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支承模块、组合式电芯模块、热管理系统和电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6094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温控支承模块、组合式电芯模块、热管理系统和电池系统,温控支承模块为双面温控的长条板状结构,集成了温控板与整车底盘的横梁的功能,在实现对电芯进行温度控制的同时又可对电芯进行围挡固定,并且还能充当整车底盘横梁支撑结构;组合式电芯模块包括电芯组以及前后左右四向围挡固定电芯组的温控支承模块和端板,不必像现有技术一样在电芯底部打结构胶,也不用将电芯用扎带或其他方式固定;热管理系统包括组合式电芯模块以及底部温控板,能够提高对电芯的制冷/加热速率,同时提高温控系统设置的灵活性;电池系统将电芯箱体与整车底盘骨架集成,实现高度集成化,减少零部件数量,提升整车轻量化水平。提升整车轻量化水平。提升整车轻量化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控支承模块、组合式电芯模块、热管理系统和电池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具体涉及电池系统和底盘的集成化改进。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车上配置的动力电池越来越多,同时随着电池成组效率与整车轻量化的研究,电池系统与整车底盘集成化成为趋势。
[0003]而现有技术中,行业内的电动汽车的电动底盘主要采用两种方案:
[0004]1.根据整车骨架的尺寸情况,定制化电池包形状,电池安装到电池包中,再将电池包用螺栓固定在整车底盘骨架上;
[0005]2.将整车底盘骨架与电池包外壳集成在一起,但电池包内部仍然是由电池先组成模组或用扎带捆起来的大模组再安装进电池包中。
[0006]以上方案中,第一种方案的电池包与整车底盘为两个独立的零部件组成,体积利用率较低,且零部件数量较多,不利于整车经济性与轻量化。第二种方案较第一种方案集成化水平提高了,将电池包与整车底盘集成在一起了,但其仍然有横梁、电池模组成组用的端板与扎带等零部件,体积利用率提升有限。
[0007]另一方面,上述两种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温控支承模块,用于对电芯进行温度控制和围挡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长条板状的中间主体以及固定盖合在中间主体两侧面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中间主体朝向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以形成双面式温控结构,定义长条板状的中间主体的长度延伸方向为左右方向,在中间主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用于与电动底盘的纵梁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连接部和第二固定连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支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为平面薄板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支承模块,其特征在于:定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相对布置方向为前后方向,并定义垂直于所述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两个相反方向为上下方向,在中间主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电芯限位部,电芯限位部向前和向后延伸分别超出所述第二侧板和第一侧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支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限位部是一板状结构,且其前端和后端均是呈锯齿状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支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是凹陷的凹槽结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固定在中间主体两侧面的同时将该凹槽结构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封盖。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控支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均是在左右方向延伸,同时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都是在上下方向排列布置有数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控支承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主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均同时与第一流道、第二流道连通,所述中间主体是波浪形结构,其两侧面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相互错位。8.组合式电芯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呈前后间隔平行排列的温控支承模块,在两相邻温控支承模块之间固定设有由数个电芯排列成矩形的至少一排电芯组,在电芯组左、右侧固定设有端板,从而温控支承模块和端板形成对电芯组的前后左右四向围挡固定,所述温控支承模块是权利要求1

7任一所述的温控支承模块。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电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支承模块与电芯组之间设有导热板,和/或电芯组与电芯组之间设有导热板。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斌苏亮洪少阳黄生有孙玮佳龚刚白学森宋光吉任永欢许依凝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