排放。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上述缺失,希望能提出一种具有提升有机废气处理效率的具热媒油的转轮系统及其方法,令使用者可轻易操作组装,乃潜心研思、设计组制,以提供使用者便利性,是本专利技术人所欲研发的专利技术动机。
[0004]公开内容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热媒油的转轮系统及其方法,主要通过增加一热媒油系统的设计,该热媒油系统设有一热媒油槽、一进气热交换器及一炉膛热交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热媒油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直燃式焚烧炉(TO),该直燃式焚烧炉(TO)设有一炉头及一炉膛,该炉头与该炉膛相通,该直燃式焚烧炉(TO)设有入口及出口,该入口设于该炉头处;一第一热交换器,该第一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的炉膛内,该第一热交换器设有第一冷侧管路及第一热侧管路;一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的炉膛内,该第二热交换器设有第二冷侧管路及第二热侧管路;一第三热交换器,该第三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的炉膛内,该第三热交换器设有第三冷侧管路及第三热侧管路;一第一冷侧输送管路,该第一冷侧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一冷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一冷侧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冷侧管路的一端连接;一第二冷侧输送管路,该第二冷侧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二冷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二冷侧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直燃式焚烧炉(TO)的入口连接;一吸附转轮,该吸附转轮设有吸附区、冷却区及脱附区,该吸附转轮连接有一废气进气管路、一净气排放管路、一冷却气进气管路、一冷却气输送管路、一热气输送管路及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该废气进气管路的一端连接至该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一侧,该净气排放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另一侧连接,该冷却气进气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一侧连接,该冷却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另一侧连接,该冷却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三热交换器的第三冷侧管路的一端连接,该热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另一侧连接,该热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三热交换器的第三冷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一侧连接,该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冷侧管路的一端连接;一烟囱,该净气排放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烟囱连接;以及一热媒油系统,该热媒油系统设有一热媒油槽、一进气热交换器及一炉膛热交换器,该热媒油槽设有一进气热媒油输出管路、一进气热媒油输入管路、一炉膛热媒油输出管路及一炉膛热媒油输入管路,该进气热交换器设于该废气进气管路上,该进气热交换器设有一冷侧管路及一热侧管路,该冷侧管路的一端与该热媒油槽的进气热媒油输出管路连接,该冷侧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热媒油槽的进气热媒油输入管路连接,该废气进气管路的来源废气先进入该进气热交换器的热侧管路的一端后,再由该进气热交换器的热侧管路的另一端输出,并经由该废气进气管路来输送至该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一侧,该炉膛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的炉膛内,该炉膛热交换器设有一冷侧管路及一热侧管路,该冷侧管路的一端与该热媒油槽的炉膛热媒油输出管路连接,该冷侧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热媒油槽的炉膛热媒油输入管路连接,该炉膛热交换器的热侧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热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炉膛热交换器的热侧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三热交换器的第三热侧管路的一端连接。2.一种具热媒油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直燃式焚烧炉(TO),该直燃式焚烧炉(TO)设有一炉头及一炉膛,该炉头与该炉膛相通,该直燃式焚烧炉(TO)设有入口及出口,该入口设于该炉头处;一第一热交换器,该第一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的炉膛内,该第一热交换
器设有第一冷侧管路及第一热侧管路;一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的炉膛内,该第二热交换器设有第二冷侧管路及第二热侧管路;一第三热交换器,该第三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的炉膛内,该第三热交换器设有第三冷侧管路及第三热侧管路;一第一冷侧输送管路,该第一冷侧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一冷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一冷侧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冷侧管路的一端连接;一第二冷侧输送管路,该第二冷侧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二冷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二冷侧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直燃式焚烧炉(TO)的入口连接;一吸附转轮,该吸附转轮设有吸附区、冷却区及脱附区,该吸附转轮连接有一废气进气管路、一净气排放管路、一冷却气进气管路、一冷却气输送管路、一热气输送管路及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该废气进气管路的一端连接至该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一侧,该净气排放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另一侧连接,该冷却气进气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一侧连接,该冷却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另一侧连接,该冷却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三热交换器的第三冷侧管路的一端连接,该热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另一侧连接,该热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三热交换器的第三冷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一侧连接,该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冷侧管路的一端连接;一烟囱,该净气排放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烟囱连接;以及一热媒油系统,该热媒油系统设有一热媒油槽、一进气热交换器及一炉膛热交换器,该热媒油槽设有一进气热媒油输出管路、一进气热媒油输入管路、一炉膛热媒油输出管路及一炉膛热媒油输入管路,该进气热交换器设于该废气进气管路上,该进气热交换器设有一冷侧管路及一热侧管路,该冷侧管路的一端与该热媒油槽的进气热媒油输出管路连接,该冷侧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热媒油槽的进气热媒油输入管路连接,该废气进气管路的来源废气先进入该进气热交换器的热侧管路的一端后,再由该进气热交换器的热侧管路的另一端输出,并经由该废气进气管路来输送至该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一侧,该炉膛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的炉膛内,该炉膛热交换器设有一冷侧管路及一热侧管路,该冷侧管路的一端与该热媒油槽的炉膛热媒油输出管路连接,该冷侧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热媒油槽的炉膛热媒油输入管路连接,该炉膛热交换器的热侧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三热交换器的第三热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炉膛热交换器的热侧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热侧管路的一端连接。