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碳排放强度的新能源潜在减碳当量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6129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12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碳排放强度的新能源潜在减碳当量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项目的碳减排量关联数据;碳减排量关联数据包括项目的各阶段的累积碳排量和累积替代碳减排量;根据碳减排量关联数据和碳减排确定模型,确定项目的累积碳减排当量;累积碳减排当量用于表征项目的碳减排能力。采用本方法能够客观、全面和准确地对新能源发电项目的碳减排能力进行评估,新能源发电项目实现碳减排的合理性提供方法支撑。供方法支撑。供方法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碳排放强度的新能源潜在减碳当量计算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碳排放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碳排放强度的新能源潜在减碳当量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燃煤发电产生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迅速增加,针对上述问题,越来越多如风力发电的新能源绿色发电项目投入建设。但在新能源绿色发电项目的规划过程中,需对新能源绿色发电项目的碳减排能力进行评估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碳减排。
[0003]然而,目前对新能源绿色发电项目的减排能力的评估通常只是基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粗略统计,仍不能客观全面和准确地对新能源绿色发电项目的碳减排能力进行评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客观、全面和准确对新能源项目减排能力进行评估的基于碳排放强度的新能源潜在减碳当量计算方法。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碳排放强度的新能源潜在减碳当量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项目的碳减排量关联数据;碳减排量关联数据包括项目的各阶段的累积碳排量和累积替代碳减排量;根据碳减排量关联数据和碳减排确定模型,确定项目的累积碳减排当量;累积碳减排当量用于表征项目的碳减排能力;其中,碳减排确定模型为:R
r
=ER
p,y

E
p,y
其中,R
r
表示项目p在第y年的累积碳减排当量,ER
p,y
表示项目p在第y年的累积替代碳减排量,E
p,y
示项目p在第y年的累积碳排量。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基于碳排放强度的新能源潜在减碳当量计算方法还包括:根据项目的碳减排量关联数据和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量计算模型,得到累积碳排量;全生命周期包括项目的建设阶段、运营阶段和报废阶段,碳排量计算模型用于表征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量和碳减排量关联数据的映射关系。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基于碳排放强度的新能源潜在减碳当量计算方法中的碳排量计算模型为:
其中,y0表示项目p的全生命周期的第1年,y
n
表示项目p的全生命周期的第n年;E
p,y,construction
、E
p,y,operation
和E
p,y,waste
分别一一对应表示项目p在第y年的建设阶段、运营阶段和报废阶段的累积碳排量,S
j
(y,y
n
)表示存活率分布函数,存活率分布函数用于表征项目p每年因材料替换和淘汰而导致的碳减排量减少的比率。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基于碳排放强度的新能源潜在减碳当量计算方法还包括:根据项目的碳减排量关联数据和理论碳减排量计算模型,确定累积替代碳减排量;理论碳减排量计算模型用于表征项目的碳减排量关联数据和碳减排量的理论值的映射关系。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建设阶段包括材料生产阶段、材料运输阶段和建筑建造阶段,上述基于碳排放强度的新能源潜在减碳当量计算方法还包括:根据项目p在第y年的材料生产阶段、材料运输阶段和建筑建造阶段的累积碳排量以及第一模型,确定项目p在第y年的建设阶段的累积碳排量;其中,第一模型为:其中,E
p,y,raw
、E
p,y,transport
、E
p,y,build
分别表示项目p在第y年的材料生产阶段、材料运输阶段和建筑建造阶段的累积碳排量。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运营阶段包括植被恢复阶段和运营能源消耗阶段,上述基于碳排放强度的新能源潜在减碳当量计算方法还包括:根据项目在植被恢复阶段增加的碳减排量和项目在第y年运营能源消耗阶段增加的碳排放量以及第二模型,确定项目p在第y年的运营阶段的累积碳排量;其中,第二模型为:E
p,y,operation
=S1+E
p,y,consumption
其中,其中,S1表示植被恢复阶段增加的碳减排量,E
p,y,consumption
表示在第y年运营能源消耗阶段增加的碳排放量。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基于碳排放强度的新能源潜在减碳当量计算方法中的理论碳减排量计算模型为:ER
p,y
=EG
p,y
×
EF
grid,CM,y
其中,ER
p,y
表示项目p在y年的替代减排量,EG
p,y
表示第y年项目p运行所发电量(MWh/yr),EF
grid,CM,y
表示第y年区域电网组合边际CO2排放因子(tCO2/MWh)。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建筑建造阶段包括植被征用阶段和建造能源消耗阶段,上
述基于碳排放强度的新能源潜在减碳当量计算方法还包括:根据项目在植被征用阶段的碳减排损失量和项目在第y年建造能源消耗阶段产生的累积碳排量以及第三模型,确定项目p在第y年的建筑建造阶段的累积碳排量;其中,第三模型为:E
p,y,build
=E
p,y,energy
+S2其中,S2表示植被征用阶段的碳减排损失量,E
p,y,energy
表示在第y年建造能源消耗阶段产生的累积碳排量。
[0013]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碳减排量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项目的碳减排量关联数据;碳减排量关联数据包括项目的各阶段的累积碳排量和累积替代碳减排量;确定模块,根据碳减排量关联数据和碳减排确定模型,确定项目的累积碳减排当量;累积碳减排当量用于表征项目的碳减排能力;其中,碳减排确定模型为:R
r
=ER
p,y

