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栎叶槲蕨匍匐茎组织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6051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栎叶槲蕨匍匐茎组织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得外植体并消毒;外植体接种,萌芽后转入启动诱导培养基培养,团块增多,将团块分小,接入增殖扩繁培养基中培养;将上一步所得团块进行壮苗生根培养,达到出货标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包括:采用匍匐茎作为外植体,能够高效量产栎叶槲蕨组培苗,成活率高,组培苗出货标准好。培苗出货标准好。培苗出货标准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栎叶槲蕨匍匐茎组织培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组织培养
,尤其涉及栎叶槲蕨的组织培养技术。

技术介绍

[0002]栎叶槲蕨Drynaria quercifolia,槲蕨科槲蕨属,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粗壮有绒毛,长而横走,具有狭翅的叶柄,叶片羽状深裂,裂片互生,阔披针形,厚纸质,无毛,暗绿色,孢子囊群覆盖在叶背,成小圆状。栎叶槲蕨附生于树上、石壁上,性喜温暖阴湿环境,抗旱能力强。
[0003]栎叶槲蕨繁殖方式一般是分株繁殖,选取栎叶槲蕨健壮的根状茎,每20

30厘米左右截断作为一个繁殖条,繁殖条要保留健康正常的叶片,一般情况下,切口无需任何消毒处理。然后用铁线或其他东西直接将繁殖条绑缚在树干或岩石上即可,注意绑缚力度适中,松紧适度,待植株完全贴附在附主后可解开。此种繁殖方式不适合量产。因此,研发一种栎叶槲蕨组织培养方法对实现栎叶槲蕨量产是具有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栎叶槲蕨匍匐茎组织培养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栎叶槲蕨不能量产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栎叶槲蕨匍匐茎组织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1)获得外植体并消毒;
[0008](2)外植体接种,其接种培养基成分包含:MS、3.0mg/L 6

BA、30g/L蔗糖、6.0g/L卡拉胶,pH值为6.0

6.2;/>[0009](3)萌芽后转入启动诱导培养基培养,团块增多,启动诱导培养基成分包括:MS、1.0

3.0mg/L BA、30g/L蔗糖,6.0g/L卡拉胶,pH值为6.0

6.2;
[0010](4)将上一步得到的愈伤团块分小,接入增殖扩繁培养基中培养,增殖扩繁培养基成分包括:MS、0.2

0.5mg/L NAA、30g/L蔗糖,6.0g/L卡拉胶,pH值6.0

6.2,
[0011]或,增殖扩繁培养基成分包括:MS、0.2

0.5mg/L IBA、30g/L蔗糖,6.0g/L卡拉胶,pH值6.0

6.2;
[0012](5)将上一步所得团块进行壮苗成苗培养,使用壮苗成苗培养基1进行培养,或交替使用壮苗成苗培养基1和壮苗成苗培养基2进行培养,
[0013]壮苗成苗培养基1的成分包括:MS、0.2g/L AC、30g/L蔗糖,6.0g/L卡拉胶,pH调至6.0

6.2;
[0014]壮苗成苗培养基2的成分包括;1/2MS、1.0g/L AC、30g/L蔗糖,6.0g/L卡拉胶,pH调至6.0

6.2;
[0015](6)生根培养,达到出货标准,使用生根培养基1进行生根培养,或交替使用生根培养基1和生根培养基2进行培养,
[0016]生根培养基1成分包括:MS、0.2

1.0g/L AC、30g/L蔗糖,6.0g/L卡拉胶,pH调至6.0

6.2;
[0017]生根培养基2成分包括:1/2MS、1.0g/L AC、30g/L蔗糖,6.0g/L卡拉胶,pH调至6.0

6.2。
[001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获得外植体过程包括:
[0019]首先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遗传性状纯正的母株,并使植物表面干爽;切下匍匐茎作外植体,去除匍匐茎表面的绒毛;
[0020]外植体消毒过程包括:
[0021]外植体为匍匐茎,将其切成2

3厘米长的小段,75%酒精浸泡25

35S,升汞8

10分钟,冲洗5

6遍无菌水。
[002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培养条件是22

28℃,1000

3000lx,12h光/12h暗,培养30

40天。
[002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培养条件是22

28℃,光照1000

3000LX,12h光/12h暗,转接培养周期是40

60天,连续转接培养使愈伤团块增多。
[002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增殖扩繁培养基成分包含:MS、0.2mg/L NAA、30g/L蔗糖,6.0g/L卡拉胶,pH值6.0

