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628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3:58
一种发光模块,包括多个发光单元以及多层板。每一发光单元包括多个发光元件。每一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多层板具有彼此相对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以及多个盲孔。发光单元设置在多层板的上表面上,而盲孔位于下表面。发光单元中的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元件的第一端互相电性连接。发光单元中的第三发光单元与第四发光单元的发光元件的第一端互相电性连接。通过针脚的设计使发光模块与晶片形成分离的架构,若驱动基板的一面有受损时,则可增加返修的可能性且可减少显示装置的报废失控率。报废失控率。报废失控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学模块及光学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发光模块及具有上述发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显示装置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而言,在发光二极管显示屏中,发光二极管的接脚是通过表面粘着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组装、焊接至印刷电路板(PCB)。然而,目前由于LED灯粒及IC晶片分别配置在印刷电路板的相对两侧表面上,因此若一边毁损,则另一边即无法使用。再者,印刷电路板板弯特性厚度大多使用2毫米,且双面印刷电路板制作成本较高,且目前的LED灯板的LED灯粒之间具有间隙。
[0003]另外,目前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设计,并无法解决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在遭受碰撞时,所造成发光二极管或印刷电路板上的接垫脱落而损坏的情形。在发光二极管显示屏遭受碰撞时,仅能被动地以拆装印刷电路板及发光二极管的方式维修,或者是将损坏的印刷电路板报废。
[0004]“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说明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公开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模块,其可增加维修的可能性。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发光模块,可减少报废失控率。
[0007]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8]为实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发光模块,包括多个发光单元以及多层板。每一发光单元包括多个发光元件。每一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多层板具有彼此相对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以及多个盲孔。发光单元设置在多层板的上表面上,而盲孔位于下表面。发光单元中的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元件的第一端互相电性连接。发光单元中的第三发光单元与第四发光单元的发光元件的第一端互相电性连接。
[0009]为实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驱动基板、多个发光模块以及导电材料。发光模块配置于驱动基板且与驱动基板电性连接。每一发光模块包括多个发光单元以及多层板。每一发光单元包括多个发光元件。每一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多层板具有彼此相对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以及多个盲孔。发光单元设置在多层板的上表面上,而盲孔位于下表面。发光单元中的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元件的第一端互相电性连接。发光单元中的第三发光单元与第四发
光单元的发光元件的第一端互相电性连接。导电材料相邻的发光模块的多层板相互拼接,而使相邻的发光模块的盲孔对应设置。相邻的发光模块之间通过填入于盲孔内的导电材料而互相导通。
[0010]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专利技术的发光模块的设计中,发光单元是设置在多层板的上表面上,且多层板包括位于下表面的盲孔,其中发光单元中的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元件的第一端互相电性连接,而发光单元中的第三发光单元与第四发光单元的发光元件的第一端互相电性连接。借此,可提升本专利技术的发光模块的维修的可能性。此外,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发光模块的显示装置,则可通过将导电材料填入于相互拼接的多层板的盲孔内,而使相邻的发光模块之间互相导通,且可有效地缩短发光模块之间的间距(pitch)。
[0011]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2]图1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晶片与驱动基板的示意图。
[0013]图1B是图1A的显示装置的发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0014]图1C是图1B的显示装置的发光模块的仰视示意图。
[0015]图2A是图1B的显示装置的发光模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6]图2B是图1C的显示装置的发光模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7]图3A是图1B的显示装置中的发光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0018]图3B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中的发光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0]图1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晶片与驱动基板的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显示装置的发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1C是图1B的显示装置的发光模块的仰视示意图。图2A是图1B的显示装置的发光模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B是图1C的显示装置的发光模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A是图1B的显示装置中的发光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图3B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中的发光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0021]需说明的是,为了清楚说明显示装置100的结构,图1B仅示意性绘示出显示装置100的九个发光模块120,且省略绘示部分构件。并且,为了清楚说明发光模块120的结构,图2A及图2B分别仅示意性绘示出显示装置100的其中一个发光模块120及其多层板125,且省略绘示部分构件。
[0022]请先同时参考图1A、图1B以及图1C,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包括驱动基板110、多个发光模块120以及导电材料140。发光模块120配置于驱动基板110且与驱动基板110电性连接。此处,驱动基板110例如是印刷电路板,但不限于此。
[0023]详细而言,请同时参考图2A与图2B,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发光模块12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即第一发光单元121、第二发光单元122、第三发光单元123及第四发光单元124)以及多层板125。每一发光单元包括多个发光元件LE,且每一发光元件LE包括第一端R1与第二端R2。多层板125具有彼此相对的上表面S1与下表面S2以及多个盲孔126。发光单元(即第一发光单元121、第二发光单元122、第三发光单元123及第四发光单元124)设置在多层板125的上表面S1上。多层板125的盲孔126位于下表面S2,其中盲孔126位于多层板125的周边。此处,每一发光单元更包括多个侧边接点SC,分别对应盲孔126设置。每一发光元件LE的第一端R1与第二端R2借由侧边接点SC连接至盲孔126以互相连接。
[0024]请同时参考图2A及图3A,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中的第一发光单元121与第二发光单元122的发光元件LE的第一端R1互相电性连接。发光单元中的第三发光单元123与第四发光单元124的发光元件LE的第一端R1互相电性连接。第一发光单元121的发光元件LE的其中一者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模块,包括多个发光单元以及多层板,各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其中各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以及所述多层板具有彼此相对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以及多个盲孔,所述多个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多层板的所述上表面上,而所述多个盲孔位于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中的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的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端互相电性连接,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中的第三发光单元与第四发光单元的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端互相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发光单元更包括多个侧边接点,分别对应所述多个盲孔设置,各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借由所述多个侧边接点连接至所述多个盲孔以互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其中的一个为P型电极,而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其中的另一个为N型电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包括红色发光二极管、蓝色发光二极管以及绿色发光二极管。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相邻设置,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排列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所述第四发光单元的排列方向。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盲孔位于所述多层板的周边。7.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驱动基板、多个发光模块以及导电材料,所述多个发光模块配置于所述驱动基板且与所述驱动基板电性连接,各所述发光模块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各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其中各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以及多层板,具有彼此相对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以及多个盲孔,所述多个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多层板的所述上表面上,而所述多个盲孔位于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中的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的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端互相电性连接,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中的第三发光单元与第四发光单元的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端互相电性连接;相邻的所述多个发光模块的所述多层板相互拼接,而使相邻的所述多个发光模块的所述多个盲孔对应设置,且相邻的所述多个发光模块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世宏李家宇洪国源欧政谦
申请(专利权)人:奥图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