E
p,y
其中,R
r
表示项目p在第y年的累积碳减排当量,ER
p,y
表示项目p在第y年的累积替代碳减排量,E
p,y
表示项目p在第y年的累积碳排量。
[0014]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0015]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基于碳排放强度的新能源潜在减碳当量计算方法,通过获取项目的碳减排量关联数据,其中包括项目各阶段的累积碳排量和累积替代碳减排量,并根据上述获取的数据和碳减排确定模型确定累积碳减排当量,其中累积碳减排当量用于表征所述项目的碳减排能力;从而实现客观、全面和准确地对新能源发电项目的碳减排能力进行评估,为新能源发电项目实现碳减排的合理性提供方法支撑。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碳排放强度的新能源潜在减碳当量计算方法的应用环境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碳排放强度的新能源潜在减碳当量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碳排放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碳排放强度的新能源潜在减碳当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项目的碳减排量关联数据;所述碳减排量关联数据包括所述项目的各阶段的累积碳排量和累积替代碳减排量;根据所述碳减排量关联数据和碳减排确定模型,确定所述项目的累积碳减排当量;所述累积碳减排当量用于表征所述项目的碳减排能力;其中,所述碳减排确定模型为:R
r
=ER
p,y

E
p,y
其中,R
r
表示项目p在第y年的所述累积碳减排当量,ER
p,y
表示所述项目p在第y年的累积替代碳减排量,E
p,y
表示所述项目p在第y年的累积碳排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项目的碳减排量关联数据和所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量计算模型,得到所述累积碳排量;所述全生命周期包括所述项目的建设阶段、运营阶段和报废阶段,所述碳排量计算模型用于表征所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量和所述碳减排量关联数据的映射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排量计算模型为:其中,y0表示所述项目p的所述全生命周期的第1年,y
n
表示所述项目p的所述全生命周期的第n年;E
p,y,construction
、E
p,y,operation
和E
p,y,waste
分别一一对应表示所述项目p在第y年的建设阶段、运营阶段和报废阶段的累积碳排量,S
j
(y,y
n
)表示存活率分布函数,所述存活率分布函数用于表征所述项目p每年因材料替换和淘汰而导致的碳减排量减少的比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项目的碳减排量关联数据和理论碳减排量计算模型,确定所述累积替代碳减排量;所述理论碳减排量计算模型用于表征所述项目的碳减排量关联数据和碳减排量的理论值的映射关系。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设阶段包括材料生产阶段、材料运输阶段和建筑建造阶段,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项目p在第y年的材料生产阶段、材料运输阶段和建筑建造阶段的累积碳排量以及第一模型,确定所述项目p在第y年的所述建设阶段的累积碳排量;其中,所述第一模型为:其中,E
p,y,raw
、E
p,y,transport
、E
p,y,build
分别表示所述项目p在第y年的材料生产阶段、材料运输阶段和建筑建造阶段的累积碳排量。
6.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营阶段包括植被恢复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振福黄彦璐马溪原周悦陈炎森胡旭东周长城包涛李卓环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