6.2,培养条件是25
±
1℃,光照1000

3000LX,12h光/12h暗;转接周期42天;
[0025]转接时的切割要求:
[0026]将长成颗粒状的、浅绿色的团块分小,接入新鲜的增殖扩繁培养基中,重复上述步骤培养,
[0027]在此阶段,可视生产需要挑选长成薄片状的、深绿色的团块和/或一部分颗粒状的、浅绿色的团块往组培苗方向培养,转接新鲜的增殖扩繁培养基进行培养,直到成为丛生芽,再接入壮苗成苗的培养基;另一部分颗粒状的、浅绿色的团块留作库存,转接新鲜的增殖扩繁培养基进行培养,转接时的切割要求是长成薄片状的、深绿色的团块淘汰掉,将长成颗粒状的、浅绿色的团块分小,接入新鲜的增殖扩繁培养基中,重复上述步骤培养。
[002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增殖扩繁培养基成分包含:MS、0.2

0.5mg/L NAA、30g/L蔗糖,6.0g/L卡拉胶,pH值6.0

6.2,或者增殖扩繁培养基成分包含:MS、0.2

0.5mg/L IBA、30g/L蔗糖,6.0g/L卡拉胶,pH值6.0

6.2,培养条件是:22

26℃,光照1000

3000lx,12h光/12h暗,期间需要转接新鲜增殖扩繁培养基,转接周期:42天。
[002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将增殖扩繁培养后得到的团芽分小,使用壮苗成苗培养基1进行培养,或交替使用壮苗成苗培养基1和壮苗成苗培养基2进行培养,
[0030]培养条件:25
±
1℃,光照1000

3000LX,12h光/12h暗;
[0031]转接周期:30

60天。
[003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中,挑选株高在2厘米以上的团块,将团块切成直径1

1.2厘米的大小,去掉枯叶,使用生根培养基1进行生根培养,或交替使用生根培养基1和生根培养基2进行培养;
[0033]培养条件:25
±
1℃,光照1000

3000LX,12h光/12h暗;
[0034]转接周期:20

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栎叶槲蕨匍匐茎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获得外植体并消毒;(2)外植体接种,其接种培养基成分包含:MS、3.0mg/L 6

BA、30g/L蔗糖、6.0g/L卡拉胶,pH值为6.0

6.2;(3)萌芽后转入启动诱导培养基培养,团块增多,启动诱导培养基成分包括:MS、1.0

3.0mg/LBA、30g/L蔗糖,6.0g/L卡拉胶,pH值为6.0

6.2;(4)将上一步得到的愈伤团块分小,接入增殖扩繁培养基中培养,增殖扩繁培养基成分包括:MS、0.2

0.5mg/LNAA、30g/L蔗糖,6.0g/L卡拉胶,pH值6.0

6.2,或,增殖扩繁培养基成分包括:MS、0.2

0.5mg/L IBA、30g/L蔗糖,6.0g/L卡拉胶,pH值6.0

6.2;(5)将上一步所得团块进行壮苗成苗培养,使用壮苗成苗培养基1进行培养,或交替使用壮苗成苗培养基1和壮苗成苗培养基2进行培养,壮苗成苗培养基1的成分包括:MS、0.2g/LAC、30g/L蔗糖,6.0g/L卡拉胶,pH调至6.0

6.2;壮苗成苗培养基2的成分包括;1/2MS、1.0g/LAC、30g/L蔗糖,6.0g/L卡拉胶,pH调至6.0

6.2;(6)生根培养,达到出货标准,使用生根培养基1进行生根培养,或交替使用生根培养基1和生根培养基2进行培养,生根培养基1成分包括:MS、0.2

1.0g/LAC、30g/L蔗糖,6.0g/L卡拉胶,pH调至6.0

6.2;生根培养基2成分包括:1/2MS、1.0g/LAC、30g/L蔗糖,6.0g/L卡拉胶,pH调至6.0

6.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栎叶槲蕨匍匐茎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获得外植体过程包括:首先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遗传性状纯正的母株,并使植物表面干爽;切下匍匐茎作外植体,去除匍匐茎表面的绒毛;外植体消毒过程包括:外植体为匍匐茎,将其切成2

3厘米长的小段,75%酒精浸泡25

35S,升汞8

10分钟,冲洗5

6遍无菌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栎叶槲蕨匍匐茎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培养条件是22

28℃,1000

3000lx,12h光/12h暗,培养30

40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栎叶槲蕨匍匐茎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培养条件是22

28℃,光照1000

3000LX,12h光/12h暗,转接培养周期是40

60天,连续转接培养使愈伤团块增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栎叶槲蕨匍匐茎组织培养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雄辉黎东均蔡桂奇詹启成毛祥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百德园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