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瑞稳专利>正文

腿部干状骨骨折闭合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598 阅读:3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腿部干骨骨折闭合治疗的装置。其技术特征在于是由二个牵引丝杠连接四个固定杆而组成了基本的固定架,固定架的上部有定位用的多向钢针固定转头。在固定架上套用若干固定环。根据需要,可加附属配件成骨干固定环或克氏针固定环。本装置构思独特,使用方便,免除病人的手术和牵引带来的痛苦和后遗症,减轻肌肉萎缩,是一种理想的腿部干骨骨折闭合疗器械。(*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用于治疗腿部干状骨骨折的闭合治疗装置。目前,骨科医生在治疗股骨颈、股骨粗隆间和股骨干的新鲜骨折时所采用的技术,一般是对于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的骨折,1)、采用三刃针内固定术;2)、采用钛钉内固定。这两种方法由于对股骨头的血运影响大,致使股骨头坏死率高;3)、采用双针起重式固定治疗,不利后果是因下端固定不牢靠,易使双针剪力不够,影响治疗效果;4)、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由于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而对于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多采用持续牵引,结合夹板外固定,以及随内针内固定治疗,其缺陷是使病人卧床时间长,合并症多,易起褥疮,病人痛苦大。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构思独特的、为腿部干状骨骨折闭合治疗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方便,病人痛苦小,在治疗期间可以下地行走,减轻肌肉的萎缩程度,而且治疗效果显著。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由四根固定杆组成一个固定架,分为外上侧固定杆2,内上侧固定杆4,外下侧固定杆10,内下侧固定杆7,外上侧与外下侧、内上侧与内下侧的固定杆的连接用牵引丝杠6,调整丝杠可使固定架的长短适合每个人和具体的治疗部位。在外上侧的顶端设计了多向钢针固定转动头1,根据需要可以连接1~2个。转动头上的钢针可在治疗中起定位作用。在固定架上用紧固杆8,连接固定环5,安装上不同的附件,即可作为骨干固定环或克氏针固定环。多向钢针固定转头1的结构特征在于将板材11与板材12叠在一起,并用螺丝固定,两板材的中心圆孔夹持一个金属球13,金属球的中心有一通孔14,可穿钢针并同螺钉固定。固定环的结构特征在于固定环的开口处两端分别焊接有螺母15,两螺母之间用一个可以旋转的丝杆16连接,依靠丝杆可调节固定环直径的大小。骨干固定环的结构特征在于用长螺钉连接四个大小一样的弧形金属板3在固定环上。克氏针固定环的结构特征在于在固定环的相对位置安装2个克氏针固定架9。 附图说明图1整体治疗装置图图2多向钢针固定转头头部示意图图3固定环连接示意图图4固定杆示意图图5紧固杆示意图图6克氏针架示意图 1--多向钢针固定转头 2--外上侧杆 3--弧形板 4--内上侧杆 5--固定环 6--牵引丝杆 7--内下侧杆 8--紧固杆 9--克氐针架 10--外下侧杆 11--板材 12--带柄圆形板材 13--金属球 14--金属管 15--螺母 16--丝杆 17--通槽 18--通孔 19--短丝杆 20--螺钉 21--通孔 22--螺杆 23--U型孔 24--螺钉现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固定杆采用一侧焊接了带有通槽(17)的“ ”型金属板,固定环是有开口的圆圈状,环体上刻有通槽,通槽指向环的中心,并用旋转丝杆(16)连接;固定环与固定杆的连接是采用紧固杆(8),其中心的与固定环直径相当的通孔(18)可使固定环穿过,并由顶部的螺钉(20)压紧,另一端短丝杆(19)穿过固定杆的“ ”型通槽后,用螺母旋紧固定,为了固定治疗的效果,选择在外侧固定杆上用螺钉安装了两个多向钢针固定转动头。转动头采用上、下两块钢板(11)、(12),其中心靠球部位切削;重合后剖面为三角形,金属球(13)的中心有一通孔,孔的上部焊接了一段金属管(14),其内径与中心圆孔内径相等,在其侧壁上的螺钉可将钢针固定在金属球上。在上部固定架上设计安排一个骨干固定环,中心的四块弧形板(3)采用金属用以固定骨干;下部固定架上设计安排二个克氏针固定环,克氏针固定架(9)的上部有一个穿钢针的通孔(21),并由侧面的螺钉(24)固定,下部的倒U型通孔(23)中可穿过螺杆(22),用以将克氏针固定架与固定环连接。以治疗股骨干骨折为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经手术在股骨大转子下1~1.5cm外打入前后侧两枚交叉斜形克氏针,不论是股骨上、中、下三段任一段骨折,均在股骨骨架上从内外侧方向打入两枚平行的克氏针,两针距根据不同部位骨折适当掌握。将大转子处两枚交叉的克氏针穿入本装置的多向转动头的金属球中,并固定;下端二枚克氏针穿入下侧两个克氏针固定环的克氏架中并固定;将骨折上段用骨干固定环中的四个弧形金属片夹住,以作进一步固定。调节多向转动头,使骨折上段置於两个固定杆的中间,即固定架的中间;调节下部两固定环及环上的克氏针的位置,去正骨折法旋转,成角移位,用牵引丝杠调整重叠和分离移位。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特点腿部干状骨骨折闭合治疗装置是对现在的治疗器械的革命,本装置结构合理,可根据腿部干状骨骨折的不同部位,配置不同的固定环,在不同的部位进行固定、牵引,而完成多种骨折的治疗。而且在牵引过程中不影响其它关节的活动,不会造成肌肉萎缩,且有利于骨质愈合,由于是在X光透视下、体外打针,使病人创伤小、痛苦轻、合并症少,是理想的骨折治疗器械。权利要求1.一种涉及腿部干状骨骨折闭合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架上用紧固杆(8)固定若干个用于固定骨干或克氏针的固定环(5),固定架的一端设计了多向钢针固定转头(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架是由四根固定杆(2)组成,并用牵引丝杠(6),使外上侧与外下侧固定杆(2)、(10),内上侧与内下侧固定杆(4)、(7)连接固定。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骨折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多向钢针固定转头(1)是两块带孔的板材(11)与(12)的中心夹持一个带通孔的金属球(1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环(5)上可以用长螺钉连接四个大小一样的弧形板而成骨干固定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环(5)上可以在相对直线位置上设计2个克氏针固定架(9)而成克氏针固定环。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骨折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金属球(13)的通孔上部焊接一段金属管(14),两板材靠金属球处,被切削重合后的剖面为三角形。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骨折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克氏钉固定架(9)的上部有一个穿钢针的通孔(21),侧面有固定钢针的螺钉(20),下部设计的倒U型通孔(23)中穿过与固定环连接的螺杆(22)。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腿部干骨骨折闭合治疗的装置。其技术特征在于是由二个牵引丝杠连接四个固定杆而组成了基本的固定架,固定架的上部有定位用的多向钢针固定转头。在固定架上套用若干固定环。根据需要,可加附属配件成骨干固定环或克氏针固定环。本装置构思独特,使用方便,免除病人的手术和牵引带来的痛苦和后遗症,减轻肌肉萎缩,是一种理想的腿部干骨骨折闭合治疗器械。文档编号A61B17/56GK2120554SQ9220332公开日1992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1992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1992年2月28日专利技术者王瑞稳, 王益民 申请人:王瑞稳, 王益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涉及腿部干状骨骨折闭合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架上用紧固杆(8)固定若干个用于固定骨干或克氏针的固定环(5),固定架的一端设计了多向钢针固定转头(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稳王益民
申请(专利权)人:王瑞稳王益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