3.一种具热媒油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直燃式焚烧炉(TO),该直燃式焚烧炉(TO)设有一炉头及一炉膛,该炉头与该炉膛相通,该直燃式焚烧炉(TO)设有入口及出口,该入口设于该炉头处;一第一热交换器,该第一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的炉膛内,该第一热交换器设有第一冷侧管路及第一热侧管路;一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的炉膛内,该第二热交换器设有第二冷侧管路及第二热侧管路;一第一冷侧输送管路,该第一冷侧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一冷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
该第一冷侧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冷侧管路的一端连接;一第二冷侧输送管路,该第二冷侧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二冷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二冷侧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直燃式焚烧炉(TO)的入口连接;一吸附转轮,该吸附转轮设有吸附区、冷却区及脱附区,该吸附转轮连接有一废气进气管路、一净气排放管路、一冷却气进气管路、一冷却气输送管路、一热气输送管路及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该废气进气管路的一端连接至该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一侧,该净气排放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另一侧连接,该冷却气进气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一侧连接,该冷却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另一侧连接,该热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另一侧连接,该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一侧连接,该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冷侧管路的一端连接;一烟囱,该净气排放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烟囱连接;以及一热媒油系统,该热媒油系统设有一热媒油槽、一进气热交换器及一炉膛热交换器,该热媒油槽设有一进气热媒油输出管路、一进气热媒油输入管路、一炉膛热媒油输出管路及一炉膛热媒油输入管路,该进气热交换器设于该废气进气管路上,该进气热交换器设有一冷侧管路及一热侧管路,该冷侧管路的一端与该热媒油槽的进气热媒油输出管路连接,该冷侧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热媒油槽的进气热媒油输入管路连接,该废气进气管路的来源废气先进入该进气热交换器的热侧管路的一端后,再由该进气热交换器的热侧管路的另一端输出,并经由该废气进气管路来输送至该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一侧,该炉膛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的炉膛内,该炉膛热交换器设有一冷侧管路及一热侧管路,该冷侧管路的一端与该热媒油槽的炉膛热媒油输出管路连接,该冷侧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热媒油槽的炉膛热媒油输入管路连接,该炉膛热交换器的热侧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热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炉膛热交换器的热侧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热侧管路的一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具热媒油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的出口进一步连接至该烟囱。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具热媒油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冷却气进气管路进一步为供新鲜空气或是外气来进入。6.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具热媒油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废气进气管路进一步设有一废气连通管路,该废气连通管路与该冷却气进气管路连接,该废气连通管路进一步设有一废气连通控制阀门,以控制该废气连通管路的风量。7.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具热媒油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脱附浓缩气体管路进一步设有一风机。8.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具热媒油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净气排放管路进一步设有一风机。9.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具热媒油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废气进气管路进一步设有一风机。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热媒油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冷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进一步与一加热器连接,该热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进一步与该加热器连接,其中该加热
器进一步为空气对空气热交换器、液体对空气热交换器、电加热器、瓦斯加热器的其中任一种。11.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具热媒油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热媒油系统的热媒油槽进一步以热媒为热源,该热媒呈液态的油品,该热媒能经该进气热媒油输出管路、该进气热媒油输入管路、该炉膛热媒油输出管路及该炉膛热媒油输入管路来进行循环加热使用。12.一种具热媒油的转轮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设有一直燃式焚烧炉(TO),一第一热交换器、一第二热交换器、一第三热交换器、一第一冷侧输送管路、一第二冷侧输送管路、一吸附转轮、一烟囱及一热媒油系统,该直燃式焚烧炉(TO)设有一炉头及一炉膛,该炉头与该炉膛相通,该直燃式焚烧炉(TO)设有入口及出口,该入口设于该炉头处,该第一热交换器设有第一冷侧管路及第一热侧管路,该第二热交换器设有第二冷侧管路及第二热侧管路,该第三热交换器设有第三冷侧管路及第三热侧管路,该第一冷侧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一冷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一冷侧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冷侧管路的一端连接,该第二冷侧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二冷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二冷侧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直燃式焚烧炉(TO)的入口连接,该吸附转轮设有吸附区、冷却区及脱附区,该吸附转轮连接有一废气进气管路、一净气排放管路、一冷却气进气管路、一冷却气输送管路、一热气输送管路及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该热媒油系统设有一热媒油槽、一进气热交换器及一炉膛热交换器,该热媒油槽设有一进气热媒油输出管路、一进气热媒油输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石治扶亚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懋环保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